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牧相关 > 圣经易读学校

在人类历史上,谁是真正的王?


精华摘录:“圣经易读学校的目的是:帮助读者能够了解圣经各卷名称的意思,也能够掌握圣经各卷的内容组成。”

在人类历史上,谁是真正的王?

本文选自:李爱实《圣经易读学校》

我们把圣经的基本框架归纳为:“在人类历史中,谁应该是王?”换句话说,到底谁是王?权柄能力属于谁?历史是有关谁的故事?神是创造者,还是人是万物的主宰?“王”这个字,有“治理”和“统治”的意思。“治理”必有被治理的对象,也就是说有被统治的人。如果一个人是王,那么就会有一群被他统治的人。也因此,当我们说到“王”的时候,里面就包含着“国家”这个概念。让我们带着这样的认识出发吧。

圣经说到神造了亚当,从本体论上讲就是,神是“统治者”,亚当是“被统治者”。这个公式决定了创造主与被造物的不同。在神设立了神与人关系中本质上的定位后,亚当才能作为人活着。无论是创世之初的亚当,还是现今的人,以及所有的被造物,都是基于它和创造者神之间的这种关系。对于人来说,和创造者的关系好似人生马拉松的起跑线。这个定位又以一个契约方式得到认证,简单地说,这个契约就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

如果没有这个契约,那用什么东西能证明谁是谁的统治者呢?分别善恶树是神透过亚当和夏娃来管理祂所造之物的可视象征。神不愧是所有智慧的开端,分别善恶树的设立真是神很有智慧的做法。就连人类社会中的借贷,也要凭一纸契约来办事;智慧开端的神这样做岂不更是理所当然。亚当之约是人类历史中的第一个约,此约体现了到底谁忠于谁、谁属于谁、谁统治谁的关系,由此设立了神和亚当之间固有的关系。对于人来讲,神是统治者,亚当应服从于祂的王权。

但是,亚当拒绝了神的统治,作为一位有着自由意志的人,他拒绝了神的统治。人拒绝了创造主(统治者)后,就会产生一个问题:“谁应该成为统治者?应该按照谁的想法去做?”只要有两个人或是更多人的地方,这样的问题就会更突出,是不是?也就是说,“到底应该按谁的话去做才对?”按照“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人类法则,那些凭借能力成为王的人,可以做任何他想做的事。王拥有至高无上的统治权,成为国家的核心(创10~11章)。

可是,神这位真正的王及创造者,不会眼睁睁看着人类败坏毁灭而袖手旁观,祂在人类历史中建立起祂的国度(创12章)。天国与人所建的属世的国之间的对抗贯穿了整本圣经。神立“以色列”(祭司的国度)为神国的榜样,希望透过他们教导周围国家的人,“什么样的国家才是真正的国家”,从而带领世上的百姓回转归向神的国度,像以色列那样认识创造主并敬拜祂。也正因为此,我们可以把圣经视为神国的历史,它不断向我们发出这样的呼召:上帝是王!归向祂的国度吧!降服于祂!不管世上的国度还是神的国度,若想建立国家都需要3个因素:主权、国民和领土。这些我们在上小学的时候就学过了。所以,我们想到神的国度时,也应在这个框架里进行思考。

神是王,有权建立祂的国度,祂建立了以色列,选召了亚伯拉罕、以撒、雅各成为祂的百姓,藉着出埃及的经历,让祂的百姓经历神的救赎,并且赐给他们领土——迦南地。接下来,祂又膏立大卫成为王的代理统治者。最后神自己道成肉身,来到世间,为人舍命,把国度的样式展示给世人看。


属世的国度是统治者透过对百姓的控制来实现统治的。统治者不是服事百姓,而是被百姓服事。为了确保王权,有些统治者甚至不惜采用血腥的征服手段。与之不同的是,神国度的王耶稣基督,为了让那些属于祂的百姓能够成为天国的子民,祂为他们舍命流血。任何人只要明白认识到这个事实,并愿意向这位神降服,就可以成为祂的子民。

藉着耶稣之名来到我们当中的神为什么是真正的王?这不是空穴来风,数千年新旧约的历史,准确无误地向我们显明,这就是整本圣经的信息。所以,圣经的历史性非常重要。“耶稣,祂是天国的王,神的国透过祂来掌权”,这是圣经真正的主题(参见来1:1~2;约5:39),是否真的是这样?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这个主题。1、创世记1~3章(神是王,还是亚当是王?)

我曾讲过“王权的争夺”是贯穿整本圣经内容的主题。因为“谁统治谁,谁被谁统治”而导致了持续不断的争斗。神作为创造主,有权统治人。也因此,神为了向第一个人亚当证明他在自己的统治之下,所出示的物证就是善恶树。创世记向我们展现了第一个“人争夺王权”的事件。亚当拒绝了创造主神的统治,想取代神自己作王,接着他就按自己的意思去做了(创1~3章)。人类历史始于人按照自己的意思去行,夺取了原本属于神的王位。 2、创世记4~9章(那么,在人当中谁是王呢?)

自从人类拒绝创造主后,就常为新的王权问题伤脑筋,人们不得不寻找新的王。就这样,“谁是我们当中最大的?谁是我们当中最强的?谁应该统治谁?”这些问题应运而生。人类得出的结论是:“力量”是决定性的因素。当强者成功夺取弱者手中的食物后,力量就成了王的象征。古往今来,人类历史中谁有力量,谁就能改写人类历史,这就是所谓的王的历史。随着时间的流逝,文明的发展,力量也以多种多样的形式表现出来。在现今的社会上,不仅是智力、财力、家庭背景,甚至连人的外貌也成了一种力量。

力量在人类历史中逐渐成为最高价值。人有了吃,又有了钱和名誉后,接下来还想要的就是“作王的权力”。等到一统天下后,他就会像亚当一样想取代神的位置。

罗马皇帝尼禄王就是典型的这种人,在罗马的万神殿里,他自称是“神”。今天的我们可能会对如此傲慢无理的人连连咂舌或嗤之以鼻。但需要提醒的是,只因为我们现在没有这种能力,一旦有机会,说不定我们也会走上尼禄王的老路。人都会像尼禄一样认为自己是自己的神,不同的是尼禄戴着王冠被人伺候着,而我们却是没有戴王冠的王。我们取代神,按照自己的意思活着;虽然我们嘴里承认神是王,但在每一天的生活中,我们却不由自主地想按自己的意思和想法去生活。我是王,还是神是王?接受王的统治,还是为所欲为?圣经讲的就是这些内容。3、创世记4~10章(人类初期〔挪亚时代〕作王的人,伟人和宁录)


在神面前“到底谁为大”的争斗,导致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谋杀案,即使这样,亚当的子孙仍不断增多。人的社会性本质导致人无法独居。人们在江河流域形成了居住区。聚集在好的环境中生活本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有人聚集的地方就会有争权夺利的事情发生,所以说,人类历史也是战争史。人与人之间争权夺利,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就这样出现了。

创世记6:1~4说,这些得胜的统治者是伟人(Nephilim)。这些人的共同特征是:人成为王,拒绝神的王权和统治。在人类中他们是新王的写照,也是王的象征。伟人与“大丈夫”、“勇士”等词通用,是巨人(Giant)的意思。他们比那个时候的人个子高、身量大、力气强。他们定义了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特征,也就是挪亚时代。换句话说,挪亚时代是伟人统治的时代,当那些力大无穷的人作王的时候,地上充满了败坏和强暴。“人在地上罪恶很大,终日所思想的尽都是恶”(创6:5)。完全堕落,离开神的人类,本性充满罪,并常倾向行恶。神没有袖手旁观,接下来祂用洪水审判了那个时代,这表明真正的王唯有神,而不是那些所谓大能的勇士(创4~9章)。

洪水结束之后,挪亚的3个儿子成为人类新的祖先。但这3个儿子的生命中仍存留着人类堕落的属性,特别是在含身上。虽然如此,人类仍繁衍后代,挪亚3个儿子的子孙逐渐迁移到地中海沿岸、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北部黑海沿岸、尼罗河流域,向东经印度分散到亚洲各地。

创世记10章的家谱中,所记录的人名正是分散在各地民族的祖先。虽然圣经不必像一般历史书那样一字不漏地记录下每一个细节,但透过第10章的说明,我们知道了现在世界各族的祖先是谁,也为现代人了解当时的人类历史提供了可资参考的信息。

人们一旦发现有水、有平原、降雨适量的地区,就会成群地聚集生活,如此一来难免彼此相争,看看谁的力气最大。令人惊讶的是,洪水之后,伟人一样的人不仅没有消失,反而重新出现了,这人就是宁录(创10:8~14)。因为他强壮有力,成为上古有名的统治者。圣经从此开始涉及“国”(创10:10)的概念。也就是当许多人以肥沃的土地为据点聚集在一起的时候,群体发展成为国家,像宁录这样的人就处于核心的领导地位。4、创世记11章(一般人类历史中典型的国家概念)巴别塔事件是一个例证,证明了由类似宁录这样的王建国的概念。巴别塔事件让我们看到,人类历史中当王权争夺以国家组织形态出现时所呈现出的特征。地上国的形成过程与巴别塔事件一样,兴亡盛衰都在神的主权之下。自从巴别塔事件以后,地上国的命运都是一样的。



前面说过,建立一个国家必须具备3个条件,即国家的3个要素:主权、国民、领土。巴别就是在这个框架里建国的。你们看,人们在寻找肥沃土地的过程中,见到好的地方(领土)就聚居在那里,像宁录那样强有力的王(主权)把自己的名与天齐平,又为了避免国民分散而建立了国家,目的就是建立一个没有神的国家。

取代神的人以力量获得统治权,为传扬自己的名(荣耀)建立国家。这些属世的国的代表就是创世记11章中巴别事件中的巴别国。

巴别国的建立是因为人想联合起来抵挡神,以便获得更大的权力。这让我们看到罪膨胀到极点的欲望。属世的国否认神是它们的王,它们期望透过征服其他国家来建立和扩张自己的王国。纵观历史,国与国之间皆为争权夺利而战,它们甚至想把自己的势力扩张到天上,挑战创造的主。巴别塔的建造者就是想做这种尝试,他们视自己的意愿和做法高过神。历史上的波斯帝国、希腊帝国、罗马帝国也是如此。没有国家,就没有主权;有了国家,不仅可以拥有主权,还可以征服别的国家。

但是,不管人联合起来多么强大,最终还是不堪一击,被神驱散了。其中第一个登场的国家代表名叫“巴别”,“巴别”有“分散变乱”之意。神变乱了人的口音,分散了他们,从此以后,那个国家就被称为“巴别”。在圣经中,我们看见巴别国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在人类历史当中。在你今后学习圣经历史的时候,会发现巴别以巴比伦、亚述、迦勒底王国等名称出现在世界历史中,它们即是今天伊拉克的前身。巴别文明所孕育的两河流域之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至今仍具影响力,常常登上国际社会头条新闻。

事实就是如此。巴别文明在人类历史中代表着人类文明,知道这个文明什么时候消失吗?原来一直到圣经最后一卷书约翰的启示录:“哀哉!哀哉!巴比伦大城,坚固的城啊,一时之间你的刑罚就来到了。”(启18:10)这句话表明巴别国会一直存在,直到历史的最后,直到审判来临。

耶和华面前英勇的猎户宁录是圣经前几章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也是抵挡神的世俗文化的象征。从这一点来看,自古以来属世的国没有什么变化,都想以宁录那样强有力的王为中心,统一天下而立国。但问题是,已经脱离神的国家难以实现公义的治理。孤儿寡妇忍饥挨饿,百姓为了那些有权势的统治者受尽煎熬,不义的人得势,贫穷的人遭灾……国家从表面上看政治发达,制度完善,但仍隐藏不住人性的腐败和社会的不义。圣经用“有亏负孤儿寡妇的”(出22:22;结22:7)这句话一言以蔽之。但是,掌权的神不会袖手旁观,祂要施行审判。貌似繁盛的巴别国,在神的计划和意旨中免不了消亡的结局。恶人虽一时得势,最终会遭受审判,就像巴别最终被分散一样。

5、创世记12章(巴别塔事件的意义) 神用洪水审判世界,透过变乱人的口音,使人分散在全地上。为什么神会有这样的反应呢?是因为人的败坏(创6:5),统治者的罪行,使地上充满了强暴。透过洪水,神要启示人:败坏必招致审判。我们常单纯地以伦理道德来界定人是否犯罪,但创造者神有权对人类做出裁决,这个裁决是超越伦理和道德的。当人作王,因为手上的权力而肆意行恶、擅自左右国家的时候,神必干预。作为真正的掌权者,神拥有如此的权力是很自然的,祂这样做是“神的回应”。


这样,我们就明白了创世记6:5洪水的原因,与4节中伟人的出现息息相关。无视神的人治理社会,必招致神的审判。在整卷圣经中,洪水和巴别塔成为“审判”的象征,十字架则是“救恩”的象征。重新整理一下,创世记1~11章讲述的是那时人类的一般历史,内容关乎那个时候的整个世界。虽然当时的人类开始建立11章中那样的国家,但通过创世记1~11章,我们看到其最终结局是在神的审判之下,成为地上的国被审判的代表。经文至此结束了对一般历史的陈述,接下来登场的就是大家所熟知的亚伯拉罕。

要知道,亚伯拉罕之前的历史不是神话故事。创世记12章开始的亚伯拉罕的故事必须和创世记1~11章的内容联系起来,否则就会造成我们理解上的困难。“他们……,在示拿地遇见一片平原(领土)。……我们……为要传扬我们的名,免得我们分散在全地上(国民)。”我们要在理解人之所以建立巴别国的基础上,才能去理解12章开始的亚伯拉罕的故事。

“耶和华(主权)对亚伯兰说:‘你要离开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我必叫你成为大国,我必赐福给你,叫你的名为大,你也要叫别人得福。’”(创12:1~2)

为什么亚伯拉罕的故事出现在创世记11章之后呢?创世记1~11章,神在想什么呢?“我是王,我是真正的王!”神没有抛弃应受审判而遭毁灭的人类,神要进行干涉。“我是王!我也要建立我的国度!”神要彰显祂的救赎,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把创世记12章亚伯拉罕的故事称为救赎历史开始的原因。因为神拣选了生活在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一个人,呼召他,并要通过他建立一个国。至此,经文离开11章之前人类一般历史的内容,开始把焦点对准救赎的历史,因此我们说圣经记载的是救赎历史。

上一章 封面 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