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先知运行的原则(上)


正如上帝的一贯行动,今日教会所兴起的先知运动也引起了可观的争论。基督徒为着先知和预言在圣经所说的和没说的、经验所能证明和不能证明的产生争论。在辩论过程中,特别针对先知服事的起源、本质、角色和范围,产生了若干问题。就某方面而言,有人是出于好奇;但另一方面,对那些接受训练,从事先知服事的人来说,确实有必要获得实际上的指引。

圣经和经验

就基督徒大部分的生活而言,我发现这两方面的了解有相辅相成的效益:正如查考圣经有助于认识经验;但有些时候一个人的经验也能加深我们对圣经的了解。

比方说,年轻时我在圣经里读到有关重生的事,可是一直等到我有重生的经历,才真正了解圣经里重生的真理。对于圣经其他的真理,例如圣灵的洗、神医、各种心理和情绪问题的释放等等,情况也是如此。

在我的身上,这项真理尤其实在。将近四十年从事先知工作,服事过数千人的经验以及经历到各式各样的环境,我几乎可以预期会众可能提出的问题,并且胸有成竹知道怎样回答。我敢说我的回答绝不是空洞的理论,而是从实际经验所获得的结论。

当然,我不敢说以下我所提供的心得,就是每一个问题「最具权威的答案」。因为我从这些年的服事认识到一件事实,就是上帝继续不断地在做新事,展现祂永无穷尽的创造力。虽然我们知道上帝永远是信实的、不会改变的,不过上帝经常都有惊人之举,祂的做为永远不会受到我们习惯上固定的思想模式或神学假设之限制。

上帝永远比我们小小观念里的上帝还来得大,祂对人说话所运用的方式,也比我们所想象得到的更有变化。因此,我们永远不可以停止学习的脚步。不过,我深信以下的答客问,对于有意从事先知工作的人应该有实质的帮助。

1、旧约圣经对于假先知的判定标准,是否仍然适用于新约的先知和先知服事呢?

在旧约时代,亚当夏娃犯下一条罪就被逐出乐园;摩西犯一次错就进不了迦南地;路西弗犯一项罪就被逐出天庭;一个人犯一次错就被断定为假先知……这是根据律法所订的标准:

若有先知擅敢托我的名,说我所未曾吩咐他说的话,或是奉别神的名说话,那先知就必治死。先知托耶和华的名说话,所说的若不成就,也无效验,这就是那和华所未曾吩咐的,是那先知擅自说的,你不要怕他。(申十八20、22,十三1〜3)

为何旧约律法如此严厉,惩罚这么重呢?根据摩西律法,祭司代表人们向上帝献祭,并做相关的服事;先知代表上帝,藉着宣告「主如此说」来判定是非、传达祂的命令。因此代表上帝向人作出任何错误的宣示,他所受到的审判远比代表人向上帝献祭所犯的错要来得重。

基于这个道理,旧约先知被要求,每次开口只能说上帝所吩咐的话。如果他们擅自说不是上帝所吩咐的话,就会导致把整个国家带到错误地步的危险。

此外,上帝深恶痛绝假冒上帝的名义说出祂所没有吩咐的话。因此,如果随便宣告「主如此说」或「主对我说」这事或做那事的人,上帝绝不会轻易放过他。任何上帝的代言人,如果在预言中擅自增减上帝所吩咐的,难免遭到治死的下场(申十三1〜11;启廿二18〜19)。

新约的恩典

在新约的恩典下,耶稣基督成为我们的中保(而非先知或牧师),而且我们有了整本圣经做为信仰的根据。然而并不因为如此就废除先知和预言,只是把先知和预言服事放到责任较轻的地位,不像旧约先知冒那么高的风险。上帝是永恒的、不变的,然而祂在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待人与做事的方法。因此,教会时代的先知比旧约时代的先知领受更多的恩典。

因此,先知的服事与预言的准确度,只做为判定先知真伪的若干参考。因为关于先知有更多的标准必须衡量,也就是本书前面所提关于先知个人的人品、道德、婚姻状况、动机、对金钱的态度等等多项以M开头的条件,都必须用来衡量一位先知的真伪。如同前面说过,先知巴兰所说的预言虽然正确,然而他的人品与动机不对,于是被列为假先知。

左右为难的困窘和双重标准

从事先知服事的人,往往把自己摆在一个危险、左右为难困窘的地位。如果他们声称自己的预言绝不会错,也从来不失误的话,别人就把他视为异端,因为圣经上教导说:只有上帝是从来都不会错的。照保罗所说,人不过是卑贱的瓦器,只是「对着镜子观看,模糊不清」(林后四7林前十三12)。因此,不可避免的,每一个人都是容易犯错的。

反过来说,如果今日的先知在预言上说错了什么,或有些话没有应验,教会里就会有人起来指控他是「假先知」。事实上,教会中有不少人,手里就是拿着这样的标识,随时准备好往别人身上贴。为什么先知会遭遇这种左右为难的窘境呢?我想这乃是上帝的智慧,因为这样一来,先知一旦有了启示和预言的恩赐,也绝对不敢骄傲自大。他们在服事的时候,都会采低姿态,并且全心全意倚赖上帝所赐下的话。

所有的服事都必须负责

我们在探讨假先知或预言的失误时,往往对先知做出不公正的评论;因为过分看重先知的标准,反而会忽略对其他四种服事的要求。难道其他四种服事的人所说的话就会百分之百正确吗?无疑的,我们对那些宣告「主如此说」的人订出高标,因为他们是传递上帝的信息。虽然如此,牧师与教师,或使徒,也同样有不可推诿的责任。照雅各书作者所说,当教师的人会受到更严厉的审判(雅一3)。

事实上,我们往往采取双重标准而不自知。比方说,一位神医者服事了一百个生病和垂危的人,结果有两个人很神奇地得到医治,众人因此欢欣鼓舞为这个结果感到高兴,却不追究其他九十八个人病情毫无改善的责任。另一方面,如果换成先知对一百个人说预言,九十八个人都得到十分精准的预言,结果会众却把注意的焦点集中在那两个失误的预言之上。

为了使先知对自己所发的预言负责,有些基督徒便养成了「在鸡蛋里挑骨头」的心态,他们严格把关,希望找出先知所犯的每一项错误。不过,这并不是圣经所倡导要人负责的原则,恐怕挑人毛病的人只会自暴其短,别人反而会对他们的缺点看得更清楚:「因为你们怎样论断人,也必怎样被论断。」(太七2)因此,所有服事主的人都必须有宽阔的胸襟来看待别人所犯的过错,因为知道自己也会犯错,甚至自己所犯的过错更多、更离谱。

词汇的定义

为了分辨预言的不真和不正确,我们有必要在词汇上加以定义。False(假)就是不真、错误、不对、不符合真理、说谎、不实在、误导。它的拉丁字根的意思含有「欺骗」的成分,表示动机错误、故意去误导别人。

另一方面,inaccurate(不精准):就是没有完全对,不是完全符合,和真理有一点出入,有谬误。假如我们认为某一个预言不精准,并不涉及说预言的人的动机与意图。我们只是认为所说的预言,跟客观的事实并不完全吻合。

我们承认,从定义上看,这两者之间在某些地方有重叠的现象。按照今天我们的习惯用法,如果我们提到false这个字,通常只是强调内容不够正确,却很少牵涉到说话者的动机。不过,我觉得仍有必要分别这两个标签——一个是指外在的事实不对,一个是指内在的动机错误。把先知预言的内容和先知本身的人品予以区隔。

基于这个理由,我把false prophecy(假预言)一词用来指动机、意图错误的人所说的话。Falseprophet(假先知)一词用来指先知的人品错误。因此,false这个字;含有欺骗、撒谎、动机错误的意思。当一个传道人被贴上false的标签,指的就是他的人品、思想、正直、动机都有问题。

但另一方面,我把inaccurate(不精准)一词用来指预言的内容和事实有出入。如果我们说某先知所说的预言inaccurate,我们只是指预言的内容与事实不符,并未牵涉到先知的人品问题。

看起来不正确的预言

断定一位先知的预言不正确,我们可得非常小心,以免误判。因为许多预言在说出来的当时,看起来似乎不正确,但时间一长,结果却证明这预言是对的。从圣经上,我们就可以找到这一类的例子。

其中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新约圣经里耶稣对拉撒路所说的预言(约十一4)。事实上拉撒路已经死了(切记,预言的定义就是上帝所说的话,因此是极有价值的),耶稣对门徒说:「这病不至于死,乃是为上帝的荣耀,叫上帝的儿子因此得荣耀。」英文新国际版的翻请更为贴切:「这病的终点并不是死。」这项预言相当正确,因为拉撒路生病的最终结果,并非死亡,而是主使他从死里复活,叫他从坟墓里走出来。不过,耶稣说这个预言的当时,门徒并没有听懂祂的意思,甚至后来耶稣承认「我们的朋友拉撒路睡了,我去叫醒他」(约十一11)门徒也还不明白祂的意思。耶稣不得已,只好讲得更白一点:「拉撒路死了。」(约十一14)

你想想看,当门徒发现拉撒路已经死了好几天,心里会怎么想?一定不加思索地断定耶稣说了错误的预言,说:「不是说过,拉撒路这病不至于死吗?现在他却死了。」可是几天之后,当他们见证拉撒路从死里复活时,不得不承认当时耶稣所说的预言是完全正确的。

有时候我们必须等候才能明白

这个例子清楚地指出,我们往往不是一听见先知的预言,就能完全明白它真正的意思。虽然我们能为一些先知的词汇下定义,然而上帝也有可能不按牌理出牌,让事实出现另一种情况,并非我们所预料的。因此,有时候我们必须再等一段时间,才能明白预言的真实性。

就拿这个例子来说,耶稣说拉撒路的病不至于死,并没有说拉撒路根本就不会死。

只是到那时候为止,门徒还不常经历到死人复活的事,直到他们有足够的经验,才会肯定耶稣所做的预言是正确的。

我也听说过这一类的预言,无论是关于财务、婚题、怀孕或医治等方面,从预言的表面听起来,似乎一切的结果都会很顺利。不料人们在一切转变为顺利之前。却遭遇破产、离婚、流产或身体的健康走下坡。

以赛亚对希西家的预言

圣经上的第二个例子记载在旧约。当犹大王希西家病重的时候,上帝的话临到先知以赛亚。上帝要他去告诉国王:「你必死,不能活了。」(赛卅八1)后来以赛亚为希西家代求延长他的寿命,主差以赛亚转告希西家:「我听了你的祷告,看见了你的眼泪,我必加增你十五年的寿数。」(赛卅八5)第二次的预言是加强语气,并且配合日晷后退了十度的神迹。

假如当时你在现场,只听到第一次的预言,而没有听到第二次的预言,后来看到希西家又多活了十五年,你一定会认为以赛亚对王所说的预言落空。除非以赛亚说第二次预言的时候,你也在场,你听见先知重新所说的预言,才能正确地判定以赛亚第一次的预言也是正确的。先知的预言既然会随着环境改变,因此,除非你了解全盘的经过,否则你不能公正地判定预言的正误。

约拿有条件的审判预言

同样的情形,上帝透过约拿发出警告,宣布祂要审判尼尼微城。约拿的话确实是从上帝来的,而且这个警告是没有附带条件的。约拿不是说:「如果你们悔改,就不至于被毁灭。」先知的话是说:「四十天以后,尼尼微必遭到毁灭。」后来尼尼微城所有的人都真心悔改,寻求上帝的怜悯,于是上帝改变心意,决定保守这个城,约拿的预言因此未能兑现,使得约拿感到十分尴尬。因为他很担心尼尼微城的民众误以为他的预言错误。

事实的真相是,虽然事先没有把上帝的怜悯讲出来,约拿的预言尽管没有兑现,不过他的预言仍然是真的。只有了解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的人,才能对约拿的预言做出正确的评价。

今天我们也是一样,必须很小心,不要因为一个不含条件的预言没有兑现,就断然判定这个预言不是从上帝而来的。因为尽管没有明白地把条件讲出来,不过根据人对预言的反应,却有可能使预言兑现或取消。

一个近例

我们的一位同工,有一回对一位姊妹说预言,表示上帝将赐给她智慧来投资她那笔为养老准备或应变时运用的储蓄。那位姊妹的牧师认为这个预言是错的,因为他十分清楚这位姊妹的财务状况:她仅能勉强维持温饱,哪有余钱可供投资呢?

在预言过后,牧师进一步了解那位姊妹的财务状况,才明白事实真相。原来那位姊妹刚好意外得到一笔巨额的保险理赔,证实该项预言是正确无误的。

许多预言是在我们熟悉的情况里说出的,切莫凭着过去所了解的信息,遽然断定预言是错的。因为时间和经验,或许会证明出我们错了,预言并没有错。

表面看来并不正确的预言

即使在旧约时代,对预言采严厉高标准,我们仍然发现先知拿单向大卫王说了不正确的预言,却没有被认定是假先知,或说错话被人拿石头打死。大卫王觉得自己住在香柏木的豪华宫殿,而上帝的约柜却放在会幕里,他有意为约柜建造圣殿,于是把这个意愿告诉宫里的先知拿单(代上十七1〜4)。

先知回答大卫王:「你可以照你的心意而行,因为上帝与你同在。」当夜上帝的话临到先知拿单,纠正他,而且要他去转告大卫王:「耶和华如此说,你不可建造殿宇给我居住。」

一句错误的话

事实上,拿单第一次说的话,前面并没有加上「耶和华如此说」。尽管如此,先知的话仍被视为来自上帝的启示,因为大卫王把拿单视为先知。拿单是站在先知的地位向王说话,而大卫是站在国王的地位跟先知对话。因此,先知讲错话,我们把它归咎于他这样讲是出于自己的灵,而不是出于圣灵。

拿单第二次的话,显然跟第一次所说的不同。照这样看,第一次所说的并不正确,因此,不必去管它。然而圣经并未记载拿单因此向大卫王道歉,承认先前所说的话错误。显然,道歉的行动是多余的。因为根据圣经的记载,这个事件丝毫没有影响上帝的先知拿单的声望。

因为后来拿单指责大卫跟拔示巴发生越轨的行为,以及犯下谋杀罪(撒下十一章),大卫没有因为拿单「说错」一次话,而采取防卫的态度,批评拿单曾说错话。坚持认为自己可以不必接受先知的指责。大卫仍然相信拿单是上帝差来、带着属灵权柄的先知,大卫接受拿单的指责,肯定先知拿单是上帝的代言人。

门徒在推罗对保罗说预言

保罗在最后一次旅行布道,从亚西亚准备回耶路撤冷,经过推罗,访问当地的信徒。圣经告诉我们:「门徒被圣灵感动,对保罗说,不要上耶路撒冷去。」(徒廿一4)

这趟旅行的主要目的,是把各城信徒捐助的一大笔奉献,转交给耶路撒冷教会(徒廿四17;罗十五27)。保罗在屡次听到警告说耶路撒冷有危险和捆锁在等着他之后,其可以委派别人把款项送过去。不过,这笔款项在保罗看来具有特殊意义,因为这是保罗所牧养的外邦信徒所奉献的。

这笔特别奉献乃是外邦信徒对犹太领袖感恩的具体表现,因为福音是从他们那里传出的。保罗不只是把财务援助带到耶路撒冷教会,同时还做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在初代教会犹太信徒跟外邦信徒日益发展的相互误解之间,宣布双方的合一。因此,保罗亲自转交这笔捐款,也象征他身为教会属灵父亲,甘心自我牺牲的记号。

既然他心里这样筹算,我们了解保罗相信他前往耶路撒冷,也是出于圣灵感动所做的决定。前面他说他是「心里被捆绑往耶路撒冷去的」(徒廿22),而门徒劝他不要上耶路撒冷也是「出于圣灵的感动」,同样出于圣灵的感动为什么彼此矛盾呢(关于这个预言的细节,我们会在第7问中做进一步说明)?

圣灵启示和人的应用

我个人相信推罗的信徒从圣灵得到启示,确知保罗到耶路撒冷必遭受捆锁,至少到此为止的启示是正确的。从我个人的经历中,深深体会到圣灵纯净的启示,透过人这样不完全的器皿说出来,有时候难免加上一些个人的解释和应用。因此,除了单纯地说「保罗在耶路撒冷会遭受危险」之外,还自作聪明地加上「最好不要去」。当然,我们可以理解,这是信徒出于保护保罗的表现。然而画蛇添足之后,这个预言就不能说是全然出于圣灵,乃是出于信徒自己的意思了。

圣经并没有记载,这些推罗的信徒说出不正确的预言,受到任何指责。保罗并没有写信给他的同工,警告他们提防推罗门徒所说的预言。推罗教会也没有发文指责保罗意气用事,故意违背从上帝得来的启示。说预言的人没有被人用石头打死,也没有被贴上假先知的标签。然而从保罗的反应看出,他对这个预言的评估。显示他们在预言上确实是有「疏失」。

亚迦布对保罗所说的预言

保罗听到推罗的门徒所说的预言后,过了几天,他在前往耶路撒冷旅途中听到先知亚迦布所说的预言。亚迦布是保罗在该撒利亚所遇到的先知。这位新约的先知拿了保罗的腰带,将自己的手脚捆上,说:「圣灵说,犹太人在耶路撒冷要如此捆绑腰带的主人,把他交在外邦人的手里。」(徒廿一11)

 

根据圣经的描述,在这项预言里,有两个细节没有照字面应验出来。头一个字是bind(希腊文意思是「捆」锁);第二个字是deliver(希腊文意思是「降服、解送」)。尤其是后面这个字,在新约圣经其他段落的用法,都当作把某人或某事转交给别人的意思。

我们读使徒行传,就知道后来保罗在耶路撒冷的遭遇(徒廿一17〜40)。我们发现预言中的两件事并不正确,犹太人事实上并没有捆绑保罗,也没有把他移交给罗马人。反而是罗马人把保罗抓走,并且用铁链捆绑他(徒廿一33)。罗马千夫长后来写信给巡抚表示,他得知犹太人拿住保罗要杀害他,就带兵去「救」他出来(徒廿三27)。

这项预言究竟正确吗?

我们必须注意,圣经作者在习惯上总会提到预言的应验,正如路加提到亚迦布预言大饥荒,后来果然应验(徒十128)。不过,路加在使徒行传二十二章记载保罗在耶路撒冷被捕的后续发展,并没有详加说明。

如果预言不正确的话,该撒利亚的长老究竟是凭什么来判断这预言呢?在场的人当中,还有传福音的腓利,和他那四个会说预言的女儿,另外还有若干和保罗一同旅行的长老(徒廿4),难道说当一个先知对使徒说了错误的预言,他们无力分辨,也察觉不出来吗?

保罗后来向住在罗马的犹太人首领报告,他被当作囚犯,从耶路撒冷被「解送」到罗马人的手里(徒廿八17)。如果预言里所用的字deliver(解送)不正确,为什么连保罗自己也这样说呢?

就拿这个案来说,我们所学到最好的教训是,在我们评估预言的正确性时,应当避免把预言里一小部分的话加以切割。因为在亚迦布的预言里,即使细都看起来是不正确的,但在上帝的全盘旨意里,其实没有太大的区别。因此,我们不能凭着预言里无关紧要的部分,就很快地断定一个预言是错的。

谦卑负责

既然所有的先知工人都难免疏失、犯错,因此,我们最好的策略就是培养谦卑的态度来服事众人,因为众人对我们的服事,会进行私下调査或提出纠正。此外,我们与属灵上司和教会里其他领袖应维持负责任的关系。

国际先知事奉网主办的聚会,对于个人预言部分一律录音存证,以便培养先知工人对所说的预言负责的态度。另一方面,防止被服事的人对先知所说的预言产生误解、误用或遗忘自己所听到的。

此外,国际先知事奉网的先知工人若在他们自己的教会,或机构以外的地方服事。都必须由该教会主任牧师或资深牧长填写评估报告。评估表填妥之后,直接由对方投邮,寄回给国际先知事奉网的监督检阅。我们深信这两项保护措施,一方面可以使工人培养负责的精神,以免说错预言;一方面也保护工人避免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预言不正确的察验行动

针对先知工人所做不正确的预言,召开检讨会进行察验,其规模要依时间、地点、说预言当时的情形而定。比方说,预言是在地方教会说的,合宜的检讨察验工作就要包括该堂会的长老、先知工人和他属灵的疏失,以及所有听见预言的人。

如果说错预言,听众只限于地方教会,不是全国的信徒,就不必把事件扩大张扬。如果说错预言是透过文字印刷出版或透过广播,影响所及的范围十分广泛,那么检讨察验工作也必须涵盖所有听见预言的人。

 

召开检讨会进行察验工作的动机为何?

举办此项察验的检讨会,其动机也必须经过详査。此项预言是否真有必要举办检讨会,来帮助领受预言的人呢?倘若预言真的引起困扰和疑虑,当然必须做进一步的协谈。但另一方面,我们也不排除别有用心的动机。比方说,有人主张召开检讨会,目的只是为了打压、羞辱先知,因为先知在说预言时忽略了他(或她)。

圣经说:「控告长老的呈子非有两、三个见证就不要收。」(提前五19)这就是保护教会领袖的措施,免得他无故被诬赖。我们也必须小心,不要急促接受对某人性丑闻或帐目不清的指控;同样,我们必须避免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破坏某工人的名誉。指控他说假预言。即使说错预言确有其事,检讨工作也必须由成熟的信徒来处理,因为他知道上帝管教的原则,目的是救赎与和好。

假如地方教会公开处理一个错误的预言,我们应该提供会众认识这位先知全盘服事的情况,以便取得平衡的观点,来看这个预言在他整个服事里头的比重。假如说这位先知过去所说的预言都对,过去一直有很好的服事,偶尔说出一次错误的预言,相信会众应该不会对这样一位上帝的真先知采取不信任的态度。

2、为什么预言看起来会互相冲突?

我们翻阅旧约圣经有关弥赛亚的预言,就理解到为什么基督徒心里有那么多的困惑。因为有关耶稣一生和祂的服事的预言,从表面上看,有些竟然彼此冲突,甚至互相排斥的。

比方说,先知弥迦预言弥赛亚必降生在伯利恒(弥五2),但先知以赛亚却预言祂的光将照亮外邦人的加利利(赛九1〜2),先知何西阿却预言,上帝的儿子会从埃及出来(何十一1)。因此,有些基督徒对耶稣的弥赛亚身份产生怀疑(约七41〜43),他们不知道究竟这些预言,哪一个才对?

当然,圣经的记载都是对的,这些看起来彼此冲突的预言,其实在耶稣的生涯里都一一实现。

有时候表面上的事实跟所传说的预言,似乎是矛盾、冲突的。比方说,法利赛人和文士神学家宣称耶稣不可能就是预言所指的弥赛亚先知,因为预言里并没有提到祂的降生和祂在加利利的拿撒勒成长。由于表面上不充足的信息,使得他们排斥耶稣。

然而事实上,祂确实降生在犹大的伯利恒,这跟弥赛亚的预言相吻合。由于法利赛人和其他人的成见,当基督降生的预言应验时,他们仍旧不肯相信。

我们知道上帝对那些说假预言的人,是不会轻易放过,迟早会予以追究。然而把真预言当作假预言的人,上帝会怎样处置他们呢?应该也不会轻易放过他们才对。

受苦的仆人或是凯旋的君王?

我们不妨从弥赛亚的预言再举一例。先知以赛亚指称弥赛亚乃是受苦的仆人:祂代替我们受伤、被打、被杀(赛五三4〜9)。先知但以理却说,他预先看见那称为人子的弥赛亚,以征服者和解放者的身份,驾着荣耀的天云而来(但七13〜14)。这两位对于弥赛亚的预言,其中的差距那么大,难免使更多人产生迷惑。是的,如果弥赛亚是带着权柄降临的话,那么耶稣再怎么看也绝不像弥赛亚!

然而,后来事实证明,无论预言所说的耶稣是受苦的仆人,或是凯旋的君王。两者都对。因为弥赛亚要降临到地上两次:第一次,祂的角色是「受苦的仆人」;第二次,祂的角色则是「凯旋的君王」。耶稣当代的人,在耶稣身上看不到他们所预期的荣耀与权柄,思想模式转不过来,虽然预言曾提到主会两次降临,他们仍然未能接纳耶稣就是弥赛亚的事实。

个人预言的逐步应验需要耐心等候

我看到有些人因为预言好像是矛盾,或只是部分应验,就感到灰心,甚至对预言产生排斥。为避免感到灰心,我们应该知道预言的一项重要原则:先知所说的预言未必会按照顺序应验,或在某一段时间内应验。比方说,以赛亚书六十一章1〜2节记载先知以赛亚对弥赛亚的服事所说的预言:主耶和华的灵在我身上,因为耶和华用膏膏我,叫我传好信息给谦卑的人,差遣我医好伤心的人,报告被掳的得释放,被囚的出监牢,报告耶和华的恩年,和我们上帝报仇的日子,安慰一切悲哀的人。耶稣在会堂里大声宣读这一段预言,并且宣称祂正在应验预言所说的(路四16〜21)。

然而,耶稣并未唸完整段的预言,只唸到一半就停下来。因为祂第一次降临只应验了「报告耶和华的恩年」;至于下面的句子:「我们上帝报仇的日子」,虽然也是针对祂说的,不过这句话要等到祂第二次降临来审判这地时,才会应验。在先知以赛亚的预言里,虽然是同一句话,但前半段和后半段,在时间上间隔了两千年。

 

法利赛人根据他们对预言僵化的认识和运用,当然会抨击耶稣没有好好地把先知书的预言好好地唸出来。他们会怒气冲冲地问:「你为什么不提我们上帝报仇的日子?」、「为什么故意漏掉那句话?」、「如果你不提上帝的审判,如果你不应验预言所有的话,我们怎能信服你就是预言上所说的弥赛亚呢?」。

今天我们已经知道,耶稣的再临必应验「我们上帝报仇的日子」,我们了解到法利赛人对耶稣的指控,正暴露出他们对先知预言的理解十分有限。他们排斥先知以赛亚所预言的弥赛亚指的就是耶稣,因为他们不了解这句预言,前半段和后半段,在时间上相隔两千年。

天使加百列对耶稣的母亲马利亚所说的预言,情况也是一样。

妳要怀孕生子,可以给祂取名叫耶稣。祂要为大,称为至高者的儿子。主上帝要把祂祖大卫的位给祂,祂要做雅各家的王,直到永远。祂的国也没有穷尽。

就拿这次的预言来说,这些句子虽然是在同一个时间说的,然而在应验上,却在不同的时间,分批应验。天使对马利亚预言她必怀孕,立刻就应验了。然而耶稣出生的应验,却必须按照正常的现象,在九个多月以后才会应验。至于耶稣没有穷尽的国度,今仍然没有完全应验。

我们看过这些例子,心里就有了一个谱,再也不会遽然断定某一个预言是错的。或者任意为它贴上一张矛盾的标签。因为我们或许缺乏足够的信息做为判断的依据。正如弥赛亚的预言一样,时间和经历会凸显预言可能暂时显得矛盾。因此,目前互相排斥的预言,在上帝奇妙的作为里,按照上帝的时间表,最后证明它们是互补的。

人生有不同的时段

我们必须牢记,人生有许多不同的时段,而每一个时段都是独特的。某一个预言或许是指人生的某一个时段,另一个预言可能指另一个时段。比方说,一个预言提到财务宽裕,另一个预言提到财务吃紧,这两个预言并非矛盾,可能是指未来的两个不同的时段说的。

此外,我们对预言也必须持客观的态度,有时候,预言里的矛盾往往是我们主观的假设,预言本身其实没有这样说,而是出于我们主观的认定。

比方说,一个预言提到某一个人被呼召做先知,另一个预言说他拥有牧师的心,又有一个预言说他可以从事布道的工作。其实这三项预言很可能在同一个人不同的时段应验。虽然说「拥有牧师的心」和实际蒙召当牧师不同,「从事布道的工作」和蒙召做布道家也不同。假设五重服事里头的三项恩赐,预言在同一个人身上,我们就认定预言有误,彼此冲突;如果我们更仔细去看预言的话,矛盾冲突的现象可能就会消失。

例如,我在少年时期听到不同的人为我预言,而每一个预言都提到我后来四十年当中不同时段的服事。不过在当时,我觉得这些预言很矛盾,让我十分困惑。一个预言说我会当牧师,另一个说我会当教师,又有一个说我会当先知,还有一个说我会做使徒的工作。预言中提到我会从事旅行布道的服事,也会在某个地方服事;提到我的财务拮据,也提到我的财务宽裕等等。

我在当时,听到这些预言,当然是一头雾水大声质问:「究竟在五重服事里,我的定位在哪里?我蒙召担任什么工作呢?我是在一地服事,还是从事国际的服事呢?我会受到欢迎,还是遭受逼迫呢?我的财务到底是诘据还是宽裕呢?」

然而,所有的预言都是对的,因为我在不同的时段从事不同的工作。有六年的时间我担任牧师,五年的时间在神学院教书。后来又从事使徒的工作,我创办了国际基督徒神学院、国际先知事奉网。同时,我也彰显了先知的恩赐。

假如你也听到若干预言,似乎彼此矛盾,千万不要弃之不顾。或许慢慢地,时间会证明那些预言全是对的。

上一章 封面 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