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丨航天驭星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加快全球化航天基础设施建设
[ 智能网导读 ] ​6月1日,中国商业卫星测控企业航天驭星宣布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上海华强资本领投。此前航天驭星已获得创新黑马、明势资本等头部机构投资,这是航天驭星继亿元级A轮融资之后,半年内再获资本青睐。 航天驭星,卫星测控,测控网,地面站

作者:张继文,图片来自“特定授权”

撰文丨张继文

编辑丨唐钰婷

6月1日,中国商业卫星测控企业航天驭星宣布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上海华强资本领投。此前航天驭星已获得创新黑马、明势资本等头部机构投资,这是航天驭星继亿元级A轮融资之后,半年内再获资本青睐。本轮过后,航天驭星累计融资额已超2亿元,融资总额继续领跑国内商业卫星测控企业。

据悉,本轮融资主要用于海外卫星测控站的建设与卫星测控云平台的构建。

航天驭星成立于2016年,是国内较早从事商业卫星测运控及数据服务的民营企业。其业务是面向全球用户提供包括多功能测控地面站、星上测控数传设备、基带等星地通信设施设备、卫星测运控、火箭测控、卫星在轨碰撞预警、遥感卫星定标等航天器在轨综合管理和卫星应用服务一站式解决方案。

如何做到逆势融资?

突如其来的疫情在短期内影响了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也让资本市场更加理性。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航天驭星为何依然能够获得投资人青睐?

本轮融资领投方上海华强资本表示:“商业航天的发展前景无限,作为测控赛道的领军企业,航天驭星团队能够深刻理解行业本质,能够抓住基本问题谋篇布局,极具战略眼光,值得期待。”

2020年以来爆发的新冠疫情如同一场突击测试让很多企业措手不及,而航天驭星则交出了一张满意的答卷。耀眼成绩背后是航天驭星市场、服务、技术、资金和管理综合实力的体现。

航天驭星累计融资已超2亿元,同时得益于管理团队在成本控制方面的极限化管理,公司运营资金充足,中长期内不会面临生存压力。

此外,航天驭星的抗风险能力也很强。一方面,航天驭星在2019年下半年储备了大量的市场项目,今年一季度合同额和营业收入增长率均超过100%;另一方面,航天驭星的测控网设备做到了自动化运行。疫情期间,航天驭星对长管的20颗卫星所有任务圈次进行了异站、异地备份,并进一步确保了卫星的正常工作。

如此一来,航天驭星不仅可以为客户提供及时、可靠的任务保障服务,还可以极大地降低疫情对公司业务的影响。航天驭星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赵磊表示:“虽然疫情短期无法结束,但我们相信2020年航天驭星的业务还会再上一个台阶,继续扩大在业内的领先优势。”

做好国际化

卫星测控业务需要遍布全球的卫星地面站来支撑。这些分散在全球各地的卫星地面站网,在法律许可、频率占用、系统稳定等方面面临较高门槛和壁垒,是商业航天最核心的地面基础设施,也是包括互联网卫星星座等应用落地的关键环节。

自成立以来,航天驭星便致力于打造全球领先的航天器在轨综合管理与卫星应用服务平台。为了更好地服务卫星,航天驭星积极布局,成为国内地面站网资源分布最广、设备最全的民营企业。

截至目前,航天驭星分别在北京、宁夏中卫建建设了专业的商业卫星测控指挥中心;在新疆、宁夏、黑龙江等多个地方建有商业卫星测控基地,配备了26台套设备,可覆盖S、X、L、C、Ka、UHF和VHF多个频段、3米至13米多个口径。

在海外,航天驭星与国外友商合作,将“驭网”覆盖范围扩大到了亚洲大部分地区、欧洲全境和南美部分地区。据了解,欧洲、南美、非洲和大洋洲的十余套地面站也在积极建设中。

赵磊介绍道:“2019年,航天驭星已建成覆盖全国的商业卫星测控网。今年,在地面站网布局方面,航天驭星主要工作是国外建站。我们今年共投产超10套地面站,计划在全球布局。但目前受疫情的影响,我们预计最终能建成的数量会略有影响。”

目前,中国的商业航天产业发展活跃,加之中国拥有强大的经济基础,中国商业航天公司应把握当前的机遇,积极走向国际市场。不过,航天企业“走出去”还需要解决很多问题,其中最麻烦的问题是:国外多数国家对于航天产业的相关政策并不明确。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航天驭星聘请了多个专业的优秀律师团队协助开展工作,不断梳理和消化当地的法律法规,花费了大量时间。”赵磊说。

目前,航天驭星已与数家国外用户签订意向合同,2020年将会有进一步突破。同时,航天驭星与国际友商如KSAT、SSC、AWS等都建立了广泛的业务合作关系,共同为国内外商业卫星公司提供服务。

构建卫星测控云平台

在国家层面,卫星互联网被纳入到“新基建”范畴;在资本市场方面,虽然疫情带来的影响还未结束,但多家商业航天企业依然完成了融资。毋庸置疑,2020年将是航天的超级年。

“卫星测控的本质是通信,是卫星的数据中枢。当前测控站网资源的缺乏,严重影响了卫星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随着卫星数量的激增,地面站网资源不足的问题会更加突出。”赵磊介绍道。而覆盖全球的商业卫星地面站网,可以很好地解决商业卫星在轨管理与应用的瓶颈问题。

分布广泛的卫星地面站可以为客户提供不间断、全天候的测控服务,极大提高卫星使用效率。因此,航天驭星在海外建站的步伐加快。同时,航天驭星意识到,云测控是商业卫星测控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

为此,航天驭星基于商业云资源构建了测控云平台,为商业卫星提供云测控服务。在这一领域,亚马逊也有相应布局。2018年,亚马逊发布了AWS Ground Station项目,计划在全球建设12个标准化卫星地面站,为商业卫星提供地面站分时租赁服务。这种基于云的服务,能够让用户通过登录AWS网站操作地面站,接收卫星数据,并直接将数据存储在AWS的云上。

与亚马逊不同的是,航天驭星拥有分布更广泛、数量更多的地面站。同时,航天驭星已经服务了44颗卫星,并积累了丰富的工程化经验,服务更完善。

“在云测控方面,我们基于自建的大规模地面测控网基础设施,充分利用商业云技术的算力和存储支持,将卫星地面站资源虚拟化,打通‘星-地-云’数据传输通道,为用户提供更高效便捷的商业航天数据云平台。”赵磊说。

 从地面站部署到云平台搭建,航天驭星不断完善自身业务能力。未来,航天驭星将不断加大全球化商业航天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布局,利用自身技术和业务优势,构建云测控平台,广泛服务于各大卫星运营商和应用商,丰富行业可能性,赋能卫星,服务百业。

本文来源于智能网,原创文章,作者:张继文。转载或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