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募资腰斩,明阳智能回归中概股之路并不容易
[ 导读 ] 随着国内风电产业增速的放缓,处于上游整机生厂商的明阳智能在回归A股的道路上,实则遇到不少难题。盈利水平不稳定,客户集中程度过高,明阳智能明日表现如何还需拭目以待。

新制造1月10日消息,中国第三大风电整机制造商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明阳智能”)将于明日(1月11日)正式登录A股。1月2日,明阳智能披露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书》中称,公司公开发行股数约为2.76亿股,占本次发行后总股本的20%,发行后总股本不超过约13.8亿股、每股发行价格为4.75元,拟募资共计约13.1亿元。

去年2月,明阳智能首次向证监会提交了招股书,称计划募集资金25亿元,用于其阳江高新区明阳风机装备制造叶片项目、阳江高新区明阳风机装备制造整机项目、恭城低风速试验风电场项目和靖边明阳宁条梁二期风电场项目。但从目前披露的发行价格看,计划募集资金减少了近一半。

是目前的资本寒冬降低了上市主体的募资预期?还是此前净利下滑、税收优惠补贴以及多项诉讼缠身导致被动调低募资预期目标?新制造从上市主体披露的信息中,寻找到些许端倪。

明阳智能成立于2006年,前身为广东明阳风电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明阳风电”)。2017年3月,公司整体变更设立为股份有限公司。据了解,明阳智能主要从事大型风机装备制造、新能源电站投资运营及智能管理业务,其前五大客户分别为:国家电力投资集团、中国大唐集团、华润电力、粤电集团、中华电集团等大型企业,其中三家为央企。

实际上,这不是明阳智能的首次上市。2010年至2016年期间,中国明阳风电集团有限公司曾在美国纽交所上市,并在2016年7月从美股退市完成私有化。而更名前的明阳风电则是该上市主体的子公司,也是明阳风电集团在境内核心的经营主体。然而公开资料显示,变更为明阳智能后,公司主营业务并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客户相对集中的现状也没有发生改变。

招股书中表明,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1-6月,发行人向前五大集团客户合计销售收入占比分别为56.78%、53.53%、41.35%、57.34%,过于集中的客户使得公司也将面临一定的经营风险。同时近年来国内经济增速放缓,风电运营投资项目略有下降,风力发电机组的需求量出现一定程度减少的情况下,一旦明阳智能未来主要客户的采购需求有所下降,将对公司的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招股书同时披露了应收账款较大的风险。2015年末、2016年末、2017年末、2018年6月末,发行人应收账款余额分别为49.2亿元、51.6亿元、42.8亿元、43.9亿元。其中,当期新增应收账款分别为27.9亿元、23.0亿元、20.3亿元、16.8亿元,占应收账款余额的比例分别为56.72%、44.55%、47.48%、38.27%;而同期应收账款余额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也在逐年上升,分别达到了60.61%、67.60%、69.01%、147.39%。即便如招股书所言,至2018年末公司应收账款比例能有所下降,但并不能改变公司现金流紧张的局面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明阳智能每年获得税收优惠和政府补助高达上亿元。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1-6月,公司享受的税收优惠及政府补助金额合计分别约为1.5亿元、1.4亿元、1.4亿元以及5,638.47万元,占当期利润总额的比例分别为35.22%、40.33%、40.01%、55.87%。

但即使有稳定的大型发电企业客户来源和足够充分地政府补贴,明阳智能的盈利能力其实并不稳定。报告数据显示,2015至2017年,上市主体分别实现营业收入约为69.40亿元、65.20亿元、52.98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数据约为3.58亿元、3.88亿元、3.44亿元,营业收入连年下降,净利润去年也开始呈现下滑趋势。

新制造就明阳智能IPO的相关问题询问了业内人士,该人士指出随着国内对风电的补贴逐渐下调,风电场建设成本的压力正逐渐朝着风电整机零部件制造商传导。而原材料价格上涨,市场竞争加剧更加压缩了整机制造商的利润空间。

此外,该人士同样表示整个风电行业的账期都存在较长的问题,主要是因为风场建设资金投入大, 建设周期长,尤其是审批手续特别复杂。电厂建设方只有在办理完所有的建设手续之后才能从银行贷到后续建设所用款项,因为对于上游的整体制造商来说,账期长是无法避免的问题。

尽管如此,对于上市主体的盈利能力和客户过于集中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外界的焦点所在。在风电产业增速放缓的大环境下,明阳智能将有怎样的表现,还需拭目以待。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经授权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