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研经注释 > 旧约综览

51.但以理书

    但以理书

    但以理书属于启示文学作品,它包含了旧约其中一个最伟大的信息:神的国度将会取代地上的国度。对此,其他先知只作简要的略写,但是但以理书却运用异象,贯彻地传达这个信息。有些人觉得这卷书只是无稽之谈,只是幻想的故事,所以不予重视,又有些人把它当作幻想的对象,列出各种末日的年份日期和统计:如此对待这卷重要的作品,委实令人惋惜。

    但以理书——启示文学的预言

    纵使但以理书明显是启示文学,但大多数学者都坚决地把它当作是历史性作品。一些学者(如杨以德[E.J.Young]及[R.K.Harrison])为本书的历史性辩护,而其他学者(如罗列[H.H.Rowley]及蒙哥马利[J.A.Montgomery])有些反对它是六世纪历史,有部份则假设它是指二世纪的巴勒斯坦而列出详细的历史资料。然而,正如启示录—样,但以理书基本的意图,不是提供准确的历史资料,它确曾提及「尼布甲尼撒」、「伯沙撒」或「玛代的大利乌」,但作者的目的,是要以象征手法来传达启示!

    预言。但以理书不属于希伯来正典的先知书部份。因为但以理书的日期较迟,有些人认为那时先知正典已经关闭了。另外亦有人认为但以理书不是真正的先知言论,它没有指斥罪恶,也没有提倡高尚的伦理思想,所以不是先知作品。其实,上述观点都误解了本书的主旨。

    本书其中一个基本的目标,就是记述立约之神所揭示的将来。一17这样记载:「这四个少年人,神在各样文字学问上,赐给他们聪明知识。但以理又明白各样的异象和梦兆。」当但以理被召去为尼布甲尼撒解梦时,他说:「只有一位在天上的神,能显明奥秘的事,他已将日后必有的事,指示尼布甲尼撒王。」(二28:参44一45节)尼布甲尼撒梦见大树被砍下来,此乃预告将有什么事发生在他身上,令他「知道至高者在人的国中掌权」(四25[MT22])。伯沙撒王在壁上看见的字,是说明他的国将要灭亡(五26)。但以理梦见四巨兽,是启示人的国将要结束,至高者的圣民将承继快要降临的新国度(七17、27)。绵羊和公羊的异象,是「关乎末后的异象」(八17:参19节)。封住二千三百日的异象,是「因为关乎后来许多的日子」(八26)。但以理论及耶利米那个七十年的预言,不仅指到重建和复兴耶路撒冷,也是指一位受膏的王子将降临,然后「必有一王的民来毁灭这城」(九25—27)。预言波斯与希腊的冲突只是轻轻带过,而「人子」告诉但以理他来是「要使你明白本国之民日后必遭遇的事」(十14)。但以理书预言到波斯将来的王、希腊的胜利(只是合理的猜想,没有具体的证明)、国度分裂为四部份(推论而矣:参十一3、4)一一这都看似是波斯帝国的末期:亚历山大的胜利,他的将军瓜分和继承希腊帝国,多利买在埃及兴起,西流基则在叙利亚兴起一一所有都是要来「设立那行毁坏可憎的。事(十一3;参九27,十二11:另参看太二十四15:可十三14)。然而,这都不是启示的主要目的。预言一直向前描述,直到「米迦勒」兴起,「那时保佑你本国之民的天使长米迦勒必站起来……你本国的民……必得拯救」(十二1),死去的人亦会在这时复活(十二2,清楚是指较远的将来卜当但以理想知道更多的时候,神提醒他说:「这话已经隐藏封闭,直到末时。」(9节:参4节)

    


    公山羊的雕像(吾珥,大约主前二五00年);但以理地异象中

    曾见公山羊(但八),此公山羊代表「希腊王」(21节)

    启示文学的预言。若与先知书比较,但以理书有很多方面都是另一种不同的预言。我们已经指出,以色列先知的目的,是要显明耶和华的旨意,所以至少在审判与复兴两方面,会涉及将来的事。所有先知的预言,或多或少都有预告未来的成份,但相对于神对子民的要求,这些成份只是次要的信息。不过,神那些将来最终的目的,永远也是纯正先知言论的一部份。

    在启示文学的预言中,重点明显是揭示将来。它从现有处境开始——但以理也是在巴比伦的宫廷,处理巴比伦或波斯王的事情。他的异象包括波斯、希腊、南部和北部的王和骚扰神民的统治者,还有受膏者被剪除、祭礼止息等事情。倘若读者不急于把预言套进确实的历史处境之中,就一定能够好像以往的神民一样,应用信息来面对自己当前的需要。

    启示文学的预言,是以一个超越时间的形式表达出来:末期的知识已被封闭隐藏,但神呼召子民进入他们自己的处境之中。但以理问:「这奇异的事到几时才应验呢?」(十二6):「这些事的结局是怎样呢?」神的回答是:「这话已经封闭」:信息的目的,是要人忍耐等候、常存盼望。如果我们忘记这个目标而企图拆去封印,或把启示性的异象套进历史细节之中,或把历史套进异象,那么,信息便变得模糊起来。但以理书不单适用于安提阿古伊比法尼的时代,或罗马破坏圣城的日子,它也适用于主后一○○年、一八四四年,或一九八四年:它是为了末期的子民,要向他们宣讲,使他们相信他们那受逼害的日子过后,至高者将会来统治世界,圣徒和至高者都要承受那永不败亡的新国度。

    但以理及但以理书

    但以理。按照一6,但以理是被掳的「少年人」中的一个:尼布甲尼撒把他们由耶路撒冷带到巴比伦,受训成为王宫的侍从。我们不知道他的背景,关于他后期的事,我们亦只能从但以理书认识一

    以西结书十四14、24,二十八13提及一位但以理,他是智慧和公义的榜样。因为这位但以理与约伯、挪亚相提并论,所以有些人认为以西结就是指说预言的那位但以理;另外,乌加列作品亦提到一位「但以理」(写法与以西结书一样,参注四)。我们可以辩称,以西结时代的但以理只是一个孩子,所以以西结不可能把他与挪亚和约伯并列;他也不会被乌加列文献的作者所认识:但是,但以理那些不寻常的经验(如但以理书所载),可能流传到巴比伦以外,所以这些问题仍然是没有定案的。

    本书所提到的资料是:尼布甲尼撒在六○五年把那些少年人带到巴比伦(很可能是在他登基前的一次远征);但以理为他解梦,是在六○三年。「到古列元年,但以理还在」(一21,五三八年),他在古列王第三年得到一个启示(十1;4节的日期相等于五三六年四月二十三日)。如果他在六○三年仍是个少年人,他到五三六年,便大约是七十五岁。

    内容。本书明显分成两部份:故事(—至六章)及异象(七至十二章)。然而,我们仍可以基于语文的考虑分段:二4上至七28是以亚兰文写成,其余的是用希伯来文。讨论但以理书的日期或统一性时,我们会再研究这些语言的问题。

    本书大纲如下:

    但以理与巴比伦王朝及波斯王(—至六章)

    但以理与同伴被掳到巴比伦(一)

    王的异象(二1-16)

    但以理的解释(二17—45)

    尼布甲尼撒的回应(二46—59)

    金像(三1—7)

    但以理三位同伴不肯崇拜偶像,被抛进火窑(三8—23)

    在火窑得拯救(三24—30)

    尼布甲尼撒的回应(四1—3[MT3:31—33])

    尼布甲尼撒梦见大树(四4—18[MT4:1—15])

    解释及应验(四19—33[MT16—30])

    尼布甲尼撒的回应(四34—37[MT31—34])

    伯沙撒的筵席:墙上的话(五1—12)

    但以理的解释(五12—28)

    伯沙撒的回应(五29-31[MTI])

    但以理在狮子坑(六1—18[MT2—19])

    但以理得救(六19—24[MT20—25])

    大利乌的回应(六25—28[MT26-29])

    但以理的异梦和异象(七至十二章)

    海中四兽(七1—18)

    解释(七19—28)

    绵羊、山羊,和角(八11—14)

    解释(八15—27)

    但以理及耶利米的七十年(九1、2)

    但以理为民祷告(九3—19)

    米迦勒的解释(九20—27)

    希底结河边的异象(十1—14)

    解释(十15—21)

    南王及北王(十一1—28)

    污秽圣殿(十一29—35)

    王任意而行(十一36—45)

    危难的日子:复活(十二1—4)

    话语封闭隐藏(十二5—10)

    等候的必得享福分(十二11—13)

    但以理与君王。第一至第六章常被称为「历史之章」。我们不否认它们可能是历史作品,但我们要问:作者的意图是否如此?受感作者的目的,是不是要记录巴比伦由六○五至五三八年(局部)的历史?那些历史性的人名和地名是否仅是启示的媒介?

    这部份有一个清晰的格式。一件事件发生——个梦、火窑、壁上的话一一然后,若有需要的话,就附加解释。接着是一个回应:王对但以理的神表示信心,认信他为「万神之神」(二47)、「至高者」(四34)、「永活长存的活神」(六26[MT27]),或颁下谕令,不许任何人说反对神的话(三29),或吩咐所有人在但以理的神之前战兢恐惧(六26)。

    这个结构引起以下的问题:神启示「日后必有的事」(二28),为何是说给外邦君王而不是立约之民听呢?若说神是透过这个启示文学的媒介,向犹太人(以色列人)启示不是更合理吗?如果各事产生如此大的果效,为何一点历史证据也没有呢?「玛代的大利乌」一向君令如山,不会更改,为何他的后人不遵守他的谕旨呢(六26、27[MT27、28])?

    回答这些问题的方法,是指出这是神启示与救赎过程的分水岭:玛代波斯打败了巴比伦,权力分布便由闪族转移到印欧族,直到现在也没有改变。基督徒相信,基督第一次临降、受死、复活、耶路撒冷被毁(主后七十年)——旧有的世代便已经结束了,新时代要开始。耶路撒冷一个重要的会议(徒十五)亦树立了一个里程碑一一教会承认外邦人也可以是神的子民,犹太人与外邦人的樊篱被打破了(罗九24—26:参何二23[MT25]:弗二11—15)。但以理书之内,神向外邦君王启示某些未后的事,外邦君王又对以色列的神屈膝表示敬意,其实,这一切都是启示性的行动,表明旧时代将要结束,新时代将要开始一一那时,连外邦人也要服侍但以理的神!

    这个启示,可能确实是经过但以理书所描写的事件表明出来,也可能是神只用异梦和异象向但以理启示,又透过但以理向神的子民启示。但无论如何,信息都是不变的一一但以理的神、以色列的神是万神之神,历史在他手中,唯有他配得我们的崇拜。

    但以理的异梦。七至十二章有一个突然的转变。一至六章是以第三身道出但以理的故事;但七至十二章却是第一身的记录(除了少数例外,如七1,十1)。第一部份的焦点,是那些在历史上存在的君王:尼布甲尼撒、伯沙撒、玛代的大利乌。但第二部份却谈论那从海中冒出来的四巨兽(七3)、「驾着天云而来」的人子(13节)、那「头有十角和那另长的一角」(20节)、统辖西南北的绵羊(八3、4)、从西边来的公山羊(5节),头有一角,再裂为四角,其中一角「渐渐强大高及天象」(8—9节):还有加百列和米迦勒两个天使(八16,九21,十13、21,十11)。因为这些「非自然」,或甚至是「狂想」的内容,这部份便被分类为「启示文学」。然而,但以理书的两部份均有相同的目的:揭示将要发生的事。因此,就根本意义来说,两者都是「启示文学」,它们只不过是媒介有别而矣,但实际上,第一部份有尼布甲尼撒的异象(四5、10、13[MT2、7、10]),也有但以理的异象(一17,二19)。事实上,以色列其他先知也会从「异象」领受启示。

    按照经文的日期形式,七至十二章的异象是与第一至六章的事件交替相连的。尼布甲尼撒的第一个梦是发生在他在位第二年(二1;六○三/二年)。伯沙撒的筵席与墙上的话(五30)必须定于玛代波斯攻取巴比伦的日期——五三九年十月十二日。他的第一年(七1)约是五五四年,第三年(八11)约是五五二年。玛代大利乌的第一年(参九1)应是波斯称霸的第一年(五三八年)。如果他被解释为大利乌一世(十一1),他登位第一年便应是五二○年,古列王第三年(十1)应是五三六年。不过,一般来说,释经或解经时是不会考虑这些日期的。

    日期及作者

    相信没有一卷圣经的日期会像但以理书那样,引起如此激烈的争辩。传统上,这本书被认为是六世纪末的作品。但近年有极多学者(保守和自由的都有)认为,但以理书不会是一六四年之前的作品,理由是预言道出了较后期的历史细节:波斯及希腊的情况(第十章);「勇敢的王」兴起(相信是希腊的王,十一3),那王的国分为四部份,「却不归他的后裔(可解亚历山大及其承继者:十一4):南王及北王(可解作多利贸及西流基:5、6节);详细说明圣殿被污秽,「那行毁坏可憎的」(可解作为安提阿古四世伊比法尼于一六八年污秽圣殿,31节)。对一些保守的学者来说,定期为一六四年即代表预言在事件发生之后才写成,会令本书有讹骗之嫌,这不是神的启示所应有的。单是这个问题已引起冗长激烈的讨论。

    语言。考虑本书日期的时候,文字方面的证据并非常都受到重视。学者们都察觉到,但以理书的文字是在二世纪之前的。一般的意见是:但以理所用的希伯来文与历代志的相若,又较米示拿的为早:若与昆兰文献(二至一世纪)相比,则较近似历代志:同样,亚兰文部份(二4下至七28),若相对于昆兰文献,亦比较接近以斯拉记及五世纪的蒲草抄卷。所以有些学者(如札士)认为一至六章是较早期作品,另有一位较后期作者,基于早期部份(一至六章),撰写七至十二章的材料。这个观点忽略了两个事实:亚兰文部份伸展到第七章,与二至六章的亚兰文时代相同:七至十二章的希伯来文与一至二章的希伯来文是相同的。

    所有证据(除了作者能看见安提阿古伊比法尼及其他历史细节这一点)都指出但以理是二世纪之前的作品。所有历史资料——由巴比伦到多利买及西流基,都指明一个较早的日期。从语文证据考虑(希伯来文及亚兰文),日期很可能是四世纪,甚至是五世纪。七十士译本及昆兰文献都指出,但以理书在安提阿古伊比法尼之前,已经完整地存在,而且已经颇为广泛流传。

    作者。七章一节说但以理「记录这梦」,除此之外,但以理书并没有提及谁是作者。第一至第六章是以第三身记述,可能是另一个作者谈及但以理的作品;第七至十二章主要是第一身叙述,可能是但以理告诉另一个人(或一群听众)的说话,或者是他把异象写下来(参七1)然后流传于世。太二十四15似乎支持但以理写但以理书的讲法,不过,耶稣虽说「先知但以理所说的」,但这并不代表耶稣肯定但以理写了但以理书。他勒目则记载了一个传统:但以理书是经过某种编辑过程才完成的,时间是以斯拉(约四五○)至义者西门(二七○)之间,编修者是某位会堂的领袖。由此观之,一个合理的假设是:但以理书把异象与异梦(以文字或其他方法)传递,最后于四世纪或三世纪被编修成现有的正典但以理书。

    耶稣(太二十四15)、约瑟夫(犹太古史X.11.49249),以及一份昆兰的经文类编(Florilegium,4QFlor),都称但以理为「先知」。可是,但以理书在正典内不属先知书的部份,所以有人怀疑但以理原本是否一个先知。有些人则认为,严格来说,但以理是一个「先见」希伯来文hozehroeh),因为他从异梦和异象中得启示,但这种划分是能不成立的,因为正典先知亦有透过异象领受启示(参赛一1)。杨以德及一些学者提议:但以理有先知的恩赐,但没有先知的职份。但这分法亦没有经文支持。比较合理的原因是:但以理是派住巴比伦而不是以色列,所以不被列为正典先知。不过,这个理由也不足够,因为但以理其实是对以色列人说话,他信息的主要对象仍是决定正典的那些神的子民。这卷书对外邦人没有什么永久效果,但却服侍了会堂和教会,以及那些默想其中信息的信徒。教会时代之前,犹太文献(以诺书,西比利神谕[SibyllineOracles],及马加比一书)、耶稣(太十三41、42,二十四10、21),及启示者约翰(启十二14,十三1、5、7),都曾直接提及末世的事情,却没有提及以色列人或犹大人(除了第九章——在但以理为人民祷告的祷文中;及三8、12,记录外邦人控告他们)。所以,它有别于正典的先知书,甚至与以赛亚书、以西结书及撒迦利亚书的启示文学也有些明显的分别。

    如何解释但以理书的预言

    解释但以理的梦与异象是极之困难的。部份原因可能是很多解经家往往从第十至十一章及安提阿古伊皮法尼开始,然后把所有其他解释建基于这一点上。另外,某些解经学派面对的大部份问题,来源都是他们企图把「时间」、「星期」(或「七」)及「日子」都摆进时间体系之中。对于那些相信这卷书是神圣启示的人,部份的困难是来自那些形式和数字,因为它们的意义十分模糊。凡此种种,都令这卷书看起来真好像是封闭「直到末时」(十二4)一样。国庆中的众国庆。在第二章内,但以理为尼布甲尼撒解释那些关乎「后来必有之事」的异梦(45节)。异梦中的像分为四部份,代表四个接续的王国:第一个是由尼布甲尼撒开始(38—40节),第四个衰败之时,「一块非人手凿出来的石头」(34、41—43节),打在大像之上·把它的脚砸碎,令碎像分散,无处可寻(35节),但那块石头却变成大山,充满天下(35节):而按但以理的解释,这是神所立的国度,它「打碎灭绝那一切国」,它必永远长存(44—45节)。

    很多人用这梦及其解释作为四巨兽异象(第七章)的基础。那些认为有两个作者,或认为此书有早期及后期两部份的人,就会说第七章的作者借用了第二章的主题,以此支持他们对作者身份的理论。但无论如何,两个段落必须一起考虑。第七章的四巨兽是从海中兴起(3节)。以后几节指出四巨兽不是同时代出现,而是一个接一个(5—7节)。第四只巨兽生出小角,第四角「说夸大的话」(11节)。但此兽被杀,而但以理又见一异象:「一位像人子的,驾着天云而来」(13节)。这人子「得了权柄、荣耀、国度,使各国各族的人都事奉他,他的权柄是永远的,不能废去……」(14节)。「这四个大兽就是四王,将要在世上兴起,然而至高者的圣民,必要得国享受,直到永永远远」(17-18节)。

    这就是但以理书的主题。最后的国不是在希腊时代,而是神的国。不错,第四兽明显是代表神国降临之前的最后一国,而当但以理想知道更多关于第四兽的事(八14)时,神便回答他:答案中的细节,很符合波斯末期(参八20)至亚历山大的时代(21节):亚历山大有四个继承者(22节),他是个大有能力的王(23—25节),不能被人手所击败(2节)。

    关乎将来的预言,人常常从「先知的角度」(或理解),令眼前的事和将来的事结合起来。例如,以赛亚书第九章就是由西布伦与拿弗他利(代表亚述俘掳的地区)得荣耀与喜乐的信息,转移到「末后的日子」(九1[MT8:23]),然后达至高潮——和平之子登上大卫的宝座,统治一个永不完结的国度(九6—7[MT5—6])。但以理的异象亦应该用同样的角度去理解。肯定的说,没有一个人会宣称「那不出于人手」的国,是取替了伊皮法尼……。认识先知书的人都知道,但以理对那永恒之国描写较多,其他先知(如以赛亚、耶利米,或以西结)则着墨较少:相信这些认识先知书的人中间,没有一个会把那永恒之国,当作是现存的基督教会时代,或者是早期的马喀比王朝。

    一般解释四巨兽的方式,可以表列如下:

    


    除非我们采取不下判语的态度,否则每一个选择都是困难的。若认为第二及第三国是玛代和波斯,便会发觉波斯帝国不能当作是两个接续的国家:若认为第四国是罗马,又会发现罗马帝国不符合一分为四的异象。其实无论我们采取那一种解释,当我们分析经文的时候,都会发现经文的焦点,总是在那个取代所有地上之国的永恒国度。

    第四巨兽。但以理希望知道更多关于第四兽的事(七19),神便赐下另一个异象:一只头有十角的兽,头上有另一角长出来,「这角与圣民争战,胜了他们,直至亘古常在者来」(20—22节)。「就近一位侍立者」(16节:参23节)解释异象说:第四国与其他国截然不同(23节),它残暴成性,极尽破坏之能事,它的其中一个王说夸大的话,「必来折磨圣民,圣民必交付他手一载、二载、半载」(25节)。然后他的权柄必被夺去,转交至高者的圣民(26—27节)。

    读者很容易迷失在细节而看不见里面的信息。读者会问:这是否就是七年大灾难的一半(三年半)?说夸大话的王是不是敌基督?是不是六六六?最后审判来临的时候,这些事都会显明。但我们当前所需要的,是「圣民那位至高者」所带来的盼望:无论地上任何一个统治者逼害神的子民,时间肯定不会长久,那王定必遭毁。虽然每一代的信徒都有各自的解释,而这个异象所包藏的信息,仍历久常新,不断给读者安慰、把握,和盼望。

    绵羊山羊和角。角是权力的象征(王上二十二11;亚一18及下文[MT2:1及下文]),尤其适用于统治者(诗一三二17:结二十九21)。在但以理书第七至八章、启示录第十三及十七章,角也是象征国家的统治者。头有两角的绵羊,站在以拼的乌莱河边,似乎是代表玛代波斯帝国。另一只公山羊以惊人的速度由西边冲过来(八5),灭了那绵羊。它有一个大角,后折断裂开,又长出了「四个非常的角来」(8节)。这角通常被解作亚历山大大帝,他征服波斯后不久便死去,由四个将军继位。「四角之中有一角长出一小角……渐渐成为强大」(11节),很容易便认出是安提阿古伊皮法尼,他在一六八年基斯流月二十五日(十二月二十七日)污秽圣殿(参马喀比一书一54;马喀比二书六2:犹太古史xii.5.4248—256)。但以理问这事延续到什么时候,答案是:「二千三百日圣所就必洁净」(14节,英译本为「二千三百个黄昏和早晨」)。

    「加百列」对神的启示所提供的解释,是一个「关乎末后的异象」(17节),这异象支持玛代及波斯的列王(20节)、希腊之王(21节)、亚历山大大帝,及其四个继承人(22节)的解释。在末时,必有一「面貌凶恶」的王兴起(23节),「他必行非常的毁灭」(24节),但「终却非因人手而灭亡」25节)。在这里,一对一的解释同样是困难的。如果他是安提阿古伊皮法尼,他是不是「非因人手而灭亡」呢?其实最终的应验,要到「许多的日子」之后(26节)才实现,但神的子民却可以在任何时代应用其中的信息:神子民的敌人,就是神的敌人:神的国度永远长存。

    但以理为子民祷告。本着他对耶利米预言的认识,但以理相信,七十年是指耶路撒冷荒凉的日子(九2:参耶二十五11、12)。他觉察到这时期快完结,所以向神祷告,为自己与众民的罪痛悔,祈求神早日实现预言,「不要迟延」(19节)。加百列(路一26:是天使;在旧约时期的文献之中,是天使长)再一次向但以理谈及受膏者快来的事(25节)。25至27节是细致的释经。很多学者十分热心计算那些「七个七」、「六十二个七」,和「一七」,及「一七之半」的问题(27节)。他们的研究没有一致的结果,令人对他们的解经方法难免产生怀疑。

    「受膏者」(25节)的希伯来文是masiah。虽然没有指定冠词,但一些译本(KJV,NASB等)亦译作「弥赛亚」。不错,这个受膏者是指那将来国度的统治者。到后来,「弥赛亚」便成为这位统治者的尊有称号(参上文511,512页)。学者把「七个七」变成四十九年,用以说明重建圣殿是应验这个预言,又把「六十二个七」定期为弥赛亚降世或受死的日子(参26节):但这些解释只会引来混乱。我们先看看经文的次序:(1)论到复兴耶路撒冷的话:(2)受膏者——一个王子,降临了:(3)「在艰难的时候,耶路撒冷城连街带濠都必重新建造」(25节):(4)受膏者被剪除,圣所被毁:(5)有王来毁灭圣城,一七之内,与民立约,一七之半,必停止祭礼(27节)。企图把这个次序纳入解释系统之内,大都会遇到重大困难,这是再明显不过的事实。

    实际上,加百列确是把耶利米的七十年,当作是被掳的时间,但是,他立刻便拆入末后「七十个七」的预言(24节)。这个复杂的图昼包括一一圣城重建、艰难的时代、受膏的王被剪除(他似乎统治了「六十二个七」的时间)、另一个王、人民参与破坏圣城及圣所,「直到所定的结局」,忿怒会倾在那行毁坏的身上(27节)。无论是那一个世代,那些渴望耶路撒冷复兴的人,都能在这里找到盼望的信息。那些寻求弥赛亚王子的人,经文必向他保证他必降临。那些生活在患难、战争、灾劫之中的人,必从中知道,那行毁坏的,还有「一七」的日子就要注定灭亡。诚然,加百列所回答的,远远超过但以理原本的问题。

    令人战惧的异象。在一个附有确实日期的异象(十4,五三六年四月二十三日)中,神告诉但以理可怕的事将在末期倾倒在子民身上(14节)。异象的处境应该超越历史之上,原因是异象牵涉到被称为「你们的大君」的米迦勒(13及21节),以及一位身穿细麻衣的人(5节,很可能是九21提到的加百列)。「波斯国的魔君」拦阻那人二十一日,但米迦勒前来救他(13节),跟着,米迦勒打仗去了,那人则去告诉但以理「日后必遭遇的事」(14节)。然而,他会回去「与波斯的魔君争战」(20节)。

    这段信息似乎延续到第十一章。波斯将还有三王兴起,然后第四王必激动大众攻打希腊(2节)。第三节进而提到一个勇敢的王兴起执掌大权,并且随意而行(经文没有指明是希腊的王,但学者通常都这样解释)。「他的国必破裂,向天的四方分开,却不归他的后裔」(4节)。

    解经家认为他就是亚历山大大帝,他没有立承继人,所以他的将领瓜分他的国土。大多数注释者都十分具体地解释异象的细节:「南王」是勒基狄(Lagide)或多利买那一帮(约三二三至三三○年统治埃及那边的土地),「北王」是指西流基那一帮(于同期治理叙利亚)。然而,异象在历史层面并不是准确的。但以理书不是「预先写下的历史」,也不是「事件发生之后的预言」。它是启示文学,是超历史的:它的来源是历史,但它的目的却指向历史之外——它提供了不受时期限制的信息。正因为此,但以理的预言不单服侍了西流基和多利买的时代,也服侍了主前第一世纪、主后第一世纪,以及以后的各个时代的人。

    北王攻打南方不遂,回来「联络背弃圣约的民」(30节),他的军队污秽圣殿,「除掉常献的燔祭,设立那毁坏可憎的」(29—31节:参十二11:太二十四15:可十三14)。除少数例外,大多数现代注释家都认为但以理书这部份是历史回顾。另一方面,耶稣与很多新约时代的犹太人都认为此信息能够应用于一个不定时的将来,它可以指耶路撒冷被毁(主后七十年),以及人子降临地上(太二十四15:参3节:可十三2、4)。一个强大有权势的统治者将以巧计引诱众人,联络那些自称信徒却又背弃圣约的人。马喀比之前的时代,已有这事发生一一那些主张希腊化的人,不是企图把犹太人改变为外邦人吗?自此,这些事不断发生,而到了末后的日子,情况将更为严重。「惟独认识神的子民,必刚强行事」(但十一32)。

    到那时候,米迦勒必站起来(十11),「且有大艰难」(参太二十四21:可十三19:启十二7,十六18),「但你本国的民……必得拯救」。但十二2清楚说明末后的日子必有复活的事。可是,这些奥秘,「已经隐藏封闭直到末时」(9节),有关「年份」(7节)与「日子」(11节一12节)的话,也包括在其中。

    「一位像人子的」。当巨兽被杀的时候,一位像人子的,驾着天云而来,与兽有极大的对比(七13)。正如神对以西结的称呼一样(参上文,第604页),「人子」的意思是「人类、人」。耶稣也常自称为人子,一些学者因此认为耶稣是藉此说明自己是弥赛亚,但相信这个可能性不大。其实耶稣用这个字眼,是有更深意义的,当日子来到,「人子」的含意便会扩展,因此便应验了但以理的预言(太二十四30,二十六64及下文:参启一7、13,十四14)。

    要了解上述发展,必先研究一下「人子」这个称谓的历史。以诺二书的比喻或明喻,就包含了颇为丰富的「人子教义」。他不是人类,他是一个属灵、先存的存有,统治一个「普世的国度」。在早期的犹大主义中,以下两种教义是分别发展的——弥赛亚,从大卫之子而生的世上君主:人子,神性的,或半神性的存有,他从天庭下降人间,把这世代结束,然后建立新的世代。昆兰社群坚持一个纯粹的大卫之子的弥赛亚:所以在昆兰可找到以诺书其他部份的很多残篇,却完全没有以诺二书。一些学者因此把二书定为后期作品,可能迟至教会时期。但无论如何,犹太教把两个教义分开,新约则把它们结合成一,用以指出耶稣的独特性(参太二十六63、64)。

    但以理书一直都引起基督徒的兴趣。曾有些时候,学者发展了不少奇幻的解释,虽然很多已被证实是错的了,但无可置疑,它们是信徒在患难时得盼望、得安慰的泉源。若我们热衷于建立历史细节或决定各个时期及阶段,一定会失去本书那不受时间限制的信息。但如果我们先把握它的信息,那些细节却不会失去,因为当末期渐到,它们便会愈来愈清楚。阅读启示文学的一个健康又合乎圣经的态度,就是首先聆听神的灵正在说什么话。这在充满患难的世代,是尤其重要的。「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凡有耳的,就应当听。」(启三22)

上一章 封面 书架 已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