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大事记:“五借”之法,造新创生
[ 智能网导读 ] 1994年花3000万买了一份规划图,25年后价值几千乃至上万亿…… 苏州工业园区,苏州工业园区,独角兽,科创板,同程集团,华为,苏州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 图片来自“Pixabay”

25年,可以带来什么?可以让一个人从幼儿到青年,同样可以让一片农田从荒芜到国际化产业新城。

沧海桑田,苏州工业园区就是这后起之秀,成为改革开放催生的经典案例。

苏州工业园区腾飞的故事起源于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发表了借鉴新加坡经验的重要讲话。

从这之后便拉开了中国和新加坡在苏州共建工业园区的序幕,历经1992年-1994年的前期筹备阶段,1994年正式启动首期开发建设。

借力:0到1的四步法则

1994年-2000年,可以定义为奠定基础阶段。中新双方首期8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完成,同时调整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股比,中方财团股比由35%调整为65%,中方承担公司的大股东责任,这也为后续工业区加速开发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2001年-2005年,可以定义为跨越发展阶段。后续二、三期开发陆续启动,园区进入了大动迁、大开发、大建设、大招商、大发展时期。从当时的主要经济指标来看,相当于再造了一个苏州。中新双方一致认为园区开发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一个国际化、现代化的工业园区已经初具规模,随后苏州工业园区相继启动制造业升级、服务业倍增和科技跨越计划,为后续转型升级奠定基础。

2006年-2011年,可以定义为转型升级阶段。经国务院批准,中新合作区规划面积扩大10平方公里,并且在开发区开发建设15周年之际取得了“四个超千亿”的发展成就。之后又在转型升级“三大计划”的基础上,先后提出生态优化、金鸡湖双百人才、金融翻番、纳米产业双倍增、文化繁荣、幸福社区共“九大行动计划”,形成转型升级的完整体系。

2012年-至今,可以定义为高质量发展阶段。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二十周年之际,国务院批复同意苏州工业园区等8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并于次年批复同意苏州工业园区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要求探索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构建创新驱动发展新模式。而且苏州工业园区也开始战略性布局人工智能产业,布局国家级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建设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此后更是在全国经开区综合考评中蝉联第1,在全国高新区排名第5,并跻身科技部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行列。

借势:内外发力,科创提速

2020年是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的第26年,此前25年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让世人眼前一亮,不愧是“国际合作的成功范例”。

据官方资料显示,苏州工业园区预计201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2%左右;进出口总额86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9.82亿美元,固定资产投资39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8亿元,增长9.0%。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9年,园区新增外资项目422个,新认定国家高新企业数量增长近50%,而且在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人工智能产业布局方面均取得不俗成绩。

亮眼成绩单背后当然少不了政策的扶持,在人才、资金、企业、教育等方面,苏州工业园区都下了大功夫。

借道:批量上市,摇篮培育

据智能网了解,苏州工业园区2019年实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有效申报981家,较去年同比增长92.7%,目前共培育各级独角兽企业8家(5家已上市)、准独角兽企业33家(5家已上市)、瞪羚企业369家。

2019年全年,园区新增境内外上市企业14家,其中科创板4家。截至2019年底,园区累计实现境内外上市企业35家,其中A股上市26家,境外上市9家,资本市场的“园区板块”闪亮登场。

2019年度苏州工业园区上市企业名单.jpeg

上市企业的数量和规模对于苏州工业园区来讲,都是首屈一指的,尤其是在2019年还夺得科创板第一股的头筹,更是对园区内的中小企业带来了极大的鼓励。

但对于一家有责任、有使命的企业来讲,上市并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就以同样位于苏州工业园区,已于2018年在港交所上市的同程集团(旗下的一站式旅行服务平台同程艺龙)来讲,上市后业绩持续保持高速增长,但同程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吴志祥也公开表示,未来十年,就是从2020年开始的之后10年,实现2个1000亿,旅游主业干出1000亿,投资孵化出1000亿。

相信2019年上市的这14家企业,也都有了全新的目标。

同时为深入推进自贸区改革创新,园区出台了上市苗圃工程,计划为区内300家企业提供各类投融资、培训等方面的支持。

2019年度苏州工业园区企业中共有141家企业入选上市苗圃工程名单,成为园区上市公司“后备军”。名单中企业涵盖了智能制造、软件和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行业,综合考虑企业估值、销售、研发、阶段性成果等多层次资本市场企业上市的关键指标,分为拟上市企业、重点企业和基础企业三大类。

这些企业将能享受园区资金、信贷、股权等支持,并予以重点推进、重点突破,但也要满足一定的条件。

2019年度苏州工业园区企业入选上市“苗圃工程”条件.jpeg

在资本市场中,苏州工业园区内企业也取得不俗成绩,智能网通过公开资料收集整理出2019年度园区内企业融资大事件。

2019年度苏州工业园区企业融资大事记.jpeg

借脑:中小企业化为根,大企业长成林

在服务中小企业发展方面,苏州工业园区起了表率作用,将自身的政策优势及创新能力发挥到极致。开放创新、拓展海外研发布局,不断加速融入全球创新体系的步伐,这些方面从工业区不断落地的创新中心、研发中心、创新大会等就可看出,在持续吸引高端创新人才。

苏州工业园区与华为共建华为(苏州)人工智能创新中心,恒力全球运营总部项目、金光科技产业园、微软(苏州)创新中心、MTU总部等项目落地苏州自贸片区。

中科院微电子所、自动化所、计算所、生物物理所等科研院相继落地工业园区,哈佛大学、牛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国际顶尖高校在园区设立研究机构或离岸创新基地。

一批外资企业的总部、研发中心、功能中心相继落户,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人工智能三大新兴产业增长20%,产值超2030亿元。

这些优质高端资源带来的不仅仅是资金,更是人才的流入,给工业园区在创新层面提供更加优质的土壤。

仅2019年,园区新增入选国家级重点人才工程计划9人,其中创业类人才4人,占全国12%,居国家高新区首位。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在2019年1月,全国首个以理工管起步的中外合作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中513人被世界前十高校录取,而园区翰林小学的194位博士家长更是引发网络热议,园区的人才高度和密度,都达到了全国开发区一流水平。

苏州大学和西交利物浦大学为园区持续性输出人才提供了保障。

苏州工业园区已经迈出了产学研协同创新重要的一步,据园区管委会表示,接下来,园区将进一步整合各类科研力量,推动“高校院所+企业+资金+众创空间+创业者”深度融通,集中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催生一批重大创新成果。

借心:政务落地,策略创新

当然,无论是企业发展还是创新能力的持续增强,都离不开政策的支持,而苏州工业园区在开发建设那天起,就已经走上了一条创新之路,政策方面亦是如此,各方面都在竭力促进园区的建设和发展,这一点从园区超前的规划中就可以看出,历经25年的发展,现实中的建设发展与当年的规划高度相似。

1994年苏州工业园区编制总体规划和各种详细规划花了3000多万元,当时大部分人都说太昂贵了,不过在今天看来,这太值了,这份规划相当于再造了一座新城。

也正是因为这份超前的规划,让苏州工业园区在此后的发展中意识到法规在园区开发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创新性思维带来的无限潜力,为后续园区不断出台鼓励企业发展、推出创新型政策提出了借鉴意义。

2019年,园区帮助外资企业减少税费等负担68.1亿元,落实各类产业引导、科技奖励等资金近百亿元,让企业获得了超过预期的“红利”。

不仅如此,此前推出的“金融16条”、6个“三”工程、“科技跨越计划”和“科技领军人才创业工程”以及为应对本次新冠肺炎出台的惠企“十五条”等政策,无不彰显了园区对企业发展在政策方面的支持,这也为企业的发展解决了后顾之忧。

抓住改革东风,借力新加坡模式,苏州工业园区正在一条高速公路上飞驰着,他所创造的经验也将成为其他城市学习的案例,对于已经开发了26年的工业园区来讲,这或许仅仅是一个开始,为苏州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全省最前列积极贡献力量。

本文系投稿稿件,作者:苏磊、张乐;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智能网”;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智能网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