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婚姻家庭 > 天生女才

《天生女才》音頻 第五至六章


5 章 信心女杰
我深信母亲们应该把这些属神妇女的事迹读给女儿们听,让她们知道这些曾为信心铺路的女杰所作的事,也让年轻女孩可以认识这些女杰的长处和弱点,从而更佳地装备自己,去面对服事神的生命所带来的独特问题。
神拣选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这实在是令人惊讶!在属灵的伟大事工里,有一些是由妇女完成的,这些妇女无论就体格、背景或境遇而言,似乎都不太可能被主用来拓展祂的国度。
在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的重建期,有一个年轻貌美,四呎三吋高的女子,蒙神呼召,为遥远的中国北方献身。这位可爱的女士出身于富有的贵族化家庭,而当代的妇女只被视为精美的装饰。如果看过「乱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这部电影,你就会对当时的文化背景有点概念。地主家庭出身的年轻女子惯把卖弄风情当作手段,以玩弄一些没有戒心的男子。然而生于那个时代的文洛蒂(Lottie Moon)却不是那种女子。
正直的家庭渊源
洛蒂是贵格会神学家和布道家罗伯特•巴克莱(Roben Barclay)的后代。罗伯特是敬畏神的苏格兰人,与贵格会的乔治•福克斯(George Fox)和彭威廉(William Penn)—起拓荒过。洛蒂的父亲文爱德华(Edward Harris Moon)在维吉尼亚州视野山(Viewmont)的住家,离美国早期三位总统杰佛逊(Thomas Jafferson)、麦迪逊(James Madison)、门罗(James Monroe)的住处都不远。
她的母亲是位忠实的南方浸信会信徒,在社区中具有非常良好的影响力。在他们住处附近没有教会,文太太每主日早上就在大厅为邻居、仆人和自己的孩子举行主日崇拜。若没有传道人,文太太就自己主领敬拜。
洛蒂不仅出自正直的家庭,也受过高等教育。她在一八六一年得到硕士学位,是早期少数拥有此学历的南方妇女之一。
有一段时间,洛蒂极满意于自己的家教工作,也致力于南方的改革,但为期不长。当她的姊姊艾蒙妮(Edmonia)在一八七二年前往中国后,洛蒂的心也转向宣道工场。她仔细地读姊姊的来信,终于在一八七三年春季,听了一篇以「抬起头来,看看庄稼已经熟透,可以收割了」的讲道后,领受了自己前往中国的呼召,那年她卅三岁。
洛蒂曾与一位年轻的教授相恋,但在他全心接纳达尔文主义后,洛蒂解除了婚约,且终生未婚。在宣道工场上,独身时而令她倍感孤寂。
搭船远赴中国的旅途中,在突如其来的一场暴风雨里,她写信给家人:「我看着那滔滔恶水,咆哮着仿佛要吞噬了我们。我不会讶异于看到一位圣子形像的人行在其上,并在我内心深处欢然听到那安慰的话语:『是我,不要怕。』」
在美国出生,在中国改变
洛蒂和她的姊姊在中国共同照管一栋有三百年历史的老房子,她们称之为「十字路口之家」(The Home of the Crossroads)。因为想念维吉尼亚的家,洛蒂就在窗前种了维吉尼亚品种的桃金嬢和石榴树,如同在自家门前一般。你可以想象,这位年轻可爱的女子,有着甜美身形和乌黑秀发,置身于中国土地上,她很快就换穿中式服装,学习中国人的举止,至终看起来就像个中国人。她身穿朴素的中式大褂或长袍,脚上穿的是以破布衲底的绣花鞋。她后来估计一年四季里,鞋子的花费不到八十分美元,而冬季的靴子则约为一元多。她睡在炕上,食物则购自村落的小市集,在中式炉灶上烹煮而成。
洛蒂常写信回去给美南浸信会的信徒,向他们发出极大的挑战:「真是奇怪,南方上百万的浸信会友,只能支助三个工人参与全中国的事工;维吉尼亚州有五个浸信会传道人,但我们却得仰赖一个长老会牧师来收养一间浸信会堂。我不知天上怎么看待这些事,但在中国这真是怪异的事。」
当她论及服事工场上的妇女地位时,激起一些妇女同胞的愤怒:「来到中国的妇女想要的,是有机会尽其所能地作最大的事……,妇女可以要求全然的平等……,在宣教会议和事工处理上,所谓的公平就是女人和男人当有相同的权力。」
这番说法招致一连串来自其他宣教士的批评,像亚瑟•史密斯太太(Mrs。Arthur Smith),身为公理教会的宣教士之妻,她认为文洛希精神失常,因为她想「在宣教工场上漫无法纪地驰骋」。
那些因着基督的呼召而被人误以为颠狂的读者,可自这些叙述得着安慰。在服事的早期,我常被人全然误解,有时也怀疑自己是否适合参与代祷的····
  【因版权原因!暂无法分享全文】

本书正版:微店有售
微店客服 利百加姊妹 微信:13564436070



6 章 伟大的信心使女
我切切希望此生能为主耶稣做更多的事,超乎我现在所做的。读着那许多女宣教士所作的伟大牺牲,令我谦卑下来。
当我阅读成叠记载着伟大的敬虔妇女之书籍时,我发现一个决定性的因素:敬虔的母亲对儿女具有莫大的影响。
良母典范
许多伟大的领袖、改革家、神学家、思想家,皆深受母亲的生命所影响,她们就像友尼基和耶稣的母亲马利亚一样,对自己的儿子深具信心。
对今日许多妇女而言,「母亲的职责」仿佛是次一等的呼召,我认为这是极不正确的观念。如果神没有要我到处去讲道,我会乐于待在家中陪孩子们一直到他们长大成人。事实上,在我结束第五年的学院教育后,曾辞了教职,留在家养育女儿,因为我不想让别人取代我来作这件事。
屈梭多模( Chrysostom )的母亲
即使是外邦人也会受到敬虔、爱神的母亲所感动,利巴尼奥斯(Libanius)是著名的异教雄辩家,当他知道屈梭多模的母亲安修莎(Anthusia)那自我牺牲与纯正的操守时,曾发出如此钦羡之叹:「天哪!看基督徒拥有何等可贵的妇女!」
安修莎(347-407年)住在安提阿,这里是保罗三次宣道之旅的启程处。她的儿子原名约翰,因以布道著名,被称为「金口」(Golden Mouthed)或屈梭多模。
如同今日许多妇女一样,安修莎也担心其城市的堕落与腐化。在屈梭多模成长期间,安修沙教他要喜爱圣经,也与他一起研读。这使他一生热爱经文,也运用在他所写的训诲文章里。因着母亲敬虔的影响,屈梭多模成为教会中伟大而知名的解经布道家。
奥古斯丁( Augustine )的母亲
摩尼加(Monica,331-387)为儿子恳切地祷告,使年轻的奥古斯丁由悖逆回转向主。奥占斯丁提到母亲摩尼加时说:「她是神的使女,灌输我许多关乎神的事;直到我渐趋年长,才把那些话听进去。她曾私下警告我别犯奸淫罪,最重要的是不可玷污他人之妻。」他接着说:「但我没放在心上,无知地陷在肓目里,我真羞于向我的同辈提起那些无耻的行径。」
奥占斯丁过着不知检点的放荡生活。十六岁时就有了情妇,且生下一子。接着他又加入异教团体摩尼教(Manichaeism)。在这段期间,他母亲继续流泪祷告。奥古斯丁在其自传《忏悔录》(Confessions)中提到:「因着母亲为我所流的泪水,还多于一般母亲为其逝去之子所洒的泪珠)使得神将我的灵魂由无边黑暗中拉拔出来。」
摩尼加为儿子的灵魂而争战,不是一夕间就得到胜利。事实上,有九年之久,奥古斯丁陷入更深的罪恶乏中——有时似乎回转,旋而又落入撒但的辖制里。他是个不折不扣的浪子。
奥古斯丁最后由迦太基到罗马,之后又到米兰。他的寡母跟着他的脚踪,虽然在当时,一个女子单身旅行是相当危险的事。她就像保罗,在狂风暴雨中看见异象,知道将会转危为安,也把此预言告诉船上的众水手们。
到了米兰,摩尼加去见她的儿了,劝他放弃那交往十五年的情妇。她欣慰地见到他将情妇遣返非洲,却又目睹他带了另一个女人入门。最后就像浪子到了尽头,奥古斯丁独自在花园里,他的灵魂与肉体进入激烈的交战。在那里,他坦承自己向神呼叫:
「『主啊!还要多久?祢要永远怀怒吗?为何不立即中止我一切的不洁净?』忽然间,他听到一个孩子在园中唱着儿歌:「拿起来读,拿起来读!』他赶忙拿起一卷保罗书信来读,读到罗马书十三13~14:『不可荒宴醉酒;不可好色邪荡;不可争竞嫉妒。总要披戴主耶稣基督,不要为肉体安排,去放纵私欲。』他没再读下去,因为瞬间所有疑虑全消散无踪。」
奥古斯丁即刻向他的母亲诉说这好消息。过了不久,他和母亲决定与朋友同返非洲。旅程中他们在台伯河口(Tiber River)的欧斯第亚(Ostia)城驻足。对摩尼加而言,能与儿子长时间地谈论神,是何等甜美的事!
不幸的是,她在地上的欢欣并不长,就在欧斯第亚,摩尼加生病了,接着很快就过世(短短九天内),时年五十六岁。她曾长时间求告神,使她的浪子归家,并在他回头时,伸开双臂迎接他。
奥古斯丁继续其行程,当罗马帝国解体时,他在希坡主教(Bishop Hippo)的协助下把基督信仰保存了下来。情况似乎经常如此,神对某人的呼召越大,撒但抢夺那人的灵魂也·····


【因版权原因!暂无法分享全文】



上一章 封面 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