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想之城”报告发布,京沪凭何赢得全球高水平科学家青睐?

作者:俞陶然,来源:上观新闻·创新之城

日前,备受瞩目的《2022“理想之城”全球高水平科学家分析报告》重磅出炉。俯瞰全球高水平科学家涌现与迁移趋势,前瞻全球创新网络人才高地图景,在20座科创中心城市强强对话中,京沪双城究竟凭何在高水平科学家集聚、科创人才流入等关键领域赢得傲人战绩?


日前,《2022“理想之城”全球高水平科学家分析报告》在浦江创新论坛成果发布会上发布。

这份报告由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完成,其中相关数据委托施普林格·自然集团调研获得,对20座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城市、近年来涌现的高水平科学家及其学术成果进行统计分析和关联研究,以覆盖近10年时间、总计超过70万条的第一手科技统计数据为依据,关注高水平科学家与科技创新中心城市之间的共生发展关系。



报告指出,全球科技创新人才集聚呈现“东亚—北美—西欧地域大三角”态势,北京、上海已初步形成高水平科学家集聚的全球高地。


高水平科学家人数:
京沪跻身前五

此次调查覆盖的20座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城市是:纽约、波士顿、旧金山(含圣何塞)、北京、东京、巴黎、洛杉矶、伦敦、上海、首尔、柏林、新加坡、西雅图(含塔科马、贝尔维尤)、多伦多、悉尼、香港、莫斯科、特拉维夫、深圳、班加罗尔。

施普林格·自然集团的“自然指数”期刊论文作者数据库,可反映高水平科学家在全球城市中的分布态势。统计分析结果显示,2021年北京、上海、纽约、伦敦、波士顿的高水平科学家人数位列全球20座主要城市前五位,表明 北京、上海近年来已初步形成高水平科学家集聚的全球高地。

2012—2021年,以论文影响因子总和计量的学术贡献“Top 2000”顶尖科学家人数方面,北京、波士顿、纽约、伦敦、莫斯科排名前五,上海、香港和深圳的顶尖科学家人数分别排名13、14和17位。进一步加强顶尖科学家的集聚培育,是未来推进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的重要任务。

高水平科学家创造一流成果,离不开科研平台机构的支撑。对全球20座城市中集聚“Top 2000”顶尖科学家最多的科研平台机构统计显示:东京大学拥有的“Top 2000”科学家人数最多,达到118人;清华大学以101人排在第二位;排位3—10名均为北美的科研平台机构。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北京大学分别排在第11、12位。香港大学排名第15位,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分别排名22、23位。


图:2012—2021年全球主要城市中顶尖科学家(影响因子top 2000)集聚最多的前30名科研平台机构


科技人才流入城市:
京沪深居前五


过去10年间,高水平科学家人数增加最多的前五名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伦敦、纽约和深圳。2021年京、沪、港、深高水平科学家总计人数约达到2012年的3.5倍。上海的高水平科学家2021年比2012年增加了8000多人,总人数达到2012年的3.8倍,近年来显示出人才加速汇聚的良好趋势。

对2012—2021年“自然指数”期刊论文作者地址信息进行的追踪分析显示,全球20座城市中,北京、上海、纽约、深圳、波士顿居于最主要的人才流入城市前五位。其中北京高水平科学家流入人数超过3000人,上海接近2500人。 北京、上海的高水平科学家集聚总量、流入和流出数量均居全球20座城市前列,体现了显著的人才枢纽效应。


图:全球各区域主要城市2012—2021年高水平科学家人数变化趋势


与中国城市相比,欧美发达国家中心城市引进高水平科学家的来源更加多元和平均,体现了对全球人才的普遍吸引力和开放包容性。与之相比,中国城市在全球人才来源的多元性方面还有待提升。


科研成果产出:
东亚美国分庭抗礼


高水平论文综合统计分析显示,全球20座城市科研成果产出排名前五位的分别是北京、纽约、波士顿、旧金山、上海;香港、深圳分别排名20座城市的第13和15位。

全球成果产出前10名城市中,有4座东亚城市(北京、上海、东京、首尔),4座美国城市(纽约、波士顿、旧金山、洛杉矶)和2座西欧城市(巴黎、伦敦),明显呈现出 全球科技创新人才集聚的“东亚—北美—西欧地域大三角”态势。

依据“自然指数”收录期刊所属的学科大类领域,对科学家成果产出做的细化统计分析显示,中国城市在化学、工程技术、物理和跨学科领域人才集聚和成果产出方面的优势较为显著,以纽约、伦敦为代表的欧美城市在生命科学、医学领域的优势较为突出。此外,莫斯科、巴黎、班加罗尔在物理领域,首尔、新加坡在工程技术领域体现出相对优势。


图:全球主要城市科学家2018—2020年在“自然指数”期刊发表论文总数


在《2019“理想之城”全球科技创新策源城市分析报告》基于截至2017年统计数据的研究中,北京仅有化学、物理和工程技术3个领域,上海仅有化学、物理2个领域在本市成果产出占比中超过10%。而本年度报告的2018—2020年统计数据显示,北京成果占比超过10%的领域达到5个,上海有4个,体现出近年来北京、上海在学科发展均衡性上有了显著改善。

本年度报告还显示出上海的国际人才枢纽地位。2012—2021年,上海高水平科学家人数从2940人增至11215人,增幅达281.46%。上海科学家年度发表的“自然指数”期刊论文总影响因子增幅高达449.52%。从高水平科学家国际流动态势看,2012—2021年上海从发达国家中心城市引进的人才数量普遍多于流出的人才数量,其优良的创新平台和创新环境对全球人才产生了强烈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