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注解

历史注解

故事讲完,帷幕落下。

写一本以色列的小说,人物可以根据历史事实精确到非常贴近客观现实的程度。四十年过去了,有关战役的迷雾依然笼罩在它发生的地方。严肃的英文版阿拉伯原始资料至今为止还很少,相比之下,以色列的资料甚为丰富,我所讲和读的希伯来文版本就更多了。然而,这些事件太新,发生的时代太近,以至于参与方,无论阿拉伯人还是以色列人都不能以理性的视角来讲述,甚至史学工作者都不能。因此,要对各种原始资料进行细致的对比,估量各种可能性,并采访当时事件的参与人物,这些人常常对那些“真实发生的事”有很大的异议,《以色列的诞生:希望》一书中所讲述的历史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完成的。

《韦代词典》(第九版)中关于“艺术创作”的定义是:“偏离事实……美术家或作家为了获得效果而施行。”在历史题材小说里,创造出来的角色往往会占据故事发生时代那些真人的职位和岗位,而这些人和角色之间又完全没有相似性,这一点在《以色列的诞生:希望》里也是存在的,但是我相信那些被替代的以色列人会断定出,我是本着负责任的态度来运用小说家的创作的。除了以色列人熟悉的那些要人——小说中用其真名的戴维·本-古里安、伊加尔·雅丁、伊加尔·阿隆、摩西·达扬等人——我声明,故事中的人物并不代表现实中的人,任何对虚构角色的“真实”身份猜测纯属八卦式的无意义行为。

对以色列人来说,独立战争、苏伊士战争以及六日战争,每一场战争本身都可写成史诗般的故事。但是就重现以色列生存抗争史而言,我发现这三场战争不得不合并成一个快速进行的故事,不能过长。艺术的基本是压缩、简化、澄清,而最艰难的,就是省略。当然,与看小说的一般公众对比,以色列读者对这方面要关注得多。

研读《塔木德经》时会经常看到两个短语:shanuy b’makhloket(仍有争议)和tsorikh iyyun(需进一步研究),《以色列的诞生:希望》中大多数主要事件都可以归入或此或彼的类目中。下面列出一些具体的注释,供给有兴趣区分《以色列的诞生:希望》中哪些是事实哪些是想象的读者们。

第一部:独立

拉特伦战役,“滇缅公路”以及戴维(米奇)·马库斯的故事都是历史事实,但由虚构人物对真实人物的替代也从这里开始。

沙米尔的二把手不是虚构出来的萨姆·帕斯特纳克,而是哈伊姆·赫尔佐格(Chaim Herzog)上校,他后来被提为将军,然后又成为大众喜欢的军事历史学家,再然后任以色列驻联合国代表;最近,他作为两任以色列总统,结束了其卓越非凡的任期。当然,那个放荡形骸的帕斯特纳克与杰出的哈伊姆·赫尔佐格没有丝毫相像之处。帕斯特纳克在一开始就进入故事,完全是为了让小说情节更加生动。

至于“滇缅公路”,这个版本中已将其大大简化。这条路向耶路撒冷供应了物资使其得以解救。赫尔佐格、沙米尔,哈雷尔旅旅长阿莫斯·霍雷夫都曾是建设这条路的主要建议者。兴奋的外国记者随护送车队坐车走过,书中的报纸新闻报道即为现实中他们发出报道的转述。马库斯的死因,以及由摩西·达扬护送其遗体前往美国西点军校以军葬礼仪式安葬,这些都是发生过的,其中以色列包租一架运马的飞机也是事实。

“艾塔列娜号”事件是以色列人长期争议的话题,这是一块他们不想让外人进入的痛苦禁地。查找了现存的记录后,我尽最大能力做到清楚简明,将其描述下来。一位以色列顾问提醒说:“‘艾塔列娜号’是一个雷场,为什么不删除它呢?”但没什么事情比“艾塔列娜号”事件更能体现以色列人生活和政治的特征了,这起事件显示出,处于困境时期的这个独特小国固然有英勇的开端,但也有事情的另一面。

摩西·达扬猛冲吕大和拉姆拉以及“恐怖老虎”的事件,文中所述与历史一致,不过当然是虚构人物驾驶着“老虎”了。

内盖夫的那条罗马时代古路是真实的,在阿隆将军向艾尔阿里什冲锋时突击营曾经跑过那条路。独立战争结束末端,埃泽尔·魏茨曼,也就是现在的总统,和其他几个飞行员的确击落过五架英国皇家空军的战机,当时英国战机从埃及方向侵入了以色列领空,这场军事冲突导致英国政府对以色列发出了战争威胁,书中写的是事实。

第二部:苏伊士

巴黎有一段闹剧一般的性爱情节描写,与此同时部长大臣们正在炮制一出苏伊士战争“脚本”的政治闹剧,这两者是相对应的。那些荒谬的外交事件可以相信,因为它们的确发生过。小说中的描述是紧密根据有效记录写就的。

米特拉隘口战役是一个“仍有争议”的瞩目事件,与一些原始资料相比,该版本对其进行了戏剧化处理。坎-德洛尔驾驶吉普吸引敌人火力的英勇行为是真事。

历史上登陆艇确实是经由陆地从海法运往埃拉特的,目的是为进军沙姆沙伊赫的约菲旅进行再补给。沿铁路两侧的建筑不得不拆除,但是那个俄国奶牛场主的事情是杜撰的。

拉斐尔·埃坦与亚伯拉罕·约菲为谁先到达沙姆沙伊赫而进行了竞争,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以色列人如何结束战争的过程(1)。

第三部:出使美国

伊迪·阿明的事是杜撰的。实际上他在以色列接受过跳伞训练,并且以乌干达大独裁者的身份骄傲地戴上了银色伞降勋章。由于显而易见的理由,以色列官方原始资料对他跳伞作弊的事情不置可否。尽管没什么历史价值,但我相信读者会发现这个故事特别逗人,且会认为它是真的。

关于以色列为获得坦克而进行的持续努力是历史真事,他们是为了能与大量供给阿拉伯军队的苏联坦克相抗衡。约翰·肯尼迪总统对果尔达·梅厄的保证是有记录可查的,小说中逐字逐句地援引了原文;而且,肯尼迪总统确实是在拉宾出访华盛顿的关键时刻死亡的。

第四部:六日

如文中所述,这场战争是由水引起的。

书中的“六日战争”以最适合的军事和政治记录为基础进行了叙述,内容翔实可信。德怀特·艾森豪威尔给林登·约翰逊的口信属实。史实中的空袭“焦点行动”、装甲部队突进艾尔阿里什、耶路撒冷旧城的攻入、戈兰高地的占领和书中所述一致。联合国辩论,会上由战争扭转政治结局的描写扣人心弦,颇具戏剧性,然而当时事实确是如此。

概括地说:在所有真实事件里,当我在编撰我创造出来的那些角色时,无论发挥了多大的虚构自由度,《以色列的诞生:希望》都可以作为一部最可靠的以色列早期历史记述提供给读者,其史料调查是不遗余力的,真实、负责。至于故事本身是否吸引人,只能是读者自己判断了。

对方人

最后的话。

军事行动和演习的术语行话都是不带感情色彩的,常常用色彩代号来表示敌人,如红、橙或蓝等随便什么颜色。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欧洲战区盟军最高司令艾森豪威尔惯于用中性词“对方人”来指代敌军。在《以色列的诞生:希望》中,对方人当然就是阿拉伯国家。

把读者带入那个早期激奋岁月里以色列人的生活当中,是这部小说的艺术目的,而对方人只是个影影绰绰的模糊形象,因为彼此间隔着浓厚的敌意和误解尘雾,战争、恐怖袭击和双方残酷伤害制造出的大量硝烟尘埃还在加厚这团尘雾。跟我父亲一样,我一辈子都是一名犹太复国主义者,但是,我向读者们发誓,在《以色列的诞生:希望》中没有以漫画形式表现、歪曲或诽谤对方人的企图。恰恰相反,我在即席创作以色列领导人会话和言谈中随意性很大,但在创作阿拉伯领导人说的话方面一直小心翼翼,阿拉伯领导人口里的话,我都确保是直接从那个年代的历史记录和报刊杂志上摘录下来的。

此外,我觉得向对方人学习一些我能学到的东西是我工作的一部分。我知道阿拉伯语是一门丰富多彩且灿烂辉煌的语言,也学习过,但最终没有信心。不过在一位伊斯兰教学者的推荐下,我特地仔细读了整本的英文版《古兰经》,后来也读了些伊斯兰文学作品,还研究过阿拉伯古代史和近代史。通过这些书籍我学到了很多东西,特别是从著名的埃及诺贝尔奖得主纳吉布·马哈福兹的作品里。我在和一些专家——以色列的、美国的、阿拉伯的——进行过探讨式的交流后,我相信我理解了阿以冲突的历史基础,他们的总结简而言之,即:两种民族主义基本上在同一历史时刻复苏。

在冲突当中,我想我看到了“希望”的种子在发芽,但是即便这样说,也还有大量事情要做,而那已经超越一名小说家的工作范畴了,如此我放下这个问题,“仍有争议”我要在其后加上,并随之附上历史注解:当且仅当扎哈尔(以色列国防部队)一直强大下去,并在漫漫历史长夜中站岗守卫,直到上帝的和平曙光出现时,中东的和解才会来临。也许这一天很快就会到来,也许就在我们这个时代。

赫尔曼·沃克

1987—1993

(1) 英法两国不断改变的登陆行动代号:煎蛋卷、火枪手、望远镜等,是他们真实使用过的。自始至终,这场注定了要失败的闹剧都充满了滑稽色彩。

上一章 封面 书架 已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