据日本古代史书《日本书纪》记载,日本的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于公元前660年元旦建国即位。明治初年,日本人把这一天换算成“西历”为2月11日,并将这一天定为日本的“建国纪念日”。又有史籍记载,又有具体日期,好像这段历史确凿无疑,可日本皇室早期的历史充满杜撰与虚构却是人所共知的事实。
大和政权在统一日本后,基本上采取两种统治方式。第一种是直接统治,即在以武力消灭了反抗的部落首领之后,将其土地及人民收归大王国家所有,然后委任官吏管辖之。更多的是第二种,即实行间接统治:一部分是将被征服地和被征服民分给王族和豪族领有,大王间接征收贡赋;多数情况是各小国的首领以臣属于大王的形式服从其统治,并负担贡纳及其他义务,其原有内部体制则保持不变。在这种背景下,大和国家创建之初,国家所能借鉴和模仿的统治模式也是非氏族莫属。因此,大和国家不仅以氏为社会基本单位,而且在氏的基础上创建了国家的统治机构。氏的首领或成为朝廷的官员,或成为各级地方官。实际上,氏也是大和国家的政治组织。因此,大和政权的初期中期不过是由诸豪族组成的松散的联合体制,其脆弱性可想而知。
大和朝廷统治基础的核心是大和盆地原有的诸豪族,在统日本的过程中 ,大王一族得到了这些豪族的鼎力合作,也有大批臣从率军冲锋陷阵,东征西讨,立下开马功劳。大和国家统一日本后,这些豪族与臣从均按昔日的战功和身份,分享到政治与经济上的特权,并拥有大量私地与私民。而天皇最初只称大王,地位不过稍高于众多王而已,至于形成一尊之局 ,被称为“天皇”则是在7世纪初期的事情。在大和政权中,各个氏实际上是一支支独立倾向很强的政治势力。许多豪族世袭地在中央担任要职,如苏我氏自6世纪前期到645年大化改新,连续四代担任大臣,虽不能取皇室代之,但对皇位继承人的选择有绝对发言权,甚至随意废立、杀害天皇及皇子,严重损害了王权及皇室的利益。其他如葛城氏、平群氏、三轮氏、大伴氏、物部氏等都曾掌过朝政,论其实力,与大王族不相上下。 这些豪族集传统势力与朝廷要员双重身份于一身,极力扩充自己的实力。据中国史书记载,5世纪前半期,
“赞死,弟珍立,遣使贡献。自称使持节、都督倭百济新罗任那秦韩慕韩六国诸军事、安东大将军倭国王。表求除正,诏除安东将军、倭国王。珍又求除正倭隋等十三人平西、征虏、冠军辅国将军号,诏并听。”
从这段记载可以看出,倭王珍在请求中国皇帝册封的同时,并没有忘记请求中国皇帝承认“倭隋”等十三人的地位。显而易见,他们之间的关系非同一般,很可能是与大王关系密切的大豪族或是仅次于大王的副王。根据日本学者对古坟的考证,公元5-6世纪时天皇的坟事与豪族的坟墓在规模上相当接近,更说明皇室尚未树立起对权威。豪族是大和王权的支柱,一旦他们与大王的利益发生冲突,整个收所就会发生动乱。事实上,在大和时代,大王家与豪族之间,豪族与豪族内一直存在着激烈的矛盾斗争,大王与豪族间的博弈,不仅是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主线,也是日本古代史的主线。因此,削弱豪族势力,确立天皇的最高权威,就成了朝廷与皇室有识之士在645年发动大化改新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