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灵修书籍 > 良善天父

第十二章 奥秘存在的必要性

基督教的任务不是要为每个问题找到一个解答,而是要使我们越来越明白奥秘确实存在。与其把神当成是众多知识的其中一项,不如视祂为自己能够赞叹敬畏的原因。

——英国东正教主教加里斯多·韦尔(Kallistos Ware)

我们的「未知」有些时候与「已知」一样重要。圣经所推崇的从来都不是忽略眼前的事实,而是尊荣全心信靠。不过也唯有当我们处于混乱的处境并有相对的疑问时,才显得出信靠的价值。信靠实际上所代表的是,即便现实中的每项证据都否定了我们截至目前为止所有认知到关于神的事实,但我仍是选择神的真理。若我们要在这地上让世人看见祂所显明出来的心意,这点实在是重要至极。

在此刻记住神的旨意非常关键,祂渴望有一群百姓能够透过圣洁和大能来如实地重现耶稣,不光可以一起与祂同工,而且不会使神的家分裂或是曲解祂的心意。简单地来说,这代表要与耶稣一同治理,祂热切地渴望要使人进入祂自己的同在,并让祂的同在/荣耀能够持续地在他们身上加增。这也代表当神的百姓完全同心合意地和睦同居时,神荣耀的重量就能够降临在他们中间。若希望自己能够承载神的荣美和荣耀,我们最起码必须证明自己是值得信赖的一群人。至于可靠的程度到哪儿,就要看当事情不如意或是没有照着我们祷告的方向走时,我们所表现出来的样子来衡量了。

大有能力

人们常说「知识就是力量」,但当所谈论的是认识神的知识,大概就不是这么一回事了。若是我们对于神的认识没有带领我们更深地降服于祂,就算知道得再多,恐怕都只会使我们更加失望。当讲到神是绝对的真理、爱人、信实、坦诚、并为我们的未来感到兴奋不已,这些都是我们可预期到的部分;不过一旦讲到祂是从终点的眼光来看一开始,而且就算当下看起来完全与祂的应许与旨意背道而驰,祂仍旧知道我们的生命应该选择哪条道路才是最好的,这个部分恐怕就又很难预料得到祂到底在想什么。祂不受任何人所控制。如果你把神视为自己的仆人,那么祂想必会让你一路失望到底。但若是你把自己当作祂的仆人,你肯定会持续地赞叹敬畏。我说了,一切就看你是从什么角度来看。

若我们自认为可以完全搞懂神,会使我们误以为可以掌控得了祂,还以为祂会照着我们怎么解读祂的旨意来成就我们想要祂做的事。这其实已经算得上是祂所深恶痛绝的宗教操弄了,祂是不可能吃这套的。显露出这个欺哄的诡计有助于我们不会把一切都视为是自己应得的,总认为神其实有亏欠我们些什么。学习在这方面信靠祂,也有助于我们避免认为自己总是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因为唯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地懂得如何信靠,当我们越知道如何信靠神,就能够越显为刚强。

喜爱奥秘

本章开头所引用的名言可以说是许多年来我所读到最意义深远的一段话了。神绝对有能力可以与任何一个人进行面对面的辩论,若有人以为神会被人类的问题给难倒或是震慑住,这个想法本身还真是幽默,因为邀请我们与祂对话的不是别人,正是祂自己(见以赛亚书一章18节)。虽然我们个人的价值观也会在每天与祂同行的过程中有所改变,不过祂的价值观还是与我们很不一样。要想与祂建立关系,一定都得照着祂的游戏规则走才行,可以确定的是,祂的条件都是为了我们的益处而设的。神对每一个来到祂面前亲近祂的人只有一个要求——必须带着信心。「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悦。」(希伯来书十一章 6节)这是祂所看重的。

当我们信靠祂时,会使我们很容易就能够经历到突破——无惧的信心是站立在静默信靠的肩膀上,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信心是由心里发出的行动,完全的降服就能够生出真正的信心,光是用脑袋努力地想着要怎么才会有信心是不会管用的。信心乃是透过降服,而不是藉由努力而来。信心不是完全不思考,而是用一个更新而变化的心思意念去理解(见罗马书十二章2节),如此就更能够营造出一个氛围让信心在当中运行,就好像是河的两岸决定了水流的走向不能超过这个范围。虽然我说信心不是完全不思考,但也不能想得太多,因为它在本质上就不是靠头脑的理性思考。真实的信心胜过逻辑思考,因为它也让我们的思维能力——即认识神的知识有空间可以成长。别忘了,只有愚顽的人会在心里说:「没有神」(见诗篇十四篇 1节,五十三篇 1节)。一切的逻辑和理性都是建构在永生神的这块房角石上。

我们永远没有办法猜透神,因为如果我们猜得透祂的话,不如我们自己当神算了——若是以为有限可以容纳得下无限,这根本就是异想天开,但我们却能够透过与祂建立关系来认识祂。你可以试想一下,这位全能的神居然会希望我们可以来认识祂,这件事本身就值得赞叹惊奇了。因着耶稣承担了我们一切的罪,所以我们能像耶稣来到祂的父面前一样地来到父的宝座前。这位永远良善的完美天父全然接纳耶稣,并为祂感到欢庆。每一个基督徒因着我们都在基督里,于是也同样地被父所接纳与欢庆。

得以认识神是每个人所能够拥有的最大荣幸,而耶稣基督的十架则是邀请我们来认识祂的终极邀请函,也是因着十架我们确切地知道,祂不惜付上一切代价,只为了我们可以成功回应祂的邀约。

从以弗所书三章19节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见头脑与心之间的这个奥秘,这里说:「并知道这爱是过于人所能测度的,便叫神一切所充满的,充满了你们。」这里所说的知道指的是「透过实际亲身经历而得到的知识」,是体验式的知识。但后面的测度(英文原文为knowledge)则是指「理解」。保罗在这里透过这些字所在表达的是:「我们必须透过亲身经历来认识神的爱,这样的方式无法单靠理智来理解或完全明白。」这么说不代表知识有错,也无意提倡不求甚解。知识固然重要,就连在基督的身体里也有教师,好帮助我们能够有所学,甚至事实上圣灵的责任之一就是要教导我们——可见神相当看重这点,但我们必须确保自己的心会让认识祂的知识把我们带向祂自己。当我们更多经历到神,我们属灵的智慧就能够增长,只是如果纯粹以人类的理性来测度,就不需要有信心了。

我的父亲

我的父亲真的是一个非常棒的人,他是位很棒的属灵领袖,非常爱每一个他所带领的人。许多人的生命因着他的爱与关怀而永远地改变,因此他在他们眼中就好像是位信心伟人。如今世界各地有许多的传道人会说,自己今天之所以仍是能够站在服事的岗位上,都要归功于我的父亲过去不断地鼓励他们。他总是有本领可以认出那些与众不同的人,哪怕他们不一定完全符合条件能够爬上自己所渴望的位子——可能太年轻、太老,背景太破碎、孩子生太多、太鲁莽、犯了太多过错等等,简直一言难尽,但他就是特别关爱这些人。他看见在这些人身上的独特之处,因此他愿意在他的同伴面前为他们说话,所以我称他为巴拿巴。巴拿巴这个名字的意思是劝慰子,当时初代教会全都很怕一个人——大数的扫罗,但是巴拿巴却为他做了一件他当时所需要的事,也因此后来他能够成为使徒保罗。要是巴拿巴没有接纳扫罗并把他带进到自己劝慰的圈圈里,恐怕唯有主知道这个恶名昭彰的家伙下场将会如何。我的父亲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真的是我一生当中最鼓励我的人。

他在我们宗派教会里担任要职并且服事了相当多年,我记得在他要离开那个他所热爱的工作时,他一方面想要与家人在一起,但另一方也希望自己可以顺服神的带领并照着祂的旨意行,而不是受到教会里立意良善的领袖们所限制。他对于复兴有着极大的渴慕,并且希望在自己有生之年能够参与在另外一个复兴浪潮里。他相当喜爱我们在加州雷汀市的伯特利教会里所在经历的这一切,因为在这里所见证到的神同在和大能与他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经历相当类似。于是他便毅然决然地搬到雷汀市,只为能够在神的这个美好工作中献上一己之力。他当时投注在我们众人中间的智慧与鼓励以及所带给我们的帮助,恐怕是只有在永恒中才回报得了的,我为那段日子由衷地献上感谢。

某次当我与我的好友柯兰迪一同在巴西服事的时候,接到了一通紧急电话,电话中传来的消息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他们发现我父亲得了胰脏癌。这个消息实在太令我震惊了!他原本不过是要去做一个胆囊的小手术,我们没有人想象得到居然会得知一件这么使人难以消化的事。我当下必须立刻回家,兰迪也同意让我在这趟服事结束前就先行离开,于是我就赶紧飞回家去。当时真的是很需要神迹的时候。

癌症一直是我们穷追猛打的目标,因为我实在听过太多基督徒每次一讲到癌症这两个字,语气中都仿佛有点戒慎恐惧。如果你认同它的存在具有威力,这个想法会令你付上高昂的代价,因为就好像是以色列人尊敬巴力,或是尊敬其他的假神,这类疾病背后的灵会认出我们里头的恐惧。癌症,或是其他任何一种疾病,这些疾病的名字都比不上耶稣的名,也都必须向祂下拜,所以我们不该太过看重这些疾病(当然我不是在说大家有多么地尊荣疾病,我知道没有人会这么做,只是神百姓内心或脑海里原本应该「赞叹敬畏」神的地方,却被这些疾病所占据的话,那就是把它们看得太重了)。如今癌症肃然成为我们这些北美教会在新约时代所面临的歌利亚,我们必须效仿大卫冲向这个巨人,并看着它在我们面前被击倒(见撒母耳记上十七章)!当歌利亚在神的军队面前叫嚣时,我们实在没有借口可以像扫罗和他的军队那样,只敢戒慎恐惧地往后退。如果神(在我们眼中)的大小还不如我们眼前的问题,那我们真的就是这世界上最可悲的人了。我们必须重回正确的次序:神大过一切,魔鬼却小得可以。

我回到了家以后,满心期待看到癌症要再次屈膝下拜,因为我们自己见证过有成千上万的人从各样的毛病中得医治,其中不乏癌症得医治的例子。这不过就是要再次看到耶稣的名被高举,也是我的家人要再一次在自然界和属灵层面来欢庆的时刻。我一下飞机就立刻去探望他,并为他祷告。不仅我个人很常去医院看他,为他祷告,教会里不少同工和属灵的家人也都这么做,每次的祷告都非常地大有能力,也总是在这样的时刻里很强烈地感受到神的同在。

这里我不需要赘述后续发展的其他细节,不过你唯一需要知道的是,我的父亲后来只过了六个月就回天家了。失去他实在是令我悲痛难耐,简直是痛不欲生。而且说实在的,直到现在想起来我还是很难过。他离世的时候享寿七十五岁,或许在许多人看来也已经是年纪不小了,但是我父母亲双方的家人都是活超过八十岁的年纪——我印象中,在他之前最早过世的长辈也是以八十六岁的高龄辞世,更何况我父亲过去还是父执辈当中身体最硬朗的。我原本真的以为他就算没有再活个二十年,也至少还会在我们身边十年以上,只可惜事与愿违。而且不管怎么说,我们都不认为人会受病痛折磨而死,因为耶稣早已胜过所有疾病。如果有人认为最后难逃因疾病而死的命运,我说这个想法本身就是个错误,但是我的父亲确实是因疾病而过世。

当我的父亲去见主面时,我大部分的直系亲属都一同聚集在他的房间里。我已经记不得到底有多少人了,但包含孙子们在内应该大约有二、三十人左右。我们围绕在他的床边,一同歌唱、祷告、欢笑、分享故事,就是像一家人一样聚集在一起。这对我父亲而言是很重要的一刻,对我们来说也是。他与我的母亲一同打造了这个家,我们不论悲喜都在一起。当他咽下了最后一口气,那口气好像在整个房间里回荡着,而我们所有人都好像在腹部上被重击了一拳似的。大约又过了五分钟左右,我请所有人都围绕在他的床边。我想我们所有人都清楚,我们在当下所能够献上的祭是天堂所没有的——因为在天堂里没有痛苦、混乱、失望、悲伤、幻灭等等这些东西,这些都是今生才会经历到的,而我不希望我们错失唯一能够献上这个代价高昂的赞美祭的机会,虽然那当下看起来实在一点也不合理,不过我们确实这么做了。我们为着神的良善尊荣祂,并感谢祂应许疾病要得医治。那是一个牺牲的祭,但我永远不会后悔自己献上那个祭给祂。

我的父亲一生贡献良多,但我想其中最深的一个领域莫过于他作为敬拜者的生命,他和我的母亲都完全地活出这个使命,也视其为一份特权,从他们的身上我们看见了一个敬拜者的心所应有的典范。虽然我自己的家本来就全心要以感谢、赞美和敬拜来尊荣神,但我们真的明白现在自己有责任要承接起他的外袍,好持守住他所打下的根基,并在上面继续建造。我曾经与我的家人们分享到他敬拜的「外袍」,以及如今我们有责任要拿起他的外袍。我们在神的面前立约,要尽心尽意地持守住祂给我们家族的呼召。那一刻实在是美好至极,我们众人各自都花了一些时间,以确保我们是发自内心地向神说「是的」,并一起赞美祂的良善。

坚忍持久的信心

在我父亲过世的前后各一周,那两堂主日信息对我来说是最难讲的道,我将那两篇信息命名为「坚忍持久的信心」,它们同时也是我作传道人这四十多年来得到最多回响的两堂信息。我完全发自内心在分享两篇信息的内容,虽然悲痛不己,但也带着盼望。信心不是否认问题的存在,只是不让这个问题对我造成影响。这两篇信息基本上所在表达的是——我没有权利因为我认为自己够不够资格或做得好不好,就任意改变神所交派给我的任务。祂如果要我们去为病人祷告,这是祂说的,不应该因为失去至亲而打折扣,也不能因为自己的祷告未蒙应允,就随便想出一个神学观来解释,这后果是我们承担不起的。在马可福音九章里,为了不让门徒们创造出一个神学理论解释为什么那个孩子无法经历得释放,耶稣当下就使他得了自由。

活出榜样

虽然我生性喜欢保有个人隐私,但我也感受到自己有必要让我教会的属灵家人看见我怎么走过这个失去家人的伤痛,好叫我们可以一起有所成长。我必须说那真的是个让自己完全赤露敞开的过程,你也完全无法预期结果将会如何,不过我们可以确信的一点就是,神仍是良善且祂掌权。因此这整个历程中,不论是在敬拜里或在欢庆神良善的时候,我们都毫无保留地在众人面前展现自己。我们一同发现,大部分的平安往往都是超乎我们所能够理解的。我认为要想得到出人意外的平安,就必须先放下自己想要用理智来理解的权利。我们也学到没有任何的疑问可以拆毁神已经向我们显明的部分,除非我们赐给它那样的能力。我们所学到的最后一点是,有些问题就算当下没有答案也无妨,甚至也不是要勉强自己去接受,而是当在这样的重要时刻里,我们能够感受到彼此互为肢体的美好。

神总是会被人的软弱与破碎所吸引,而那正是我们当时的心境。我们不是因为硬着颈项抵挡神而被破碎,所以并没有因为伤心而抑郁寡欢,那份心灵破碎是因为我们愿意向唯一有权掌管我们生命的这位神柔软谦卑自己的心。早在我们还不知道结果会如何之前,就已经下定决心要全心信靠祂,也因着我们的「愿意」,才能经历到这位好得无与伦比的天父如何来到我们身边,医好我们的伤心破碎,并带出充满力量、平安和突破的结果。

美好的证明

在我父亲过世的两天前,我和雷克•乔纳进行了一段对话,他对我说,虽然我会失去父亲,可是这将会让我得着七倍的恩膏可以来为这个特定的疾病得医治祷告。某些人可能会觉得这听起来很莫名其妙,但我知道这个原则出自所罗门所写下的箴言六章 30 至 31 节:「贼因饥饿偷窃充饥,人不藐视他,若被找着,他必赔还七倍,必将家中所有的尽都偿还。」魔鬼又被称为是偷窃者,牠从我身边偷走了我的家人。再者,我也知道更大的恩膏不会自己掉到头上,需要花时间在个人内室里向神呼求,愿祂先前已赐下的应许能够更加清楚地实现、显明。这并不是因为心里害怕神可能不会使应许成就而向祂摇尾乞怜,只是我知道不是每件事情都会水到渠成地自动发生。有些时候祂是在等候,看看祂的应许是否会唤醒我们,使我们有身量能够承接起自己不断呼求的答案所会带来的重量。当答案临到一颗愿意降服的心,能够使其得着更多力量,但若人的心处于抵挡的状态,那么得到答案反而非常有可能会加深他们原先的自作主张并更多地顶撞神。我们必须重新校正自己的价值系统,以确保与祂的价值观完全一致。

撒母耳记上记载了一个对我们在这个旅程中非常有帮助的故事。有一位不孕的妇人,名叫哈拿。虽然她的丈夫爱她如故,但是她的内心仍是因为没有孩子而感觉不满足。同时间,以色列又再次陷入了麻烦,神也渴望要解决这件事——祂希望他们可以有一个值得信赖的先知。哈拿在祷告中切切寻求,并向神起誓若是祂赐给她一个儿子,她会将这孩子献给神,并让他终身事奉祂。她没有预料到,原来她心里所渴望要有一个儿子, 居然与神心里渴望要有一个先知互相呼应。在那一刻两个世界完全合而为一,结果就是天堂正式入侵这地,哈拿也生下了她一直以来渴望的儿子。因着神看重她愿意全心摆上,好让神的话语能够信实地传递给以色列百姓的这个渴望也得以满足,后来她又生了好几个孩子。

我相信神对于癌症绝对是深恶痛绝的,祂渴望祂的百姓也同样恨恶祂所痛恨的疾病,痛恨到一个地步是他们会愿意在个人的内室里寻求祂,然后可以勇敢地在公开场合里去冒险。如同我先前曾经说过的,有些时候我们对神的爱有多少,是看我们愿意恨恶祂所恨恶的到什么地步来衡量:这里指的是要恨恶祂所恨恶的——疾病。

你能够想象这位完美的天父对于疾病心里做何感想吗?全人类有史以来所有的疾病与患难都由祂的独生爱子耶稣基督来承担,祂为我们背负了一切疾病的重担,并承受了一切的苦难,好叫我们能够得医治,当一位作父亲的看见自己的儿子受到疾病如此大的折磨,祂会有着什么样的心情呢?我们必须去体会祂的感受,恨恶祂所恨恶的,并去爱祂所钟爱的。

施洗约翰

某天约翰在河里为人施洗时,当他发现远处站了一个人,他立刻指向祂说:「看哪,神的羔羊,除去(或译:背 6)世人罪孽的!」(见约给福音一章 29节)约翰曾经预言过祂将要降世,没想到此刻祂竟就在眼前。

若是我们快转一下约翰的故事,后来他被下到监牢里,死期在即,现在的他心里可能完全不知该做何感想。也因此他差派了自己的两个门徒去问耶稣祂到底是不是将要来的那位。如果你都已经先公开声明说祂就是大家所在寻找的那一位,然后才又来这么问,不觉得这问题还问得挺有趣的吗?

请容我提醒你,约翰当时人在监牢里,而他的任务是要在旷野里为主发声,甚至他也负责要为能使被囚的出监牢的那一位来预备道路(见路加福音四章18节),但约翰当时大概意识到自己再也出不去了。你觉得如果是你要去为能够使被囚的出监牢的那一位来预备道路,但是你自己却被关在监牢里也无法出去时,你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或许这是为什么约翰会这么问吧——他很想要确认自己没有弄错。至于耶稣当时的回答,本身就是一门课了,祂叫约翰的门徒回去把自己的所见所闻都告诉约翰(见马太福音十一章)。

耶稣大可以把先知每句讲到祂身份的经文通通摆在约翰的面前,祂也可以重新跟约翰讲自己的故事,包含从马槽里诞生、天使们报喜信、牧羊人和博士都前来祝福等等;但祂并没这么做,而是只让他去看自己现在所行的神迹奇事。这么说不代表不需要去研读经文,只是我们必须要认出耶稣现在正在使用的工具是什么。或许约翰当时只看到神没有在做什么——释放他自己出监牢;而耶稣希望约翰是存着信心而死,于是把他的目光重新调整到去看祂现在所在做的——祂正带下医治、释放、传讲神的福音。如果因为没有看见某些事情发生,就径自衍生出一套自己的信念系统,这是相当危险的。那样的神学观是以个人经验为主,而并非以圣经为根基。

我的父亲没有得医治,他已经在天堂里。老实说吧,这次的经历对于凡信的人来说其实是个双赢的局面。我真的不希望发现自己竟会期待那些耶稣所未曾期待、教导或示范过的东西(比方说死亡、失丧和毁坏——见约翰福音十章 10节)。耶稣从来没有教导过我们说,万一生活中没有神迹奇事该怎么办好,因为祂从来不知道什么叫做「没有神迹奇事」,你我的生活也当如此才是。

游走在两个世界中间

永恒虽然流在我们的血液里,但我们却活在时间的限制底下。我们虽然是这地上的公民,但我们同时也是天国的公民。我们都已是被拯救的,但当耶稣回来迎接我们的时候,我们会得到全人的救赎。我们的老我已经与耶稣同钉十架,但我们仍是可能会犯罪。我们认识到了一个全新的国度,这个国度此时此刻就在这地,但这同样也是那将要来的国度。身为一名基督徒,我们同时活在这两者相互冲突的现实底下,也因此总是处在一股张力里。而这也正是为什么我们无法藉由原则或是论点来建立起对神的信心,而是必须让自己的信心扎根在「神的良善」这块坚固磐石上。有时候我们会在魂里感受到冲突或是思绪混乱不已,好叫我们能够回到神最可信也最值得倚靠的——祂的良善。当诗人面临到仇敌和作假见证的人不断地威胁他时,他心里深知这个真理。不论魔鬼尝试用什么方式来攻击我们,我们都应该学习照诗人的回答来回应:「我若不信在活人之地得见耶和华的恩惠,就早已丧胆了。」(诗篇二十七篇 13节)

出于信靠

我们需要奥秘,但奥秘不一定会是痛苦或是令人戒慎恐惧的,它不过就是我们故事中的一部分罢了。我们固然看重结果——也就是神迹奇事、突破或是神的介入,我们确实应该要看重这些没错。但神似乎也相当珍借过程,毕竟不经一番寒彻骨,焉能梅花扑鼻香,也正是需要有这番过程,才能够展现出我们的决心。而当我们完全委身并在过程中建立起信心,神就能够在其上建造。神是那位终极创业家,祂用人心未曾想过的方式不断地透过祂全心信赖的每位圣徒在建造这地,同时也超乎所求所想地在建造他们的个人生命。

不论我们相信神什么,都会在经历试炼的时候显露出来。其实对神来说,使我们祷告蒙应允实在是再简单不过的事,祂是全能的神,但唯一不受祂所控制的是我们会怎么回应祂自己。祂虽对我们具有影响力,却不是控制,因为祂赐给了我们一份最珍贵的礼物——自由意志。若我们能将自己的意志降服在祂的旨意底下,祂的百姓就会更认识自己的身份,受造万物也就能够更靠近神所应许的医治(见罗马书八章 19节)。我们要与基督一同治理,但很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先看见耶稣究竟是怎么活出这个命定,就像这位荣美的王拿起一条毛巾披在手臂上,并开始为门徒们洗脚:祂的治理是从服事做起。我们此生最大的荣幸,莫过于能够以君王的心来服事,并以仆人的心来治理。与基督一同治理从头到尾都不是要我们用能力去辖管他人,而是让我们有机会付上代价地去服事人——跟随耶稣所示范给我们看的榜样。

旧约当中有一节美好经文也有助于我们了解这一点,所谓的智慧就是能够分辨出什么是神已经向我们显明的,也知道哪些事是祂没有打算要显露出来的;唯有在这样的情况底下才能够证实我们是否真信靠祂。

隐秘的事是属耶和华我们神的;惟有明显的事是永远属我们和我们子孙的,好叫我们遵行这律法上的一切话。(申命记二十九章 29节)

我相信有神迹奇事,甚至从我自己还是个年轻小伙子的时候,就一路见证许许多多超乎我所求所想的神迹奇事。我经历过一切耶稣所应许的——包含瞎眼的得看见、耳聋的听见、瘸腿的要行走、贫穷的人要听见好消息。我的结论是,若有神迹发生完全都是神的恩典。不论是在众人满怀着信心之处,或是不抱着看见神迹的期待而只是单纯顺服祷告,上述两种情况里我都曾见证过神迹的发生;可见一切都是神的恩典。虽然说跟随耶稣的生活本来就是应该要经常见证神超自然的介入,不过下面这节经文不是平白无故赐给我们的:「我们晓得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就是按祂旨意被召的人。」(罗马书八章 28节)如果每件事情都会照着我们个人期待走的话,那神又何必给我们这个应许呢?神不是一台自动贩卖机,只要投入一枚硬币按个钮,就会掉出我们所求的东西。唯一需要知道的,就是祂是我们的天父。只要你够信靠祂到能够把奥秘视为是一份礼物,相信你一定很快可以明白祂是超越你一切所知的神,而且祂的意念与道路永远都是好的。

       我家里的人大都非常有运动细胞,我自己也很常从事各样的体育活动,不过现在我最常参与体育活动的方式,就是去看我孙子们的比赛,真的很有趣。我与贝妮都有所支持的职业棒球、美式足球和篮球队,我们很喜欢在客厅里看电视转播自己支持队伍的比赛,在电视机前为他们加油,时不时也会喊得有点大声。有时候当我们喜欢的队伍打得不错的时候,我们总是会忍不住开心地大声欢呼;如果他们打不好,我们也是会发出劬劳般的深深叹息。不过因为行程忙碌的关系,我们不一定总是能够看实况转播,不过也还好我们都可以把比赛录下来之后看。但是我和贝妮两个人看预录比赛的方法不太一样,她不喜欢还没看就先知道比赛结果,因为她喜欢享受比赛的过程,仿佛是在看现场的一样。但我就不同了,我总是希望在我坐下来打开电视前就已经先知道结果。如果我支持的队伍输了,我大概就不会看那场比赛了。两种方式都各有各的道理,我的方式对我个人而言有个好处,我认为也适用在奥秘的这个主题上。假设我最喜欢的投手在第一局上半就被轰出了一支全垒打、或是我支持那队的四分卫才一开球就被抄截,我都会知道这并不会改变比赛的终局,因为我支持的那队已经赢了。就算我看到我喜欢的棒球队有个失误,或是美式足球队在比发时掉了球,我都不会有太大的压力。为什么?因为我已经知道比赛结果了。而我们与神同行可以确认的一点就是,结局也早已成定数。祂早就已经把比赛成绩都记录在祂的册子里了,而且重点是我们赢了!所以说任何的逆境、冲突或是问题都不应该让我们陷入恐慌或是绝望,因为我老早就知道接下来事情会怎么发展,就是「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得益处」(罗马书八章28节)!因此凡是我所需的,就算事情还没有发生,我都还是可以光明正大地先向神献上感谢,因为所有的分数都已经记录在祂的册上了。当我知道所有的事情都会照着这位良善且完全的天父所应许的方向行,我每天的生活就因着这点而彻底地改变了。

上一章 封面 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