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燕云十六州,是北宋灭亡的主要原因

1127年1月9日,金兵攻破北宋都城汴京,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二帝,金太宗下诏强行脱去二人龙袍,废为庶人,北宋灭亡。

从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到1127年靖康之难北宋灭亡,北宋在中国历史上总共传承了168年。对于一个强盛的中原王朝,为什么会在短短的2年多的时间里就被金朝灭掉,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当然,一个王朝的灭亡原因很多。北宋的灭亡有军事层面的原因,也有外交层面的原因,还有国家统治者腐败的原因。

军事上北宋要比当时刚灭掉大辽的金国弱一些;

外交上北宋与金国签订“海上之盟”联合灭掉辽国,三足鼎立变成金国独大,也是一次外交的败笔;

统治者宋徽宗醉心玩乐,吟诗作词,修建园林,约会李师师,疏于朝政,也是北宋灭亡的一大原因;

当我读遍北宋史,细细思索之后,突然发现这些都不是北宋灭亡的主要原因。北宋灭亡的主要原因,或者说根源在于我们所熟悉的一个地名——燕云十六州。

本文将分析下个人的观点:燕云十六州,是北宋灭亡的主要原因。



燕云十六州,中原王朝的北方屏障

中国历史上的各朝各代,除了元和清是北方游牧民族建立的,其它王朝总是回避不了一个关键的问题——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

北方游牧民族对中原的侵扰,这个问题从有文字记载的商朝就存在。秦朝的祖先嬴氏家族就是商王朝派去西北对抗从戎部落的,到后来战国时期北方的赵国,燕国,主要目标也是北方,万里长城最早就是战国时期的赵国修建的,后来秦国统一六国后在赵长城的基础上修建了万里长城,明朝为了防御满族的入侵,修建了明长城等。

所以说万里长城就是一条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民族抗争的见证者。

包括我们熟知的汉武帝北击匈奴,唐太宗击败匈奴,赵匡胤抗击辽国,朱元璋八次北伐元朝等,无一例外的是为了保证北方边境的安全。补充阅读:赵公明财神庙!

这些对北方游牧民族的战争,或者说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民族争夺的焦点就在燕云十六州一线。谁控制了燕云十六州,谁就掌握着战争的主动权。燕云十六州的地形决定了退可守进可攻的战争策略,万里长城也是沿着燕云十六州的北段修建的。

所以说,燕云十六州,是中原王朝在北方边境的一个天然屏障。

北宋,从未有效控制燕云十六州

燕云十六州的重要性,北宋皇帝当然心知肚明,问题的关键是北宋从来没有完全控制燕云十六州,因为北宋建立之前燕云十六州就送给辽国了。

公元936年,中国后晋的开国皇帝石敬瑭(后唐河东节度使)反唐自立,自立后担心打不过后唐,于是向契丹求援。让契丹出兵保护后晋,并甘愿做辽太宗的儿子。当然辽国是要受保护费的,代价就是燕云十六州。938年,石敬瑭按照契丹的要求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这个小皇帝为了自己的一时安稳,让后来的北宋长期处在北方辽国的威胁之下。

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由于畏惧聊的强大,也是制定了先南后北的统一路线,统一了南方的南唐、后蜀、南汉、吴越之后,最后才在979年由赵光义统一了北汉。

实际上北宋从来没有完成统一,恢复晚唐时期的版图,缺少的最大的一块就是燕云十六州。

燕云十六州成为悬在北宋头顶上的一把利剑,一直威胁这北宋北方边境的安全。不是北宋不想统一,而是北宋所有的统一战争均没有奏效。

燕云十六州,北宋武力不能逾越的界限

北宋对收复燕云十六州曾做过多次的尝试。

979年,赵光义收复北汉之后,想一鼓作气收复燕云十六州,但在高粱河一战中宋军被辽军大败,赵光义也中箭负伤,差点成为辽兵的俘虏。

986年,宋军趁辽国政权更替,内部不稳之际主动发起进攻,派出三路大军意图收复燕云十六州。这时候辽圣宗耶律隆绪只有14岁,萧太后掌权。不料,这个萧太后是个厉害的角色,亲临幽州督战,击败北宋东路大军,然后又对中路和西路宋军展开反击,收复了之前被宋军攻占的蔚州、飞狐、寰州、朔州等地,并俘虏了宋军西路军大将杨业(杨家将中杨继业的原型)。

北宋的第二次收复燕云十六州失败。

之后的近20年,北宋主要以防御为主,辽国多次进攻北宋,互有胜负,谁也没有能力彻底击败对方。1005年,宋辽双方签订了澶渊之盟,辽宋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宋辽以白沟河为边界。宋辽之间再也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战争,相对和平的共处了100多年。当然,燕云十六州依然掌握在辽国的手中,北宋政府也打消了武力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念头。



金国的崛起,给了北宋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幻想

金国是女真部落建立的国家。1115年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各部落后称帝建立。金国建立后,就对平时剥削他们甚多的辽国展开了反抗。对金而言,辽国还是比较强大的,有个帮手总是好的,所以他们开始派出使臣想要连宋抗辽。

对于北宋,面对金国的联盟请求,君臣也做过很多次的讨论。一方面担心灭辽后金国太过强大,没有辽的屏障对北宋更不利;另一方面,北宋的很多大臣又看到了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希望,觉得这是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最佳机会。

金国当然知道北宋君臣在想什么,答应灭辽后将燕云十六州归还北宋。就这样,欲望战胜了理智,北宋答应出兵进攻辽国,双方于1120年签订了海上之盟。

盟约内容:金取辽中京大定府,宋取辽南京析津府,辽亡后,宋将原给辽之岁币转纳于金国,金同意将燕云十六州之地归宋朝。

燕云十六州,成为宋金战争的导火索

在宋金两军的夹击下,昔日强大的辽帝国轰然崩塌,接连被金军打败。

1123年四月,金方将已经攻占的燕京及所属九州中的西部六州归宋。把这些土地还给北宋,当然是为了换取北宋出兵,对辽国做最后的一击。

1125年,辽灭亡。

辽灭亡后,北宋想按照盟约的内容讨还燕云十六州剩余的部分。但这时候金国君臣不想给了,因为他们也知道这块土地的战略意义太大了。

剩余的不但不想给,先前已经给北宋的几个州他们也想讨回去。当然,他们不会伸手去要,要北宋也不会给。

于是,他们寻找对宋发动战争的借口。

《金史·宗翰传》中有一段记述:

宗翰复奏曰:‘先皇帝征辽之初,图宋协力夹攻,故许以燕地。宋人既盟之后,请加币以求山西诸镇,先皇帝辞其加币。盟书曰:无容匿逋逃,诱扰边民。今宋数路招纳叛亡,厚以恩赏。累疏叛人姓名,索之童贯,尝期以月日,约以誓书,一无所致。盟未期年,今已如此,万世守约,其可望乎。且西鄙未宁,割付山西诸郡,则诸军失屯据之所,将有经略,或难持久,请姑置勿割。

写的很清楚,金将完颜宗翰权皇帝不要给北宋燕云之地,理由也帮皇帝想好了,那就是北宋违约收容辽国逃亡的将领贵族。并且还告诉金帝燕云之地的战略价值太大了,一旦给了宋,或许对以后的战争不利。

战争的借口很快到来了。

1123年11月,金军击败辽军,辽将张觉跑到已归还北宋的燕山府,被北宋藏了起来。虽然后来北宋杀了张觉,将首级送还给金,但在金国看来已是违约在先。

1125年8月,金军以北宋藏匿金朝叛将一事为借口,对北宋发动了第一次进攻。



两次汴京之围,靖康之难,北宋灭亡

东路军完颜宗望率军8万自平州(今河北秦皇岛市卢龙县)攻燕山府(今北京西南),然后一路南下打到北宋都城汴京。

西路军由左副元帅完颜宗翰则率军6万自大同攻太原,但一直没有打下太原。这样北宋的西路军得意驰援汴京,解了第一次汴京之围。

第一次汴京解围之后,北宋方面依然没有引起教训,做好防御,积极备战。这给了金国第二次机会。北宋做事情很可笑,他们得知金国以萧仲恭使宋,耶律余睹监军。宋钦宗认为此二人都是原辽国贵族,可诱而用之,以蜡丸封了一封书信让萧仲恭送耶律余睹,使为内应。萧仲恭忙跑回金国见完颜宗望,以蜡丸书信献之。1126年8月,完颜宗望以此为由再次集合军队重新伐宋。

这次金军依然兵分东西两路,完颜宗望率8万东路军沿着第一次的路线南下,完颜宗翰率西路军进攻太原,区别在于吸取了第一次没有攻下太原的教训,将西路军的人数增加了一倍,5万大军围攻太原。剩余7万大军绕过太原,直取汴京,15万大军在汴京会师。

靖康之难发生了,辽军第二次攻陷了汴京,虏获了徽钦二帝,北宋灭亡。

总结

我们分析北宋灭亡的原因发现,金军两次兵临城下,其主要的原因是无险可守,让金军轻易的攻破宋军防御,打到都城。

燕云十六州对于中原王朝而言,是一条天然的战略防线,有了这条防线就有了对抗北方势力的资本,就有了战略的纵深,可以赢得发动全国之力应对入侵的时间。

对于北宋,从建立之初就没有能够收回燕云十六州,北方的势力总能够凭借燕云之地防御宋军的进攻,也同样以燕云之地为进攻北宋的前沿阵地。

所以说,北宋在与辽和金的对抗中一直处于劣势,最关键的因素就是一直没能控制燕云十六州之地,北宋的灭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燕云十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