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知识科普:关于抽象画?看不懂、不好看、我也行

关于抽象画,大部分人表示“看不懂”、“不好看”、“我也行”……

可人家自100多年前登上绘画舞台后常年都是展厅宠儿,拍卖骄子。又有人说“炒作”、“洗钱”——这里面不仅是吃瓜的,大部分“画画的”也get不到抽象画的颜。


但其实你早就能欣赏到抽象画的美,不信?


什么是抽象画?


抽象画自古就有

只是并没有形成“抽象画”这一概念

...

书法就是抽象画的一种,字写得好的,可以看作抽象画的造诣高。


...

此外,日常用于生活里的各种装饰图案,也都是抽象画。——有画出具体对象的除外。

日常商品运用的抽象画,会选择漂亮、好看的图案,让更多人好感度高,所以基本不会有人觉得“看不懂”、“不好看”。


但是走到审美顶端的那些人,根本不会满足于这种最低限度的“好看”。正如具象(写实)绘画需要审美,抽象绘画更是审美的大比拼。


>>>

抽象画审美的诞生


西方绘画最早的作用是记录。我们知道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甚至可以以假乱真。以前的画家其实是充当了照相机的作用,他们可以事无巨细地把对象用画笔表现出来。

...


▲乔托 记录耶稣被放下十字架的场景▲


乔托是比达文西更早的画家,看得出来在尽力画得更真实,去再现现实中看到的样子:明暗磨得油光水滑,画面各个部分被事无巨细的清楚刻画,不过看起来特别——


死板


那时候画面的表现力和艺术性,我想,大概,是靠艺术家的天赋吧……


...

▲达文西 运用渐隐法表现人物神韵▲


达文西就是极具天赋的艺术家,不仅能把对象绘画得更真实,甚至发明了渐隐法,让嘴角和脸颊边缘逐渐模糊。

从这时候起,绘画逐渐转变,人自身的参与多了起来。到文艺复兴末期,有画集开始不在将画面磨光,而是选择保留下一些画笔在画布上运动的痕迹。

但其实这个时候依然是写实、具象的。


伴随着摄影技术的提高,画家就有点尴尬了:再像,还能比照片更像吗?

于是画家们开始纷纷找出路了。比如莫奈、梵高…


...

▲莫奈 笔触占据整个画面▲


...

▲梵高《星空》▲


他们都不会追求像不像,而是通过画来表达个人思想和情感。


毕卡索一生的绘画风格很多,这篇文章我只提一下他的立体主义时期。

...

▲毕卡索《弹曼陀林的女人》,1910年▲


这幅画看起来非常抽象对吧,那为什么毕卡索是“半抽象”的立体主义而不是纯粹抽象呢?

因为严格来讲,抽象艺术绘画是纯粹的构图和色彩,然而毕卡索是在抽象的原则和基础上加入了具象元素。

我们依然可以从他的画里找到一个人、一头牛、一个太阳,但是真正的抽象画是没有这些的。


毕卡索自己很鄙视抽象艺术,他说:


毕卡索

...


“抽象是一个无厘头的谬论!当你处理几个相邻的颜色,在空间中描绘线条,却又不指向实物的时候,你充其量也就是在做装饰。”


“并不存在抽象艺术。你必须从某样事物开始,然后你才可以移除所有现实事物的样子,这样就不存在任何危险了,因为事物的概念已经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他否认“主题不存在”的画,也就是否认纯粹抽象,因为纯粹抽象绘画是没有主题的。

“你可以创作出5万张抽象画,或在绿色的画布上创作滴色绘画——那又怎样?在这种情况下主题就是绿色!画总是存在主题的,抑制主题或者假装掩饰它都是个笑话,那是不可能的。这就好像人们说’你就当我不存在一样‘,谁办得到你的?!“


...

▲毕卡索《格尔尼卡》,1937▲


这幅控诉战争暴行的立体主义巨作是最能代表毕卡索的作品之一。他的绘画风格摒弃了传统美学观和艺术观,开创了审美趣味的新时代。他不仅改变了现代绘画的发展方向,还解决了20世纪工业产品的设计难题。他的艺术承上启下、意义重大;他的创造力和艺术冲击力无人能及。

虽然毕卡索不认同抽象,但他的立体主义是将各物体间的结构关系连接起来,把几何形状强加在事物外观上,和抽象主义一样不主张再现性。这为真正的抽象主义奠定了基础,伟大的康定斯基蒙德里安正是接受了毕卡索的立体主义熏陶后才成为了真正的抽象大师。


抽象艺术其实并非是一个单独派别的名称,而是包含了很多画派。


>>>

抽象画派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① 一类为热抽象;

也可以称其为抒情抽象,也称“感情的抽象”,从艺术形象上看是点、线、形、色无规律地组合,或随意挥洒构成的作品。造型偏于繁复,画面比较杂乱,色彩起着重要作用,且有较强的运动感。以康定斯基、波洛克和德库宁为代表。


其中,康定斯基是真正的抽象派鼻祖

...

▲康定斯基 《描绘大洪水》▲


好的,是的

我知道你们还在幼儿园的妹妹就能画出来

...


抽象画的诞生是一个偶然:

一天,康定斯基外出后在傍晚回家,光线模糊中发现自己有一张画美丽得不可方物,定睛一看,原来只是一张风景画放倒了。

他大感意外,原来没有形体的束缚,画面能呈现出格外的美感。于是此后,他甩开了画笔和颜料,画里面再找不到具体的形。

...

▲《巴伐利亚之秋》,1908▲


可以看出1908年的《巴戈利亚之秋》,康定斯基的画风还不是抽象,还属于表现主义。

接着,“对象”在他的画中不知不觉地消失了,他强调任何元素、色彩都要源于内在需要。他的画开始被错综复杂、充满神秘感的抽象符号所替代,绘画的过程与技巧变得微不足道,他认为抽象绘画对于非物质世界有着最高层次的内在认知,曲高和寡、识者不多。

他抛弃物质—追求音乐感—提炼内在的声音与生命—融合宇宙


...


▲《构成 第七号》,1913▲


《构成第七号》:初看迷乱,细品可以感受到丰富的构图技巧。无数的重迭与变化交织在一起,每一个形体都有着自己的法则;每一个法则又在整体中发挥着强大的冲击力,使画面充满律动感,如同一部宏伟的交响乐。较为突出的是画中央的黑点与细线,它们牵动着整个画面的色彩,有很强烈的倾向性。


...

▲《构成 第八号》,1923▲


《构成第八号》:可以看出与之前的作品不同,他放弃了早期自由随意的、边界模糊的抽象形式,转而呈现与相邻图形有着明显的分割界限。根据心理学原理,可以赋予画中元素相应的象征意义:画中的锐角是尖锐的、富有运动感的特征。其中两个像金字塔的角统治着画面,让零碎错杂的线与色块有了稳定感和整体感;其余的角在画面里相互影响、彼此对立冲击,是为了寻求一种灵活而开放的构成表现。横线表示冷;竖线表示热;各种色块表示各种情感的交集。左上角的圆是许多对立的融合,它集合向心与离心于一体,并使之平衡,代表每一个宇宙中协调的圆圈。画中线的灵活组合、线的波动、线的粗细变化就像音符一般,具有音乐意义。


...

▲《红·黄·蓝》,1925▲


《黄·红·蓝》:这幅画是对康定斯基艺术理论的最好诠释。他试图把抒情和几何抽象结合起来,在几何构型中填满明亮的光与柔和的色彩,使抽象绘画富于激情和想像。抽象艺术本来就是捉摸不定的意念图案,所以,面对《黄·红·蓝》时,最好的办法就是放弃无谓的猜测、揣摩与思考,在色彩、线条的舞动中,尽情体会艺术的纯粹与美丽。


② 另一类为冷抽象;

也可以称其为几何抽象,是“逻辑的抽象”,从形象上看趋于简单化、规律化,画面单纯,充斥着大色块、几何形,具有现代和谐感,在多数作品中的形式构建非常严谨,显得安静、理智。以蒙德里安、罗斯科和马列维奇为代表。

这其中,蒙德里安是“风格派”几何抽象创始人


...


...


...


...


...


▲蒙德里安:《构图》系列▲


是的,就是你家被子上的方格子

...


这些几何抽象的作品,是蒙德里安平衡了力学之后的“纯粹造型”,是“脱离外在形式,追求绝对境界”的代表作。这里面能看出来的无非是直线和直角、三原色、白灰黑,但当有限的图案意义与抽象相结合,便构成了自然本身、体现了自然力量。

矩形与方形的色块被横竖的粗线隔开,这些黑的交错形成了对立的等式,传递出平衡与稳定的状态;而粗细适中的黑线本身,在视觉上带给人一种深邃的神秘感,虽然只是一幅画,但却表现出整个宇宙的秩序与和谐。

这就是抽象艺术中的新造型主义,通过这种绘画方式,将自然界的丰富多彩压缩为有一定关系的构型。艺术在这种手段下如同数学一样精确地表达宇宙的基本特征,传达出宇宙的高度神秘感。


虽然与康定斯基的表现手法不同,但二位具有同样的精神:和谐与平衡。康定斯基与蒙德里安,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人类精神:极度奔放与高度容忍


...


抽象画的诞生是偶然,但也是审美发展的必然:

绘画的发展是从对自然之物的描绘到内心之物的表达,而抽象画就在这道这条逻辑的尽头。

它的存在是回归到绘画本身,也就是不再去画其他眼所见的对象。

抽象画的审美创建在具象画之上,只有将传统的绘画方式画到一定程度,并且达到一定的审美高度,才能够真正体会到抽象画之美。


...


>>>

我们能从抽象画中解读出什么?

在这里,我建议各位可以将这些绘画通感为纯音乐,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有的绘画一腔一调,规规矩矩,干干净净如同小提琴曲或钢琴曲,有的画曲调激烈,像Rap或者摇滚一般。艺术家就是希望能让绘画找到类似的感觉,能够脱离传统的写实和具象。

不要让作品的经济价值和其社会价值来干扰你的欣赏和创作。当你喜欢的时候,你的第一感受即成为作品的一部分(当然你的讨厌也是)。当你看到这些作品时,请跳出常规的观念束缚吧!

艺术是感性的,去“感觉”它吧,而不是去‘解读”它。


*素材来源于网络,侵删


#留言互动#

对于抽象画,你怎么看呢?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