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灵修书籍 > 非暴力沟通

第十二章 为了保护使用强制力

第十二章 为了保护使用强制力

当冲突双方充分表达了各自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并同理了对方,他们通常就能找到满足双方需要的解决方案。就算不认同对方,也保有善意和尊重。

然而,在有些情况下,双方没有机会进行这样的对话,例如,对方可能不愿意沟通,或是危险迫在眉睫来不及沟通。这时,为了保护生命或捍卫权益,我们就需要采取强制力。发生这样的情况时,务必区分使用强制力的目的是为了保护还是惩罚。

采取强制力背后的思考

采取“保护性强制力”的出发点是为了防止人们受伤或受到不公平的待遇;而采取“惩罚性强制力”则是为了让“做错事”的人吃苦头。例如,我们一把抓住正要冲向马路的孩子,以免孩子受伤,这就是采取“保护性强制力”。相反,如果我们动手打孩子或对孩子说“你怎么这么笨!你真是太丢脸了”,那就是在采取“惩罚性强制力”。

在采取“保护性强制力”时,我们关注的是对生命或权益的保护,而不论断他人及其行为。我们不会指责那个要冲上马路的孩子,而只是想保护他。采取“保护性强制力”背后的假设是,人们之所以做出伤害自己或他人的行为是出于无知。所谓的“无知”包括:(1)对行为的后果缺乏意识;(2)认识不到可以用不伤害他人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需要;(3)认为自己有权利惩罚或伤害他人,因为他们“罪有应得”;(4)妄想,例如,听到“某种声音”指示自己去杀人。对此,我们需要通过教育来纠正他们,而非惩罚。

相反,“惩罚性强制力”背后的假设是:人们做出不当行为是因为他们是坏的或邪恶的,为了纠正这种行为,必须通过惩罚使他们有所悔改,让他们:(1)吃足苦头,从而认清自己的过错;(2)对所作所为后悔;(3)改变行为。然而实际上,惩罚非但不能让人悔改和学习,反而会引发仇恨和敌意,并对他人所期待的改变心生抗拒。

惩罚性强制力的种类

体罚(例如打屁股)是常见的惩罚性强制力。我发现,家长们对此有截然不同的看法。有的家长坚决维护体罚,甚至引用《圣经》中的说法:“不打不成才。父母不对孩子棍棒相加,会让世风日下。”他们相信体罚孩子、树立清晰的规则是爱孩子的表现。另一些家长则坚持,体罚是无爱和无效的,反而教会了孩子这样一种观念:当所有的方法都行不通时,可以诉诸肢体暴力来解决问题。

我的担忧是,孩子可能会因为害怕体罚而难以体会在父母要求背后的爱。家长们时常告诉我,他们“不得不”惩罚孩子,因为没有其他办法让他们去做家长们认为“对孩子有好处的事”。为了支持他们的观点,有的父母甚至提到有些孩子在受罚后终于“明白了道理”,因而对父母表示感激。身为4个孩子的父亲,我深深理解为人父母的不易,父母们每天都要面临如何教育孩子和保护孩子安全的挑战。即使这样,对于体罚,我也深感疑虑。

首先,有无数的孩子拒绝去做那些在大人看来对他们有益的事情,他们故意选择反抗,为的就是不想屈服于父母的胁迫。其次,即使体罚看上去达到了影响孩子的效果,却并不意味着其他方法不会同样有效。最后,和许多家长一样,我很担心体罚孩子所带来的社会影响。惩罚或许可以让孩子暂时听话,但这样的选择难道不是在延续一种社会规范,认可了用暴力来解决分歧吗?

除了体罚,还有心理上的惩罚,那就是通过指责来羞辱人。例如,孩子若没有照家长的话去做,就可能被贴上“犯错”“自私”或“不成熟”的标签。另外一种惩罚方式是拒绝满足孩子,例如限制零花钱或取消做某些事的权利(诸如开车),父母用这样的方式拿走对孩子的关爱或尊重,可谓是最强有力的威胁。

惩罚的代价

如果纯粹为了免受惩罚而去做事情,我们就会关注如果不这样做会带来的后果上,并为此焦虑担忧,却忽略了事情本身的价值。如果员工为了担心处罚而工作,那么,即使任务完成了,士气也会受到影响,迟早,工作的效率也会下降。惩罚还会削弱人的自尊。假如孩子刷牙是因为担心丢脸或被嘲笑,那么,即使口腔健康了,自尊心却被蛀食。此外,惩罚还会磨灭善意,人们越是将我们视为惩罚者,就越难对我们的需要做出善意的回应。

有一次,我去拜访一位担任小学校长的朋友。在谈话时,他透过办公室的窗户看到一个大个子孩子正在打一个小个子孩子。立刻,他就跳起来,边对我说着“抱歉”边冲向操场。然后,他跑过去一把抓住那个大个子孩子,重重地推了他一下,训斥道:“我要教会你不许欺负比你小的同学!”校长回到办公室后,我对他说:“我不认为那个孩子会明白你想教他的道理。我猜他学到的是:在打比他弱小的人时,要注意是否会被比他强大的人(比如校长)看到。在我看来,你的做法在他心中强化了使用拳头来让人顺服的观念。“

在上述情形下,我建议首先同理那个动手的孩子。例如,如果看到一个孩子在遭到辱骂后动手打人,我可能会对这个孩子说:“我知道你很生气,因为你希望得到尊重。”如果孩子肯定了我的猜测,我会接着表达我的感受、需要和请求,而不带任何的指责:“我觉得有些难过,因为我希望我们既能得到尊重又不树敌。你是否愿意和我一起找到一些别的方法使你得到尊重呢?”

惩罚的局限

有两个提问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为何惩罚无法让我们如愿地改变他人的行为。第一个提问是:我希望这个人在行为上做出什么样的改变?如果只问这个问题,惩罚看起来似乎是有效的,因为威胁或惩罚确实可以对他人的行为产生影响。然而,通过第二个问题——这个人是因为什么原因才照着我的话去做,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惩罚的局限性了。

我们很少关注第二个问题,借助这个问题我们会意识到:奖励或惩罚让他人的行为背离了我们的初衷。例如,如果我们希望孩子是出于爱整洁或让父母轻松来打扫房间,指责或惩罚显然不是有效的策略。常见的情形是,孩子打扫房间是为了服从父母的权威(“因为妈妈叫我这么做”)、避免惩罚、不想惹爸妈生气或被他们冷落。然而,非暴力沟通所要培养的道德意识是建立在自主和人与人相互依存的基础上,我们既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也需要明白自己与他人的福祉是一体且无分别的。

在校园使用保护性强制力

接下来,我想讲述我是如何与一所体制外学校的学生们以保护性强制力恢复校园秩序的。这所学校专门收容那些从体制内的学校辍学或被开除的学生。校方和我希望能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和这些学生们沟通。我的工作是培训教职员工,并担任顾问一年。由于只有4天时间来培训教师,我没有充分说明非暴力沟通和放任不管之间的区别。结果,在出现冲突和扰乱秩序的行为时,有些老师选择了回避,并未加以干预。校园秩序也因而越来越混乱,以致校方几乎要将学校关闭。

此时,我向校方提出请求,希望和那些带来最多麻烦的学生交谈。校长挑选了8位年龄在11至14岁间的男孩。以下是我和学生们会谈的摘录。

马歇尔:(单纯表达我的感受和需要,而不追问事情的始末)听到老师们说,许多班级的教学工作无法正常进行,我感到很不安。我非常希望学校能够继续下去。希望你们可以帮助我了解学校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的办法。

威 尔:这个学校的老师都太蠢了!

马歇尔:威尔,你的意思是你对老师们感到不满,希望他们改变做事的方式对吗?

威 尔:不,老兄,我说他们很蠢是因为他们就只是站在那里,什么都不做。

马歇尔:你的意思是你感到不满,因为你希望在出现问题时,他们能做些什么?(再次尝试体会他的感受和需要。)

威 尔:是的,老兄。不管谁做了什么事,他们就像白痴一样站在那里傻笑。

马歇尔:可以给我举个例子吗?

威 尔:这很容易。今天早上,有个家伙在裤子后面的口袋里装了一瓶威士忌酒,大摇大摆地走进了教室,所有人都看见了,老师也看见了,但她却装作什么也没发生。

马歇尔:听起来,你不想尊重那些不作为的老师,你希望他们能做点什么,是吗?(我继续尝试充分理解他。)

威 尔:正是!

马歇尔:我有些失望,因为我希望老师们能够和学生一起解决问题,但听上去我没能让他们明白我的意思。

接着,讨论转向了另一个迫切的问题:那些不想学习的学生干扰了想要学习的学生。

马歇尔:我迫切地想要解决这个问题,老师们告诉我这是最让他们头疼的问题。我非常希望你们能和我分享一些建议。

   乔:老师应该带根棍子。(圣路易市的一些校长会随身携带绑有皮带的棍子,用来体罚学生。)

马歇尔:乔,你的意思是,如果有人干扰别人学习,老师就给他一棍子?

   乔:只有这样,学生们才会停止胡闹。

马歇尔:(仍然试着体会乔的感受)所以你不相信有其他的解决办法?

   乔:(点头表示同意)

马歇尔:如果这是唯一的方式,我会觉得很灰心。我希望我们能找到别的解决办法。

艾 德:为什么?

马歇尔:有几个原因。假如我用棍子教训你们不许在学校胡闹,请你们告诉我,被我打过的几个学生会在我下班回家时怎么对付我?

艾 德:(笑)那你最好带根大点的棍子。

马歇尔:(确信双方已相互理解,我不再复述他的话,而是继续表达)这正是我的意思。我希望你能看到,用这样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让我不安。我不会总是记得要带一根大棍子,就算我记得,我也不想用它来打任何人。

艾 德:那就把他们踢出去。

马歇尔:艾德,你的意思是希望学校让那些学生们停课或开除他们?

艾 德:是的!

马歇尔:我对这个想法也感到灰心。我希望有别的方式来解决冲突,而不用让任何一位同学离开。如果这是我们能想到的最佳方案,我会认为自己很失败。

威 尔:如果有谁不想学习,不如就让他待在一间可以什么都不做的教室。

马歇尔:威尔,你是说,我们能腾出一间教室,让不想学习的人有个去处,是吗?

威 尔:没错。既然他们不想学习,呆在教室里也没用啊。

马歇尔:我对这个点子很感兴趣。具体怎么操作呢?

威 尔:有的时候,你到了学校却心情糟糕,什么也不想做。这时,你就可以先去这个房间。直到你想上课了再回到自己班级。

马歇尔: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不过,老师们可能会担心,同学们是否会自愿去那个房间。

威 尔:(自信地说)他们会去的。

我对他们说,如果我们可以让同学们明白设置这个房间的目的不是为了惩罚,而是给暂时不想学习的同学提供一个去处,同时让愿意学习的同学专心上课,那这个计划就能行得通。我还建议让大家知道这个点子是学生们头脑风暴的结果,而非校方的规定,那这个方案会更加有可能取得成功。

于是,学校设置了这样一间教室,那些心情不好、不想上课或会影响其他人学习的学生们就可以去那里。有时,有的学生会主动去那里;有时老师会请学生过去。我们为这个教室安排了一位熟练掌握非暴力沟通的老师来管理。她和来这里的学生们开展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对话。这样的安排大大改善了学校的秩序,那些曾参加讨论的学生们向他们的同学表明了这个教室的目的是维护学习者的权益。我们也借由这件事向教师们展现了,除了回避冲突和实施处罚,还有别的方式来化解冲突。

小结

在有些没有机会沟通(例如危险迫在眉睫)的情况下,我们需要采取保护性强制力。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人们受到伤害或不公待遇,而不是为了惩罚他人或让他人难受、忏悔或改变。惩罚性强制力会让人产生敌意和抵触心理。惩罚还会伤害他人的善意和自尊,也会让我们只注意行为的外在后果,而忽视行为本身的价值。惩罚和指责也无法让他人按照我们所期望的理由来行动。

上一章 封面 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