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月考成绩出来了,不管考得好不好,家长和学生一定要看看这篇文章
高中正式开学一个月了,应该都有过一次考试了吧。 如果你成绩不理想,一定要好好读读这篇文章,帮你找到学习上的不足,为整个高中的学习 /复习做战略指导。

学生反思学习习惯

1. 自学预习的习惯

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学习过程而言,老师只是引路人,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靠自己去解决。

阅读是自学的一种主要形式,通过阅读教科书,可以独立领会知识,把握概念本质内涵,分析知识前后联系,反复推敲,理解教材,深化知识,形成能力。

提前预习教材,自主查找资料,研究新知识的要点重点,发现疑难,从而可以在课堂内重点解决, 掌握听课的主动权,使听课具有针对性

比如语文,你提前看过《赤壁赋》《项脊轩志》,在听的时候才能发现和你的预习有何不同,从中找到重点和疑难点。

2. 专心上课的习惯

在课堂上要集中精神,专心听老师讲课,认真听同学发言,抓住重点、难点、疑点听,边认真听边积极思考。

哪怕是你已经超前学过了,也还是要认真听, 要把教师的思路、其他同学的思路与自己的思路进行对比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并在这过程中,尽量多理解记忆一些东西。

比如,不要在语文课做数学,英语课做物理,否则,课堂没学好,作业也断断续续做不好。

3. 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习惯

每一位同学都应当学会观察,逐步养成观察意识,学会恰当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观察”这两个字有两层意思,“观”是看的意思,“察”是想的意思,看了不想,不是真正的观察。

要善于提出问题,要积极思考在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积极思考老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即迷惘,殆即疑惑。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所言之书,是专指《尚书》,今天可以理解为:对书本知识不可以全信,而应该批判地吸收。

比如,语文很多要背诵的文化常识,庙号、谥号你傻傻分不清,假如你搞懂概念就迎刃而解了。语文匠经常说“祖宗是庙号,褒贬是谥号”。

4. 善于提问的习惯

积极提出问题,带着知识疑点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

学问、学问,学习就要开口问,不懂装懂最终害自己,提问是主动学习的表现,能提出问题的学生是学习能力最强的学生,是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语文匠最喜欢爱提问的学生了,提问证明你的大脑在飞速运转!

5. 切磋琢磨的习惯

《学记》上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遇到问题要互帮互学,展开讨论。

每一个人都必须努力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像蜜蜂一样,不断吸取群芳精华,经过反复加工,酿造知识精华。

和学霸做朋友吧!

6. 独立作业的习惯

做作业的同时也是一种学习和积累的过程。中学的作业一般包括两大部分,一是书面的,二是看书思考或实践操作的。

做作业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的知识,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不是为了交教师的差,或是应付家长。

有的同学做作业的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采取“拖、抄、代.……等等”,会做的马马虎虎,不会做的就不动笔;

有的学生好高骛远,简单的会而不对,复杂的对而不全。

要重视做作业,在做习题时要认真思考,总结概念、原理的运用方法、解题的思路。

如今的世界,太多智能AI工具可以使用了,但是高考还是你一个人走上“战场”,所以,千万别简单抄袭。

7. 仔细审题的习惯

审题能力是学生多种能力的综合表现。要学会抓字眼,抓关键词,正确理解内容,对提示语、公式、法则、定律、图示等关键内容。

更要认真推敲,反复琢磨,准确把握每个知识点上的内涵与外延。

语文匠提示,语文就是咬文嚼字的学科,对于其他所有学科都有促进和帮助。审题仔细,高考总分能加不止50分!

8. 练后反思的习惯

一般说来,习题做完之后,要从五个层次反思:

第一,怎样做出来的?想解题采用的方法;
第二,为什么这样做?想解题依据的原理;
第三,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想解题的思路;
第四,有无其它方法?哪种方法更好?想多种途径,培养求异思维;
第五,能否变通一下而变成另一习题?想一题多变,促使思维发散。

当然,如果发生错解,更应进行反思:

错解根源是什么?
解答同类试题应注意哪些事项?
如何克服常犯错误?

9. 复习归纳的习惯

复习是有规律的,复习必须及时,否则超过了人的记忆极限点再去复习,将要多花几倍的时间,效果也不好。

每天尽量把当天的东西都复习一遍,每周再做总结,一章学完后再总的复习一下。

每章每节的知识是分散的、孤立的,要想形成知识体系,课后必须有小结归纳。

10. 整理错题集的习惯

平时要把有什么疑问或是弄错的地方随手拿张纸记下,经常看看,看会了、记住了才扔掉。

有价值的就用专门的本子记下,并找些可以接受的类型题、同等程度的相关知识点研究一下它们的异同,解题的技巧和办法。

家长也要自我反思
看看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影响了孩子学习

您是否过分干预孩子的一切生活和学习?

每天对着孩子唠叨,孩子做什么在你眼里都是不顺眼的,这个不让孩子做,那个不让孩子吃的,久而久之,孩子会对你产生一种厌烦的心理。

其实这种唠叨式的家庭教育普遍存在,很多家长都还没有明白这种唠叨式的家庭教育是非常愚蠢的。

您是否是个陪读家长呢?

很多的家长,对于孩子的学习,采取包办陪读形式,问长问短,没完没了地辅导,一天到晚陪着孩子学习,这样孩子的学习自主能力没有了,而且容易让孩子做什么都要依赖父母。

您是否是个攀比面子型的家长呢?

当孩子拿着成绩单回到家和你汇报的时候,而你更加关注的不是孩子考多少分,你一开口就问隔壁谁谁谁考几分啊,当孩子说他考的比我高的时候,你立马变脸冲孩子说考这么低,我怎么见人啊。

孩子原本是想从你这里得到鼓励并且再接再厉的,可你的一句话完全把孩子的兴致浇灭了。

您是否对孩子要求过高了呢?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个家长的心愿,但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不完善之处。

很多父母过度关注孩子,对孩子期望和要求过高,都是对孩子非理性的爱。

这种失去理智的爱会与孩子内心最强大的力量——成长的力量为敌,绊住孩子的脚步,束缚孩子的心灵。


如果家长存在以上问题,一定及时改正啦!
家长如何对待成绩?如何帮孩子提高成绩?



语文匠提示,以上的图片就是前几年高考作文的漫画材料。
那一年有一篇满分作文叫做《唯分数论之殇》。我们再次欣赏一下!



                                       “唯分数论”之殇
                                              湖北一考生
    一个印记鲜明的巴掌,一个爱意满满的吻,分数成了家长喜怒的晴雨表,牵动着无数中国考生的心。于此,笔者深有感触的同时不禁叹惋,何苦系一家之忧乐于区区之分数?
家庭教育切莫“唯分数论”,且让孩子健康成长。
 
  素质教育的口号虽喊得震天响,但长久以来家长以及学校仍难逃“分数至上”观念的桎梏。 且说100分与98分有何显著差别?区区两分便能评定孩子素质的高下吗?然而孩子受到的待遇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实在不合情理。再看那从55分进步到61分的考生,鼓励与表扬理所应当,然而孩子若拼尽全力才考得55分,家长也不应苛责,分数与素质间从来没有天然的等号,切莫受“分数决定论”的蛊惑。
   
应试教育下,考试成为孩童快乐成长的负担,压力的雾霾遮蔽了成长的阳光。 “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流传多年的戏言折射出中国儿童的现状,来自考试的压力让孩子逐步牺牲掉娱乐时间,紧盯着试卷上鲜红的分数,千方百计地争取分数,而来自家长的压力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补习班、奥赛班、堆积成山的辅导书……在“分数至上”的大环境下,儿童不得不压抑好玩的天性,日以继夜地坐在书桌前刷题。反观国外,欧美从不以分数作为评定高下的唯一标准,主张顺应儿童天性,鼓励孩子发展个人兴趣,在野外追逐玩耍,让他自由发展,健康成长。不以分数论成败,还孩童以快乐童年,此当今之急也。
   
当分数成了风向标,学习目的偏离了求知的本质,也就削弱了孩子的创造能力。 钱学森曾问道:“为什么中国出不了创新性人才?”且看今日中国考生,汲汲于分数,将标准答案奉为圭臬。以分数为学习的终极目标,必会削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能力。学生只在乎自己的答案能得多少分,却鲜少跳出标准答案的桎梏,审视、质疑答案,也难怪中国缺乏创新型人才了。不如将灼灼目光从分数上移开,把关注点放在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精神上,那创新型社会、中华之复兴可计日而得矣。
   
诚然,从中国现状来看,考试仍是选拔人才最有效的途径,但“唯分数论”之弊甚多矣,我们是不是可以逐渐消去一味追求分数的功利之心,而渐渐以更多元的角度评价儿童?
    蔡元培曾说:“若想有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欲有良好的个人,必先有良好的教育。
”不若从现在、从身边做起,拒以分数论成败,还孩子健康成长之蓝天。



不要只看到分数,更重要的是孩子的进步空间

当孩子考了98分的时候,不要去苛刻孩子为什么没有考100分。

孩子明明从78分,努力考到了98分,这其中的进步空间,不值得被鼓励一下吗?

我们不能只看分数的多少,还要看孩子每次与自己相比,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如果退步了,就帮孩子分析原因,制定一个更好的学习计划,争取每一次都有一个对得起自己的成绩。

指导孩子学习方法

在辅导孩子时,不要代替孩子学习,养成孩子的依赖心理和遇事退缩的习惯。

要教给孩子获得知识的方法,如教孩子如何去查工具书,如何获得自己想要的资料等。

用赏识促进孩子主动学习

孩子学会自主学习,既能使孩子走上成才的道路,又能减轻父母的负担,这是两全其美的事情。

可以在孩子自主学习之后及时给予夸奖和鼓励,赏识孩子的每一点进步。

孩子自己完成了家庭作业,自己完成了预习、复习后,都可以给予积极肯定,孩子会在家长的赞赏中更加主动地学习。

孩子的学习心态和习惯比成绩重要百倍

家长对孩子成绩的反应,决定了孩子的学习态度,很多家长很容易纠结在孩子丢失的那“几分”上,拷问孩子为什么没有拿满分。

其实完全没有必要,分数只是能力的一个侧面反映。

相比于孩子没有拿满分,家长更应该关心孩子在学习上是否养成了上面提到的好习惯,孩子现在的学习是否轻松快乐等。

98分和100分并没有什么差别,重要的是我们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和好的学习习惯。

所以当孩子成绩下滑的时候, 家长要记住一条“潜规则”,那就是“永远不埋怨孩子”。

这样做是因为我们认为,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是我们家长没有做好,孩子有问题而解决不了,是我们家长该反思自己教育方法的时候了。

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只有把教育的责任归咎于自己而不推脱给孩子的时候,才能真正解决孩子的问题。

写在最后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所有父母的想法,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尤其在学习上。

但是爸爸妈妈们要知道,每次考试分数的高低,并不能代表孩子的综合实力,家长要合理的看待孩子的成绩。

孩子考差了,您的理解和鼓励是给孩子最大的礼物,孩子考好了,您的表扬是孩子继续努力的动力!!

同意的家长请转发或者给孩子看看哦。
点亮“在看”

今日发货 | 高考语文考135+,就看这5本语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