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灵修书籍 > 转化生命的友谊

第十三章 祷告的群体(上)

作者:侯士庭    主播:雪鸽 


第四部上帝子民的祷告

第13章 祷告的群体

在这漂泊的人生中,我们可以与上帝为友,与他相交。这不是缥缈的、却是坚定的情谊,其亲密程度大于亲情。神人之间的友谊与交通,不因其属灵性而成为不确实、不重要,相反的,它比世上任何事更确实、更可喜、更珍贵。

一弗兰西斯科.德•奥苏纳(Francisco de Osuna,约1492 )

在一切祷告之前的祷告应是: 但愿是真的“我”在祷告,但愿我所祷告的对象是真的“你”。

——C•S路易斯



我们的祷告是处在文化和个人经历的挣扎中。 或许只有在圣经的启迪下,人才可以开始看见自己内在的祷告潜能; 生命也随着祷告的增长得以修正和改变。 祷告透露了上帝的心声,显示了他的三一性。 本书的主旨是将祷告与友谊互相联结,这正是最大的诫命: 爱上帝、爱邻舍。

今日有一个可喜的现象,就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祷告,这不是昙花一现的潮流,乃是凝聚已久的必然结果。可是,为何到现在才形成呢?


可能是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生活中,再也没有不变的倚靠;或是现代文化使人们彼此疏离,关系肤浅,心中孤单;亦或科技发展使社会变得无人情味,冷漠的唯理、功利占据社会的心灵,人心得不到渴求的爱意和温暖。


然而,仅以这些来解释现代人对祷告的渴慕,是有欠深度的,现代文化的荒凉不足以解释祷告的新热潮。事实上,人的内心深处都需要从上帝来的情谊,我们渴望去赞美他。人类被造本就是如此,因为创造他的上帝本身就是永恒的情谊:圣父、圣子、圣灵永远相通。

在三一神里,我们领受的爱与友谊是源源不绝的,奥古斯丁说:

你为自己造了我们,我们的心除了安息在你怀中,就无可安息之地。

磁石是如何吸铁、朋友是如何相爱,我们也如何被上帝吸引。人的本能就是渴求关系、爱,上帝就是爱。


不过,我们对上帝的一切渴慕都披上了阴影,因为我们背叛了他。我们里面的罪引发了一连串的恶果,歪曲了我们对自己、对别人、对上帝的关系。

相对于我们在理智上对上帝的认知,我们在上帝面前的心是更混乱的。对上帝的渴求得不着满足,我们就转而追求并膜拜别的人、事、物。事实上,偏差的爱往往只顾抓住礼物而舍弃送礼的人;现代人就是这样陷于拜偶像的罪中,崇拜物质、追求自我的成就,以名利地位为目标。这样 看来,祷告实在是热情的新导向,使人从爱物质转向爱上帝。


祷告没有专家

我们永远没有办法成为祈祷专家,这种认知戳破了现 代人凡事讲求效率、专业化的自信。当我们看见与上帝的关系具有无限的可能性时,就会很自然地承认自己只是祷告的新手。

中世纪修道主义给教会的负面影响,就是把基督徒分为“圣品"(修士、神父等)和“凡俗”(没有圣职的信徒),就像今日“专业'‘与“业余"之分。这引起很大的问题:神父、牧师 的祷告是否比一般人更有效呢?还是人可以因此推卸责任,避免亲自面见上帝呢?
《雅各书》5: 16提到:“义人祈祷所发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祷告效力不在乎那些人是所谓的“祈祷专家”,而在于他是个被称为义的人;祷告效力不是来自专业化的表现, 真诚、深刻的人神关系才是关键所在。

虽然今日的奥运选手大多保持业余身份(也就是:不以此为赚钱目的),但是民族主义、国家声誉往往使人失去运动精神;偷服禁药的例子也屡见不鲜,业余的精神几乎消失。

其实,这些运动界的光景,所揭示的正是今日文化的写照:“专家们”瓜分了生活的每一部分,似乎他们才有权讲话。就连家庭问题也成为专家们处理的专业范围,约翰和玛莉闹离婚,就有专家马上介入处理。第三世界患上了“学 位狂热症”,为求脱离贫困,不甘平淡,大家拼命去考试,为了一纸文凭。所以,在这样疯狂追求专业化的世界中,基督徒生活务要正确地持守“业余”身份。祷告能够根治“专业症",祷告表达了我们与圣父、圣子、圣灵的友情。“专家"越受宠,在祷告方面就越无动力,他们既能解决问题,我们又何须祷告呢?因为本领越多,就越自满,也就越容易奉行无神主义。

假如我们立志追求“成功”,我们的人生必然沦为机械化。因为这个决定和自利将会势不可挡,冲破一切关系,朝向''成功”前进。然而,只有体会生命的奥秘,愿意用时间和精神发展关系,我们才会感到祷告亲近上帝的需要。

现代文化的专业精神,其背后有一个较深的问题:我们对学业的成就往往推崇至极,却贬低了道德、情感、关系方面的努力。甚至认为儿女获得奖学金进入牛津、耶鲁大学,比他们是否爱主来得更重要。结果,社会挤满了道德侏儒和科技巨人。

罪使我们变得扭曲,我们以为情感生活在世上只属次要,以为更高的学位、更丰厚的薪金、更有前途的职业比人际关系更重要。若是这样,我们注定家庭破裂、失去自我、 陷于孤寂,因为人的头脑无法取代爱心。人非草木,不能无爱,上帝赐给人脑袋是要人善用它改善生活,不是代替生活。

人有别于动物,在于人能够培养更深的关系,祷告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关键。道德哲学家麦慕理(John MacMurray) 说:“友渲是人生最基本的宗教事实。”因此,我们要继续在祷告的旅程上前进,让上帝改造我们,使我们更像人。



祷告是心灵的良方

既然感情居于人的最深处,那么悔改归主就不只是心思的转变,而是情爱的转变了。我们渴望讨上帝喜悦、服侍他,然而,老我仍顽固地抵抗我们所渴望的剧变。当我们处于这种胶着状态中,我们能做什么呢?


我们只能向上帝祷告,寻求加深与他的关系。祷告开拓我们的视野,明白上帝的旨意高过人的意思。祷告帮助我们走出渺小、琐碎的眼光,而从上帝的角度看万事—最起码我们晓得按上帝的眼光来看自己。


我们的生活是由自己的偏好所决定。我们爱什么,我们的优先次序就是什么;我们的时间、精力的分配都由此决定。祷告能重新校正我们的焦点,使我们爱该爱的,进而重塑我们的生命。我们在爱上帝的事上进步愈大,内在剧变 的证据愈明显,他人也会发现。因此,寻求内心的治疗是极为重要的。


当一个人听见自己染上重病,第一个念头几乎就是祷 告,这几乎是听见自己罹患癌症的人直觉的反应,因为无人会忽视为身体祈祷的重要性。“医治”是耶稣生平较明显的特色,他不停地回应凡来到他面前需要被医治的人的渴望。不过,注重身体健康,反而容易让人忽略一些更基本的需要;就是需要经历上帝在我们心灵深处的医治,使我们真知道自己的身份,能够作新造的人。

《雅各书》指出我们怎样为受苦的人祷告:

你们中间有病了的呢,他就该请教会的长老来,他们可以奉主的名用油抹他,为他祷告。出于信心的祈祷要救那病人,主必叫他起来,他若犯了罪,也必蒙赦免。所以你们要彼此认罪,互相代求,使你们可以得医治。义人祈祷所发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雅5:14- 16)

我们不要将这段经文只限于身体的医治,雅各不仅谈到身体的医治,还谈到认罪、接受宽恕以及义人祷告的力量。身体得医治、罪得赦免,二者互相呼应,这正是耶稣的方式。

虽然,人犯罪不一定会生病,生病的人也不该被误会是做了不光彩的事。不过,心灵确实会影响身体健康,甚至有人认为治愈现代人的疾病有七成是靠祷告,而不是外科手术。

然而,这并不等于提倡以无知及迷信的态度去误用祷告。当我们说:“为你的疾病祷告。'‘隐藏几种含意:它可以是推卸责任的挡箭牌,也可以用作“施法力”,但更可以是雅各所讲的“义人的祷告"。

义人的祷告可以使人的内心在上帝面前得着医治,因为义人的祷告包括了这几个层面:寻求上帝的指引,不单求痊愈;在祷告中辨别,对方是否“身心失调”,若是这样,就要 “对症下药”;我们在上帝面前毫无隐瞒,动机纯正,愿意放 下一切,全然信赖上帝的能力和慈爱;我们耐心聆听病者的 苦恼,这对疾病的根治往往具有事半功倍之效。若我们为他人的代祷结合这些正面态度,必然大有功效,正如《雅各 书》所说。

在接纳自己的性别与性欲一事上,我们亟需祷告。若我们自幼得不着健康的性别肯定,在面对自己时,将会惊惶失措的。对性别的认同,不是从性别的行动来区分,乃是在于内在对自己的爱,以及外在对上帝及对人的爱的表现。

保罗以婚姻中两性的结合,比喻基督对我们的爱。上帝创造人,是希望人与神之间能有情谊往来,当我们否定上帝之后,我们的爱就变得内向压抑。很多人想也没想到性困扰的基本原因,是因为人误置了对上帝的渴求与爱慕。

或许手淫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c.s.路易斯将手淫喻作自恋的地狱,陷于自己拥有后宫佳丽的幻想中:

后宫一旦筑成,宫殿主人就陷入无法自拔的魅惑里,不能与真实的女子真实地合而为一。后宫的佳丽随传随到,千依百顺,不求主人作出牺牲和适应,她们具有感官与心理的吸引力,非任何真实的女人所能比得上的。

爱若是只顾自己,就会造成破坏,随之而来的是自怨自恨、孤单的感觉。手淫的恶习使极度的自恋在我们的个性内扎根,从而产生出同性恋或其他残破不全的性活动。

真正的祷告总是试图医治我们的情感生活,改变我们的神经质,成为一个完全圣洁的人。

撇开日常所需不谈,单单做人就需要祷告了。在一个已经堕落的世界中,只有祷告能肯定我们的独特性,保守我们免除因自知独特而变为孤单、傲慢、焦虑、自私。我们需要祷告把自己交托上帝,将我们的意志、欲望、恐惧、焦虑、德行、才干、关系和名声等,全献给他。

我们要抛弃旧的个性,让上帝由他的心意重新塑造我们,并愿意成为活祭,过着充满祷告、受祷告指引和启迪的生活。维多利亚时代小说家乔治•麦克唐纳说:

父啊,我们需要一位神,与我们每一位孤单者为友,这一位非你莫属……

主,我若不遇见你,生命不会前进;若没有晨光煦照,我亦不是我;不是我,除非我的意识被永恒叫醒了。

我们仰望天父求他赐下那无人能给予的确证;我们仰望耶稣基督求得世界所没有的谅解、温柔、慈爱;我们仰望他的圣灵,祈求非任何挚友所能给的智慧、引导、方向。当我们的祷告超乎我们的本相,上帝就应允所求,使我们成为 “在基督里”的人。乔治•麦克唐纳祷告说:

哦,基督,我的生命,完全地拥有我吧!抓住我,塑造我成为小基督。我若还未作天父的儿子,就是尚待从黑暗 救出来的人。赐我亮光使我得以睁开眼活着,赐我生命使我的盼望穿越云霄。将你的灵赐给我,使我的呼喊萦绕在父的耳边。

我们在祷告的最深处,迎接上帝进到我们的内心,转化我们生命。就这样,我们被引入三一神的生命中,爱着每一个位格,但又明白三位不可分开的能力。圣父穿透我们里面每一层被误导的欲求,引领我们全神贯注在耶稣基督的爱和荣美上,圣灵使我们能够超越己力将自己献给上帝。


祷告与属灵指引

祷告生活如要进步,需要有“属灵朋友"的相助,他的榜样、引导、友情都为我们的灵程提供属灵的方向。为领受“属灵指引”,我们需要与灵命成熟的人建立关系,他们可以引导我们活出福音的生命来。


保罗在他的书信中写到同工以巴弗“在祷告之间,常为你们竭力地祈求”(西4:12)。帮助人在灵命上更进深的基本资格,就是在于自己祷告的经历是否深入。属灵朋友借着祷告透视我们的意念和行动,从而给我们适切的指引。


我们都需要友谊与鼓励,“属灵朋友”最可贵之处,在于扩张我们生命的视野,即使是挚友的只言片语,也可以立即扭转我们的眼光。罪常常使我们看不见自己的过失,唯有真诚的朋友能洞察我们个性中具有毁灭性的成分,帮助我们达到自知的地步。我们需要朋友坦诚的劝告,停止自欺;亦需要朋友帮助我们提升过低的自我形像,矫正过度的自大、自私、骄傲、危险的幻想,以及其他数不清的弊病。


在属灵朋友面前,我们能够安然地敞开内心的世界,将肤浅的信仰、无法克制的癖好全然披露。他或她能够帮助我们将软弱改变成为倚靠、确信、渴望的源头,使我们的灵 命得以成长。我们生长在与上帝疏离的文化中,当我们举步迈进上帝的国度里,面对着截然不同的态度和人生次序时,我们亟需属灵朋友的帮助,因为他们已是这条险路的过来人。


朋友对待我们的爱心,能够增强我们对上帝的信 心。如果他专心与我倾谈,不单听我口中的话语,也听 我的心声,我就得到鼓励,深信上帝留意我,并垂听我的心声。

生活在情感真空里的人,要相信上帝,实非易事。很多人从和属灵朋友的交往中得到喜乐,发现友谊对人格和生命的成长极其重要。弗里德里希•冯•于格尔(Baron Friedrich von Hugel, 1852 - 1925)谈到属灵朋友时说:

叫我受益无穷的人中,有一位胡埠宁神父(Abbe Huvelin),他是一位富裕、有深度、有文化、有勇气的人。他极有活力,热情澎湃。在他正值壮年之时,经过深思熟虑后,刻意选择独身生活,一生无悔。我敢肯定他为此付上极大的代价,但是他定意善用、热爱这样克己的生活作为器皿、条件和代价,成为人对上帝、上帝对人至深柔情的渠道, 一生不淪,在古稀之年,依旧不变。

胡埠宁的另一位属灵朋友查尔斯•德•富高(Charles de Foucauld)写信给他说:

若是可能,我该登门造访与你谈话。"嗯,你灵里的光景如何?''必然是你第一个问候。就我来说,似乎心灵没有多少改变,我的心仍然按照你放在我里面的话活着,我的心仍然深爱着它一向所爱的——对这些的爱没有减少,反而愈爱愈深,胜于起初。

关于冯•于格尔,神秘主义作家艾芙莲•恩特晓 (Evelyn Underhill, 1875- 1941)有下述评语:

他是我们所认识的人当中,个性最美好的一位,洋溢着圣徒的气质、真诚、睿智、宽容。在上帝的恩典中,我整个灵命生活都受他的影响。假如我更果敢坚定,并且更彻底地效法他,我的灵命必然裨益良多。

属灵导师或属灵朋友对我们有何益处?最基本的是引导和激励我们享受正确的祷告,以求正确的生活。

属灵朋友有助于我们确认自己的''致命弱点”,就是我 们性格里因扭曲的情感引发痛楚之处。我们的“致命弱点" 决定我们对事物的看法以及与人的关系,上帝要触摸它,借此医治我们。他要将来我们的软弱转为刚强,叫我们得着最大的祝福与更新。属灵朋友能比我们自己更清楚我们的内在创伤,引导我们把祷告的焦点集中在上帝的爱和他的医治上。

属灵朋友也会指出我们生命失掉平衡之处,指引我们达到情感成熟的地步。按理想来说,人生需要一连串的平衡:我们享受各种人际关系,在各种亲疏关系之间取得平 衡。我们为自己能够帮助别人、慷慨付出而感恩;同时因着能够乐意接受别人帮助,学习谦卑。

祷告也是一项平衡工作:关心自己也关心别人。我们若不小心,祷告会沦为狭隘,只顾自己的存在。若关心自己变成只顾自己的话,属灵朋友最大的贡献就是帮助我们在各方面恢复平衡。

最后,属灵朋友也会指引我们注目于我们所敬拜的上帝,而不是注目在人的身上。敬拜上帝,不是仅仅以上帝为 友,乃是叫人为着上帝的性情而献上爱意与倾慕。

有一篇《诗篇》提到,我们为了上帝圣洁之美而敬拜他。着迷于上帝之美的人,在生活中也有美的流露。这种在上帝里面所见,亦在我们里面长成的美,正是属灵历程的目的地,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因为除了上帝自己,无一人或事物能叫我们满足,这种体验使我们毅然转离一切。所有主里的朋友在不同程度方面都向我们显示属上帝的部分性格, 然而,我们最终所要的是上帝自己。能够叫我们忠于人神 友谊的属灵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


群体的祷告


祷告不是一项单属个人的活动,它也是上帝的百姓集 体的表达。今日教会却罕有集体祷告的生活,虽有祷告会,却只有少数几位参加,充其量只代表了教会全体两三方面的需要而已。所以,教会要重新恢复集体的祷告,并以此为生活的中心。


群体生活不能等闲视之,可是它却常常像脚下的泥土一样,我们很少注意它的存在。二十世纪初,埃塞俄比亚百分之四十的地区都是绿叶成荫的,然而,长年伐木,造成森林区只占全国百分之三的面积。富饶的土壤由于没有树木的水土保持,不断被河水冲刷。此外,肆意伐木所造成的旱灾,至今未除,解困之日遥遥无期。


群体生活是极为宝贵的资产,其建立过程需要逾数百年。它可以使人活得更丰富,却也像地上的土壤一样,失去容易,收复难。


我们的文化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就轻弃了对群体生活的价值,拿着辛苦的所得,去换取自我满足的现代迷信。教会入世固然是合宜的,可惜却深受世界影响,失去了群体观,反而是本末倒置。


信仰生活要有长进、要重新结满果子,唯有借着祷告,就是在属灵的情谊孕育出的祷告。因为没有祷告、没有群体生活为基础的一切宗教活动,都是徒然的,甚至是致命的。


在北美,群体的价值观已曰渐受重视。人们明白:一旦群体生活瓦解,人人只顾自己时,维持世界和平、组织温馨家庭的倡导,都将成空谈。不过,重建群体生活与真正的重建完全是两回事,专门研究群体生活的组织技巧,只会侵袭仅存的部分,有些教会的牧师会请信徒跟身旁的陌生人说:“我爱你。”刻意制造的群体感,很容易显出其中的虚伪, 反而弄巧成拙。


“群体”不能凭组织建成.就如同友谊也是不能制造的,如何逃避人工化的教会生活呢?在于重新认识上帝,就是父、子、圣灵,让三一神的奥秘成为我们生命的基础,可从诗人约翰•多恩的祷吿开始:


三一神,求你砸碎我心!

耶稣基督的父神,非同于我们在情感上的偶像.父神向我们的深处挑战,他破碎我们,又医治我们,使我们成为新造的人。“重生”并不是他给我们的唯一呼召,他呼召我们离开新生的开端,要长大,要“重活”。因此,当福音转化我们,使我们的关系更丰富、更进深时,我们就有可能在社会上成为一股新的活力了。


“基督徒的群体”所指为何?群体生活就是写给朋友的一封信,按着人所需要的给予灵性上的鼓励;群体生活就是探望沮丧、哀伤、心碎的人;群体生活亦是祷告与友情,在小组中以及全体的会员中都有此经历。


地球上某些地区开始有家庭教会的发展、研经祈祷小组的兴起,这些都是上帝的子民在群体生活方面重现生机的记号。另外,退修营地相继兴起,祷告、灵修神学也大受欢迎。然而,真正的群体,终究不是从组织而来,乃是从生命的交织而来。当友谊与群体透过祷告被转化时,那才是真正群体的诞生。

上一章 封面 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