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个人传记 > 美好的人生

第二十八章:美好人生的准则

若要得享与基督同行的美好人生,领悟其中的美妙,我们的信心必须完全建立在神的话语上。

所以,你每天都要读圣经,让它成为你生活的准则。

也许你认为自己理解不了圣经,但耶稣说:父啊,天地的主,我感谢你!因为你将这些事向聪明通达人就藏起来,向婴孩就显出来。太11:25-26

圣经是一本最易懂的书。它被称为启示之作。当神要把什么事情启示给你时,他一定会让你明白。圣灵将开启你的悟性,使你一经阅读就能够明白神的话语。

念这书上预言的,是有福的。启1:3

你能够理解圣经的另外一个原因是,这里的真理总是一再重申,反复论述。要凭两、三个人的口作见证。申17:6;19:15;太18:16;林后13:1;提前5:19;来10:28

圣经中不断强调这一原则。如果有些事情仅三言两语,尚不十分明了,那么,这就肯定不是关乎你得救的基要信条。

圣经很简单易懂,还因为它的言语清楚明了,我们并不需要破译它的内容,只要按它的本来面目去接受它,它的含义正是它已清楚表达出来的。

不要忘了,圣经是写给芸芸众生的,是要让那些未受过教育、思维单纯的百姓能理解的。所以,行路的人虽愚昧,也不至失迷。赛35:8

保罗对提摩太说:你是从小明白圣经。提后3:15

他还说到了向基督所存纯一清洁的心。林后11:3

在耶路撒冷那些有学问的宗教官员们,逮捕了彼得和约翰,就是因为希奇他们行出的医治神迹。他们不相信这两个人,因为看出他们原是没有学问的小民。徒4:13

圣经简单易懂的另一原因是,神期待人们能听到福音,相信它,得拯救。既然救恩是给一切信他的人,那么,圣经必须是人人能懂的。好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3:16

亚伯拉罕.林肯说:“用你的理性尽多地吸取圣经,再用你的信心接受那余下的部份,这样,无论活着还是面临死亡,你都会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圣经是神给予人类的最好的一本书。”

拿破仑.波拿巴说:“圣经不仅仅是一本书,它更是一个能行动的活物,是一股摧毁一切敌对势力,不断向外蔓延的巨大力量。”

伍德罗.威尔逊说:“如果一个人远离圣经,那么,他就是剥夺了自己在世上最好的东西。”

在牛津图书馆里,有一份由800位英国科学家联合签署的声明,声明中宣称:“神载于圣经中的话语和他用话语创造的自然界是不可能不相符合的。”他们这样声明旨在“为曾滥用科研手段向圣经制造疑问而深表悔意。”

丹尼尔.韦伯斯特,19世纪的美国政治家曾说:“圣经是一本带给人信心的书,一本诲人向上的书,一本讲述道德的书,一本树立信仰的书,它是从神而来的启示之书,更是一本教导人类了解自身责任、尊严以及其他人平等关系的书。”

写作圣经的人们都宣称他们得到了神的默示。的确如此,否则他们就都在说谎。很难想象,40多位不同的作者都为同一件事说同一个谎。他们的生活年代跨越了1600年,就同一主题---神借耶稣基督和圣灵所进行的创造和救赎写了66篇书,而他们彼此并无关联(使徒们除外)。

社会在不断变迁,这么跨越了近20个世纪,生活在迥然不同年代的人们,竟然能构想同一个骗局,这是不合逻辑的。

同样,由于创造之事和基督复活不能用科学手段来证实,就因此怀疑圣经也是没有道理的。批评家们这样嘲笑基督徒:“所谓神造天地的时候,你在场吗?”或是“所说耶稣基督死里复活时,你在那里吗?”但这类问题也可以用来问问非信徒。当所谓宇宙开始进化时,他们并不在场。当低级生命从一片混沌之中经历一系列神秘的变化最终进化成为人类时,他们在场吗?

如果进化论是正确的,那么似乎当人死之后,就应进入反向的过程。回到进化初始的简单、混乱的生命状态中。

但事实并非如此。人死后回归泥土,化为泥土。地上的每一座坟墓都可以证明这一事实。只要有足够的时间,一切生命都会化为尘土,而尘土正是神起初创造亚当所使用的材料。

耶和华神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入他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名叫亚当。创2:7

人死后都将回归尘土。

关于人类的起源、生存、目的及最终的命运这些最基本的问题,都可以在圣经中找到明确的答案。如果说这40位作者生活年代跨越1600年,写成66篇经书的作者们都是谎称得神默示,真的很难以让人置信这么多位当时伟大的,倍受尊重的人会构想同一个骗术。这显然不合逻辑。

对我而言,只有相信圣经,相信这是记载神应许的书,才是最合情理的。约5:24

圣经写作地点分布在两大洲上,作者所在的国家相距几百公里,生活年代跨越16个世纪。有的部分写于叙利亚,有的部分写于阿拉伯。有的写于意大利和希腊,有的写于西乃沙漠和犹大旷野。有的写于阿杜拉姆洞穴,有的写于罗马监狱。有的写于流放小岛和西乃山宫殿,有的写于巴比伦河畔和乔贝之滨。

世上没有任何文学作品堪与圣经相媲美。它的作者包括从牧人、渔夫到政客、王子,从诗人、哲学家到先知、祭司,还有税吏、医生等等。

圣经的体裁多种多样。有史书、诗篇,有散文、预言,有书信、箴言,有寓言、叙述文。

然而,这些文体彼此和协,连成一体,同述人类历史上的伟大神迹。从创世纪到启示录,浑然一体,前呼后应,一气呵成。因为它是由一位设计大师---神所默示的,通过这些生活年代跨越近2000年的作者们将各个部分连为一体。

如果让40位生活年代跨越1600年的职员、法官、政客、渔夫、传教士、医生、工人和其他各种职业背景的人们,共写任何一个主题,结果他们毫无次序地却拼凑成圣经这样一本书卷,这可能吗?唯一的答案就是他们必须经严密地安排,以求和协统一。

就拿医学这个主题来说吧。若是这方面的信息前后矛盾,你能想象那些生活在许多不同年代的作者会共同见证它吗?

然而圣经却不同,这主题覆盖了人类一切需求的巨著却是完全合一的一本书,内容毫不松散。它构筑着一个教义系统,一个拯救计划,一个伦理体系,一个信心的原则,一个爱的故事和一次从罪的咒诅中得以脱身的救赎事实。

圣经所有的预言没有可随私意解说的;因为预言从来没有出于人意的,乃是人被圣灵感动,说出神的话来。彼后1:21 这就是这本称为圣经的文学奇迹所含的奥秘,这也是这本书各个部分配合得天衣无缝的因由。

摩西领受的十诫,在1500年之后所记载的基督登山宝训中得到完满。

以赛亚于基督之前700年发出的预言,在四福音书的记载中一幕幕展现。

但以理书写作于公元前605年至535年,可它所记载的事件却和成书于公元96年的《启示录》完全吻合。

利未记写作于公元前1491年,但它却阐释了公元1555年所著的希伯来书的内容,反过来,也只有凭借利未记,才能理解希伯来书的内容。

圣经的最后一卷书仿佛是一座大厦的雄伟圆顶,它以壮丽的光芒为通篇一体的全书戴上华冠,并以神秘的色彩,辉映着其它的篇章。

在整本圣经中,基督的故事是一步步展开的:

1)旧约为基督的到来作了预备;

2)《福音四书》记载了他降世为人,在世上的经历;

3)《使徒行传》记载了基督福音的普及;

4)使徒书信则不断地阐释他的道;

5)在《启示录》中,我们看到了基督再来的完满结局。

美国伟大的传教士,比利.森迪,为圣经抒写了一篇最为美妙动人的颂辞:

“圣灵带领着我,迈入圣经的篇章,踏进《创世纪》的大门,我流连于旧约的画廊,看到挪亚、亚伯拉罕,看到摩西、约瑟,还有以撒、雅各和但以理,他们的画像静挂在墙。一幅幅看过,我又进了诗篇的音乐间,那里,圣灵在大自然的键盘上弹奏音乐,声声牧歌,曲曲笛鸣与神的巨大风琴共鸣回响,一同应和着大卫的美妙琴音,环绕着这位以色列的甜美歌王。”

“走进《传道书》的小屋,我听见传道者的训诲。进入沙仑美地,我看见谷中的百合花,芳香与甜蜜刹那间弥漫了我的整个生命。”

“走进《箴言》的生意场,又进入先知的了望台,那里有各种望远镜,对准未来的事情,我看到犹大的山丘上方,升起一颗明亮的星星,那颗星星要带来我们的救赎。”

“去万王之王的谒见厅,我看到了马太、马可、路加和约翰记下的异象。于是我又穿行于保罗、彼得、雅各和约翰所写的书信长廊。”

“我迈入启示录的王国,在那闪闪发光的山巅,万王之王坐在荣耀的宝座上,他的手医治万国,于是,我大声呼唤:‘让我们齐来颂扬耶稣之名的大能,让众天使跪拜他;举起王冠向前,为万主之主加冕。’”

上一章 封面 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