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育儿书就只是喝鸡汤?育儿书对孩子的教育到底有没有用?

导语:现在养娃越来越讲究“科学”,不只是吃喝拉撒睡,做父母也早早地开始关注儿童教育问题,大量的育儿书、教育类的节目,各种“专家说”,然后关于育儿书有没有用的争议也很大。

(本文全篇3100字,但语言轻松,并不耗时)


...


作为一个八零后的妈妈,我身边差不多同龄的家长对于育儿书的态度大概分为三种:


一是,育儿书就是灌鸡汤,喝再多都没用,专家们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就不信他们孩子不写作业时能忍住不吼不管?也有说,老祖宗传下来的教育理念,自然有道理,看育儿书还不如凭经验。


二是,与第一种自然是截然相反的态度,育儿书有用,你说没用是你自己不会用。又或是,现在都0202年了,还信着经验那一套呢?


最后一种呢,就是中立派,认为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育儿书对有的孩子有用,有的没用。


...


先解释一下,我这里说的“育儿书”重点针对儿童教育类,就是我们常说的,不吼不叫教好孩子啊,正面管教啊等等。不是说科学喂养,怎么添辅食啊,大便什么颜色代表健康啊这种健康类。


至于写这篇文章也是事出有因。


今天上午跟朋友聊天,她吐槽她家儿子考试没考好,学习不认真,说昨天把她儿子揍了一顿,零零总总说了很多,我联系她看一些儿童教育类的书,她说:“那些书我之前也看了,没用,我现在不看了,该吼还是要吼,该揍还是要揍。”


还有前两天,我儿子去参加同学的生日会,我跟他同学的妈妈其实第一次见。可大家知道,让两个陌生男人搭上话只需要一根烟,同理,让两个已婚已育妇女搭上话,只需要聊孩子。


...


很快我们就开始各自吐槽自家的孩子,中国式的父母在外人面前总是习惯性说自家孩子各种不好,如果真的好,那也是“哎呀,我和他爸爸都不管他的”这种。


她家也是男孩儿,我们十分有共同语言,聊到最后,那位妈妈也是感慨“喝了那么多育儿的鸡汤,一点儿用没有。”


再有就是,上周我儿子数学考试也没考好,我对儿子吼了很久,连晚上睡觉前他要跟我抱一下说晚安的要求都拒绝了。当天晚上,我老公说“你不是看了很多育儿书吗?怎么也没忍住?”


于是,我认真的反思了起来,然后想写此文与诸君分享。


...


01.育儿书不是止疼药,一吃就见效。


很多人在看育儿书、儿童教育类的相关内容时,普遍有一种寻找“灵丹妙药”的想法,最好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哪儿疼就医哪儿,还能一剂下去药到病除,最好以后也再不复发。


可事实上,就拿人生病做例子,你脚肿了也不一定就是脚的问题,可能是你肾脏方面出了岔子,你只是想办法医脚,自然还是医不好的。


育儿的问题也是这个道理,别说药到病除了,可能你要治的问题根本就不是问题的根本,那指望育儿书,自然就会发现白指望了。


...


有段时间我一直在听樊登读书会的读书分享,不记得樊登在讲哪本书时说到了,他在某个读书分享的现场,有嘉宾问他,“樊老师,你就告诉我,我到底该怎么做吧。”


樊登说,这是大多数的父母在面对孩子教育问题时常见的情况:希望有一个人告诉他怎么做,他照着做,然后问题就解决了。


樊登的解释大概是,方法书里都写了,该怎么做要自己去试,试了也不一定就真的有用,但你不试就更不知道有没有用。


...


首先,要先要弄明白自家孩子的问题到底是什么。


不要说问题是“不肯写作业”,这种描述只是陈述现象,为什么不肯写作业?是因为不会做,还是因为做完了还会有别的作业不想做等等,这才是问题。


其次,找对了问题,再去逐个试验方法。


有的孩子可能吃哄的一套,喜欢家长多夸奖,有的孩子可能激将法比较有用,还有的可能需要一些小奖励……


先要“对症”才能“下药”,而且别想着一副药下去就好了,医生开药一般还说先吃个三五天再复诊是不是?


某种意义上说,育儿书的有用与否确实跟用的人有关,跟有没有用好有关。


...


02.完成胜过完美。


我也看过很多育儿书,在我儿子上小学之前,我自诩一定能做个不吼不叫的妈妈,可一年级开学没两个礼拜我就破功了,现实很打脸。


以前我也信奉“多讲道理,道理讲通了孩子自然会听。”


现在,讲道理太慢了啊!


我每天六点半到家,吃完晚饭最快算七点吧,儿子一年级,作业不多但也不能完全独立完成,很多复习阅读要家长带着做,加上我家那个小磨蹭,最快做完也要8点了。然后,我儿子每天睡觉前一定要听故事,还要给他洗澡睡觉,他9点睡觉,时间进得如同打仗。


于是,我现在也开始对我儿子说,“好了,别问那么多为什么,我说什么你就照做,快点吧……”


...


以前,我也觉得育儿书上说的“不要小孩子考好了就给太多物质奖励,随着孩子长大,总有不满足的一天”很正确。


现在,我发现物质奖励是对我儿子促动最大的,我苦口婆心给他讲“学习的重要性”,不如跟他说一句“你下次考好了妈妈给你买玩具”来得有用。


从这个角度来说,育儿书真的是无用的,因为现实生活不可能跟书上写得一模一样,就算一样,你家娃的反应也可能让你跌破眼镜。


...


完成胜过完美。


这句话是face book的CEO谢丽尔·桑德伯格提出来的,作为一个事业成功的女性,她也养育了儿女,我理解她的意思是说,如果实在要兼顾家庭和事业,那么,先完成,再追求完美。


我觉得同样可以用在育儿和看不看育儿书上。


育儿书不是用来告诉你怎么完成教育孩子这件事,因为不用教育你也必须要完成,育儿书只是让你在完成的基础上,让你思考如何优化你的下次完成计划。


如果你真的觉得疲于应付,那就先把育儿书丢一边,先完成自己的育儿基本任务,保证及格分也好过不及格。


...


03.育儿书不是管孩子的,是管大人的。


其实,我是赞同“育儿书有用”这个观点的。


但我觉得,育儿书的有用不是说能不能改变孩子,是能改变作为家长的自己。


育儿书的作用有三:


第一,让父母们知道这个世界上不是只有一种教育方式。


不看育儿书,我可能还不知道父母也分类的,有权威型的父母,有放纵型的父母,有民主型的父母。每一种父母的养育方式都不一样。


就拿我自家来说,我比较倾向于做民主型的父母,但我先生就更倾向于做权威型的父母,因为他觉得男孩子还是要管得更严厉一些。


...


第二,让父母们参考对照,反思自己以前的行为。


倒不是反思自己,就是自己以前做的一定是错的。


即便是育儿书中讲到的同样的方法,也不见得适用所有家庭,所有孩子。


作为父母,要反思的更多的应该是能不能用更好的方式,将亲子关系变得更好。


第三,让父母知道补救措施。


我觉得,这一点是我读了很多育儿书后最深刻的感悟。


说实话,在孩子调皮捣蛋,成绩不好,做错事的时候,能真的次次忍下来的父母,我相信有,但凤毛麟角吧。


说从来不吼孩子的父母,要么是骗人的,要么是那孩子就是所谓的“别人家的孩子”。


很多家长可能都会陷入“不吼自己忍不住,吼完了后悔,发誓下次不吼了,下次依旧重复前三项”的僵局。


...


对孩子大吼大叫,甚至动手,应该普遍的家长们也都认为是不好的,会破坏亲子关系的。


育儿书教会我们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当你真的做出那些不利于亲子关系的行为后,要知道去弥补,以及如何去弥补。


比如说,上周因为我儿子没考好,我吼他了,晚上也没理他,但第二天我还是找到机会跟他说,妈妈很爱你,就算凶你的时候也爱你,只是那时候的爱就像是气球突然漏气了,不过很快就可以再吹起来的。


我儿子听到后笑得合不拢嘴,用手比划说,“那是不是本来这么大,忽然变这么小?”


我说“是的,本来很大很大,然后忽然就变成了一丢丢大,但很快又变成了很大很大。”


...


结束语:


《孟子》中有句话,“尽信书,不如无书。”意思是,读书不要拘泥于书上或迷信书本。


刘向说过,“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正如梁文道说过的,”读书到最后,是为了让我们更宽容地去理解这个世界有多复杂。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何尝不是如此。


看育儿书,如果抱着能立刻、一定可以解决孩子不写作业、孩子不认真、孩子哭闹等等情况的想法,那可能“遍尝百草”也不见得找的到药。但如果抱着让自己更宽容地看待问题的想法,或许能柳暗花明。


育儿书就是喝鸡汤?


鸡汤不是药,治不了病,但补得了身。



*作者简介:三月古木,优质情感领域创作者,一个愿意写点心情故事、亲子教育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