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的药品零售走向
[ 智能网导读 ] 在传统河道奔流不息20年的药品零售,终于在疫情的催化之下加速改变了它的流向。 医药,医药,药店,疫情 图片来自“Unsplash”

【编者按】通过数字化转型,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运营体系,实现线上线下的规模化扩张,才是未来的领先企业。这是以5-10年为约的长跑,新冠肺炎疫情打响了发令枪,芸芸众企站在新赛道的同一起跑线上,谁先跑通了模式,谁就跑赢了未来。

本文发自中国药店,作者为郝岚;经智能网大健康编辑,供行业人士参考。

在传统河道奔流不息20年的药品零售,终于在疫情的催化之下加速改变了它的流向。

突如其来的疫情使药店业承受了极大的压力,但也使整个行业的发展方向更见明晰。如果把疫情的影响分为短期影响和中长期影响,药店企业的任务就是:短期保生存,控制库存,保现金流;中期保增长,向线上要增量;长期保可持续增长,数字化转型,线上线下一体化,确立新零售时代的竞争优势。

疫情对药店业的短期影响已经显现:

品类影响:

据瑞商网等机构统计,1-2月份,除口罩等防疫用品短期内爆发之外,为春节备货的滋补保健礼品类全线滞销;预防养护类品种只有维C销售增长,其他提高免疫力类产品均在下降;发热、咳嗽类药品限制或禁止销售后全品类环比下降25.84%,同时带动儿科品类销售下降,发热药物部分销售向线上转移......

客流影响:

发热、咳嗽类药品限售对80~90后顾客的影响最大,药店消费主力年轻女性顾客也在下滑,转而线上购买;老年顾客的消费被疫情严重遏制,慢病顾客被线上处方药的销售所分流。

渠道影响:

药店通过电商和社交渠道的在线销售也较平时有漂亮的增长,但这种爆发是“低起点”的,也是极端情况下的特殊表现,能否实现用户留存,形成长期优势,大多数药店都是没有准备的。

供应链影响:

疫情期间线下营销活动难以开展,而正处于烧钱扩大市场份额阶段的线上合作条件也较线下零售商更为优厚,顾客的线上转移,使越来越多的工业企业打消顾虑,开始或加码布局线上的合作,并成为其长期战略。

疫情的影响暴露了药店业严重依赖线下这一单一渠道的短板,在引流、商品、数字化营销、员工能力能方面的在线化建设迫在眉睫。

1、自主全渠道

仅仅依靠实体店这一单一的流量来源,即便门店再多,遇上疫情防控这样的风险,也是生存堪忧。有实力的药店要自主建设自己的线上渠道,多方引流:自营旗舰店、小程序、微信商城、直播等等。

2、与线上多平台合作

一种是利用大平台的流量实现销售增量,如融入第三方电商平台、外卖平台的生态中,既可以引流,又可以学习对方的线上运营经验。但实体店并不能将自己的线上能力完全依赖于平台,因为平台上的顾客并不在自己掌握之中;另一种是与健康医疗服务平台合作,如互联网医疗、慢病服务、智能穿戴设备、跨境商品、长尾商品供应等,获得资源赋能,形成自己的生态闭环。

3、全员营销

疫情期间,微信群营销、直播的风行,提醒药店店员的能力有很大的挖潜空间。借助CRM数据分析,精准营销、会员营销,向流失的慢病顾客提供到家服务、线上服务,守住核心顾客存量。

4、增量品类

一是疫情势必提高全民的预防保健意识,目前相关产品在线上线下都并没有呈现借势增长,意味着药店若能结合相关病程,加强预防、康复、养护品类的商品规划及营销拓展,这些弹性品类或会爆发出可观的增量;第二类增量来自于处方药,疫情期间放开了“互联网+”医保服务政策,多地上线了依托实体药店的“云药房”,与医保局的医保处方流转管理平台联通,线上下单、在线医保结算,为慢病患者续方配药提供“网订店取”、“网订店送”等服务。

疫情暴露了药店线上能力的全面滞后,也让全行业在加强数字化、在线化、新零售能力建设上达成共识。其中最重要的是,药店要有能力对自己的线上线下全域流量进行自主运营,自主运营的私域流量才具有长期价值。私域流量业已成为线上线下各类商业业态都在追捧的运营手段,好消息是,有众多的工具与服务供应商,帮助商家更好地实现私域流量运营;坏消息是,私域流量的运营主体众多,不止零售商,还有品牌厂商、电商、自媒体、KOL等等,你不做,你的私域就变成了别人的流量。

通过数字化转型,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运营体系,实现线上线下的规模化扩张,才是未来的领先企业。这是以5-10年为约的长跑,新冠肺炎疫情打响了发令枪,芸芸众企站在新赛道的同一起跑线上,谁先跑通了模式,谁就跑赢了未来。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智能网,经智能网授权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