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备为何没得天下?看刘邦成功的原因就懂,他的三人团缺了一个半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

​这是在大汉帝国稳定以后,刘邦对群臣所说的话,道出了自己为何能够完成从布衣之身到开国皇帝的飞跃,主要原因便是自己得到了一个强大的“三人团”,张良擅长战术谋略,萧何擅长治理国家和供给后勤,而韩信则是擅长领军打仗,可以在前线战场上所向披靡。

刘邦本身的实力远远不如项羽,但是由于在谋划、后勤、军事三个方面,都有着当世最为杰出的人才帮助,他最终于公元前202年成功地登基称帝,创建起了强大的大汉帝国。

...

后来汉朝走向崩溃,东汉末年的刘备雄心勃勃,年少时候就有着“我要乘坐天子羽车”的雄心壮志,尽管在社会上碰壁了很多次,但始终没有放弃,他很显然是以自己的先祖刘邦为榜样的。而当时的人们以及后世的史学家,在说起那段历史的时候,也全都有意识地将刘备集团与刘邦集团相提并论。

...

陈寿在《三国志》中写道:“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刘备的志向远大,个性勇敢坚定,同时又心存仁厚,能够清晰地分辨出人的能力与格局,将不同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简直就是有着刘邦那样的帝王风度与英雄气概。

这是非常明显的,将刘备比作了刘邦,而刘备自己本人当然不好意思这么说,尽管他的行动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刘邦的影子,也是出身很薄弱,但是能够创建起自己忠心耿耿的班底,哪怕历经很多次失败,依然在等待着最后的绝地反击。

...

不过他下面的人可以进行类似含蓄的表达,在建安二十年(215年),原本为一方诸侯的马超因为被曹操打败,而跑去投奔刘备,并且很快就帮助刘备夺取了成都城,由此得到刘备的信任与重用。

镇守荆州的关羽听说大哥刘备又收了一名小弟,并且这个新来的以前还很厉害,曾经差点打败曹操,在江湖上的威望很高,大概是担心自己的地位会受到影响,他就写信给诸葛亮,问谁能够与马超的才能相比。

...

关羽虽然没有明着将自己与马超进行比较,但是诸葛亮那种人精怎么可能听不出其言外之意呢?心中透亮的诸葛亮很快就写了回信,表示:“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

这封回信很厉害,先是捧了马超,说他文武双全,雄杰的气魄远远超过一般人,算得上是当世豪杰,是是黥布、彭越那样的存在,足以与张飞并立,这就又把张飞给捧上了,但最厉害的是后面那一句,不过他虽然厉害,但还是比不上关将军您那样绝无仅有的超世之才。

...

在这封回信中,诸葛亮将马超、张飞比作了黥布、彭越,黥布与彭越是刘邦麾下极其厉害的将领,他们二人与韩信并称为“汉初三大名将”,而韩信则是三大名将之首。诸葛亮说关羽比相当于黥布、彭越的马超、张飞更厉害,那就很明显是将他给比作了韩信。

既然刘备麾下有着韩信、黥布、彭越这样的人物,那么诸葛亮将其当作刘邦的意思也就很明显了,只是刘邦在多次失败后,最终在52岁成功登基称帝,并且基本平定天下,而刘备则在60岁登基称帝,至死只是割据一方,为何他就没有像刘邦那样一统天下呢?

...

其实看刘邦成功的原因就懂,与之相比,他的三人团缺了一半,也就是说要少了一个半人,刘邦在军事、谋略、后勤方面都有当世最为杰出的人帮助,刘备则并非如此。

在军事方面,刘备有作为心腹将领的关羽,凡是棘手的大战几乎都会派关羽出马,而关羽的军事水平自然也不低,但是与韩信比起来显然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在“开国三人团”中只能算是半个人,但关羽大概是收到诸葛亮的回信以后,就真的把自己当成了韩信,结果引发了蜀汉的由盛转衰。

...

关羽于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带着荆州兵北伐,水淹于禁七军,威镇整个华夏,吓得曹操差点迁都,恍惚间确实是有韩信的风采,然而没多久就被东吴给抄了后路,最后极其凄凉地败走麦城,失去了整个荆州。

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倾国之力发动夷陵之战去攻打东吴,结果大败亏输,蜀汉元气大伤,最后诸葛亮勉强支撑而无力回天。

...

刘备的“开国三人团”应该是诸葛亮、法正、关羽,诸葛亮治理国家负责后勤的能力是最强的,军事能力尽管也能够压司马懿一头,但在他所有的能力中并不突出,他的后勤能力绝对算得上是萧何级别;法正的谋略也很强大,刘备之所以能够成功入主益州,法正功不可没,但是法正英年早逝,刘备在谋略方面失去了一个人,在军事方面又只有半个人,那他没得天下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参考资料:《史记》、《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