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人生 > 工作的意义

第七章 工作成为谋私工具 3


 “置身宫中”的危险

以斯帖的顾虑不是多余的;未底改的要求令她承担了巨大的风险。彼时彼地,失去王的宠幸不仅意味着丟掉工作,更意味着丧失性命。以斯帖回复未底改说,凡没有奉召就去见王的一律要处以死刑,除非王向他伸出金杖,赐他免死......现在我没有奉召进去见王已经三十天了。”(斯4:11)以斯帖当然记得,昔日皇后被废,正是因为她不自量力!』末底改不知道自己向以斯帖所求的是什么;她可能会因此失去一切。


未底改回应说,这些他都知道。他从神学角度义正词严、娓娓道来地将故事推向高潮:


“你不要心里想,你在王宮里比所有的犹大人都安全。这时你若是缄默不言,犹大人必会从别的地方得着解救,那时你和你的父家就必死亡。”(斯4:13-14)


未底改的意思是,如果以斯帖冒着失去宫中地位的风险行事,她可能失去一切;但如果不冒险一试,她必将失去一切。这听起来十分残酷。如果所有犹太人惨遭杀戮,以斯帖也在劫难逃。如果犹太人没被赶尽杀绝,以斯帖将被视为叛徒。最后,末底改鼓励她说:“谁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为了挽救现今的危机吗?”(14节)未底改的话对我们大多数人都有实际帮助。


事实上,末底改的话符合正确的职业观,他与那位拉美裔牧师的观点不谋而合:如果你的权势、资历和财力没有服务于宮外的人民,王于你而言就是一座监狱;它已经为你立了名。你可能总觉得自己拥有得太少,那是因为你的欲望在不断膨胀;其实你已得到很多,并且,上帝呼召你将其作用发挥出来。人们自然而然地将身份系于宫中的地位;将安全感系于应对人生各个变量的驾驭能力;将意义系于对某个圈子施加的影响力。但是,如果你不愿为邻舍冒失掉宫中地位的风险,那你就被王宫所控制了。


你若离开王宫,怎样才能得一个新名字呢?答案即是恩典。未底改对以斯帖说:“谁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为了挽救现今的危机吗?”


被译为“得了”的希伯来语原文是一个被动动词。更准确的翻译是:“谁知你被赐予王后的位分,不是为了挽救现今的危机吗?”他提醒以斯帖,若不是恩典,她不会得到今天的位分。她的美貌是天生的,不是靠自己挣得的;她的机遇也不是靠自己创造的;一切都源于恩典。你是否想过自己也是如此?当别人把你在事业上的成就归功于恩典,你是否认为他们不了解你曾多么努力地考入大学,多么辛苦地学习和实习,如何努力工作才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诸如此类,不一而足。然而,你的才华不是靠努力得来的,而是被赋予的;机遇之门不是你自己打造的,它们恰恰为你敞开。可见,你所拥有的一切都本乎恩典,因此,你可以大胆借助自身的影响力去服务社会,正如你可以借着自己的能力服务社会。


 在宫中活出你的伟大


以斯帖开始行动了。我们从1章和2章了解到的以斯帖一那位秀美端庄、为了留在宫中而隐瞒种族身份的王后逐渐消失了。那位低调的从不兴风作浪的以斯帖开始发号施令。她差人捎话给末底改:“你要去,把书珊城所有的犹大人都召集起来,为我禁食三天,就是三日三夜不吃不喝;我和我的婢女也要这样禁食。然后我就违例进去见王;我若是死,就死吧。”(斯4:16)


接下来发生的是圣经最引人入胜的故事之一,经过一连串所谓的“巧合”(它们当然不是巧合)以及以斯帖自身的勇敢,她得到王的悦纳,击败了仇敌哈曼的诡计,最终哈曼被处死,犹太民族得救了。


故事尚未就此结束。仅从以斯帖的事迹获得启发存在某种隐患。你想到以斯帖,于是决定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位以及智力、社会资源和金融资本。你不再将权势视为升迁的手段,而决意用它来服务人民;你愿意承担更大的风险以伸张正义。你发觉自己长期闭口不谈信仰,于是决定大声宣告并与众人分享自己的信仰。以上冲动都是可取的,请大胆去行但仅仅有冲动动是不够的。首先,你的决心不可能持续太久。如果你只是被某个事迹启发,比如想成为以斯帖那样的人,或想要按照那位拉美裔牧师所说的去做,那么内疚很可能是你的基本动机。你的内疚或出于自私自利,或出于精英主义的优越感或者忘恩负义。由此展开行动未尝不可,但如果你的动机仅仅停留在内疚上,不出几日这种情绪就会减退,因为开始全新的生活方式谈何容易。


此外,你可能因备受鼓舞而反应过激。我常遇到一些曾绝口不提信仰的人,矫枉过正之后却令人厌烦。他们決意做直言不讳、有原则之人,不再当“柜子里的基督徒”。然而,他们并没有真正离开王宫,因为他们转而借着做一名“更优秀”的基督徒而寻找自己的名分。他们并没有生命的更新;他们因勇于公开认信而自以为或许有一种方法,可以帮助你在王宫中活出诚实、正直且伟大的一生。你可以将以斯帖看作路标或线索,而不仅仅视为榜样。要知道,上帝创造了每一个人,我们拥有的一切都是上帝赐予的,我们生命的分分秒秒都有他的保守;我们本应为这一切向他献上感恩。但是我们没有。我们活着,仿佛一切都是自己的,我们随心所欲地用手中的资源为自己立名。即便非信徒在自我反思时,也知道这是有问题的。无论按照什么标准,人类与上帝的关系都是破碎的。世界上林林总总的宗教虽然在具体情节和起因上存在分歧,却都一致认为:我们与神明之间存在裂隙,或说鸿沟。有些宗教认为,我们需要通过供奉祭牲宗教礼仪、转变意识或道德行为来跨越这条鸿沟。但不管怎样,我们需要一架桥梁来弥合这样的差距。怎么找到呢?


答案可从圣经《以斯帖记》中找出。以斯帖通过身份认同与成为中保,拯救了她的民族。当她的族人被定罪,她选择与他们站在一起,共同背负这样的命运。她不顾个人安危,说:“我若是死,就死吧。”她认同自己的民族,因此甘愿在权力宝座前作众人唯一的中保;她在宝座前蒙恩惠,她的人民也因而被恩待。通过身份认同与成为中保来拯救人民,这是否让你联想起一个人?——耶稣,上帝的独生子,拥有无可比拟的荣耀与荣美,居住在至高无上的圣殿中,却甘愿舍掉这一切。《腓立比书》2章说,他本与父神地位平等,却放弃天上的尊荣,倒空自己,成为人的样式,担负起人类的罪孽。他这样做不只是冒着生命的危险,而是付上了生命的代价。他没有说,“我若是死,就死吧”,而是说,“我死的时候到了,我就要死。”他走上十字架受死,作了众人的赎罪祭。如今他站在高天的宝座前,我们因信他而得享他在父神面前所蒙的恩惠。他是真正的中保。


当你不再将以斯帖视为榜样,而是耶稣的预表;当你不再将耶稣视为榜样,而是个人生命的救主,你就会发现自己在他眼里是何等宝贵。


默想这些,真理之光将改变你的身份,显明你不可估量的真实价值。讽刺的是,一旦你感受到自己如何被深爱着,就会越发无私地工作。你生命中的许多东西——你的工作、你的权力、履历、福利,于你而言只是身外之物。你可以放胆使用它们,并不害怕失去它们。你是自由的。以斯帖基于上帝是满有恩典的神这一模糊认识,拯救了一个民族。如今我们对上帝的认识更为充分。她不曾想到上帝会亲自来到人间,重演她的历史,且范围、代价及带给人类的福祉远在其上。我们如今对上帝的恩典、我们在他眼中的价值以及我们的未来,都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当你看到耶稣基督放弃他至高无上的王宫为你所做的一切,你就会甘愿在王宫中的位分上事奉上帝与邻舍。卡伦・乔布斯(Karen Jobes)在《以斯帖记》注释书中写道,以斯帖共计十四次被称为王后以斯帖,其中的十三次出现于她说“我若是死”之后。她的伟大不在于试图为自己立名;你若想活出伟大的一生,也不是靠自我努力,而是通过事奉曾经对父神说“愿你的旨意成全”的那一位。


上一章 封面 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