蕴含人生哲理的散文

  人这一辈子,真的很短暂,千万别懂得太晚!太晚!太晚!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作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了《蕴含人生哲理的散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想了解更多的写作技巧请继续关注我们出国作文网的作文栏目。

蕴含人生哲理的散文【一】:问安

  彼时年少,不知前路何谓艰苦,于是对未来充满热情,希望,而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已经步入了大学,也渐渐的适应了这样的生活。但是以前的梦想啊渐渐的偏离了我的轨道,感慨岁月如刀,削平了我们的棱角。在茫茫人海中不卑不亢,小心翼翼的前行,再也不敢大声说出自己的梦想,为什么呢?怕自己说出来却又做不到,怕打自己的脸让别人嘲笑。

  当自己融入社会的时候,才能明白自己是多么的卑微,多么渺小。社会上的人,社会上的事,各色各味,但却都有自己存在的意义,平凡中也能包容住伟大,与其为了一个岗位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为什么不能安安静静选择做一个好人呢?以微尘的态度向世界问安。

  有人说我对生活没有理想,对未来没有希望,而我却是安然一笑,不愿再言语。感谢上苍多次让我与死神擦肩而过,让我对生活的挫折不再大惊小怪,对亲朋好友的关怀不再熟视无睹,对梦想的追求不在浅尝辄止。有些事情有舍未必有得,有些事情却甘愿取舍,有时候主宰一个人灵魂的不一定是利益,而是情感;影响一个人命运的不一定是理想,而是人性。

  我一直觉得理想这个东西人人都有,但却大部分人又都没有。鲁迅为救国人于水深火热中,先远渡重洋去日本学医,后又弃医从文唤醒国民的愚昧与无知。我从未觉得学医,从文,救国是他的理想,我更觉得是出于他的“人性”。正因为他有着对故土的留恋,对人民的同情,他才会做出弃医从文的选择吧!与其说救国医民是他的理想,倒不如说是来自人性的呼唤更为妥帖。

  我不愿提及理想,是因为理想太过遥远,太过崇高。国际共产主义伊始,不是以另创一方天地为目标,她是出于救民于帝国主义的侵略,让百姓安居乐业不受战争之苦罢了。无论这种理想是多么崇高,不可否认的是,这种理想的前提一定是充满“人性”的。我不敢去谈论理想这个东西,是因为她是纯净的,不受外物所玷污,不为为外物所改变的。理想,我不愿去提,我只希望自己能做到理想的前提就够了。

  前提是什么?就是人性。我没什么理想,就是想本着人性向世界问安。

  初入大学,当明白何谓大学?古意是聚集在特定地点传播和吸收高深领域知识的一群人的团体,今意是提供教学和研究条件和授权颁发学位的高等教育机关。这也就有人会这样认为:大学生,就应当遵守大学生的本分,为有一技之长,学之,用之。于古于今,此话似乎都合乎其意,但是这却不是我的大学。

  现在社会太过浮躁,无论是老师,学生,还是工农阶级,资产阶级,似乎更加热衷于在自身良好的情况下谋求更好的发展,于是就多了各种快餐式教育,各种为盈利不择手段的商业模式。所以说学习知识的前提也是先学习“人性”。

  关于人性,中国古代圣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孔子认为:人之初,性本善。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而荀子却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认为人本性恶,需要通过后天的行善,来改变人性。无论是性善论,还是性恶论,其目的是引导人修善,向善。

  随着社会的发展,功利的色彩似乎要遮住了人性,所以我认为一个人的理想是不应该与人性剥离开来的,人生若能体现出“人性”,便无憾了。那么所谓的人性具体指的是什么呢?为国家尽忠,为长者尽孝,为兄弟尽义,为朋友尽信,为陌生人尽爱心等。

  这是我对大学四年的规划,这是我正在做的事。记得上次学生会干部换届选举时,一位学姐讲述了自己去贵州支教的经历,让人不禁感动落泪。作为一个学生,至少她知道学以致用,去帮助他人,在别人做暑期工赚外快的时候,她在山区为学生默默奉献(资金是很大缺口,路费都是自己掏的腰包)一个人在不损害自己利益的情况下帮助别人可能很容易,但愿意付出金钱,精力去帮助别人的是最难能可贵的了,可能也是因为这一次演讲,让我觉得人生的意义不在于学位证书,而在于播种知识;不在于高官厚禄,而在于默默奉献。

  在大学也好,步入社会也罢。总需要满腹才华向自己的努力问安,需要一个健康的体魄向亲人问安;需要一颗爱心向社会问安,需要一颗赤诚之心向祖国问安。

  或许我的人生平淡无为,但我会本着人性,向世界问安!

蕴含人生哲理的散文【二】:生活的玫瑰

  生活,如果是一朵花,我想,她一定不如牡丹那么雍容华贵,不如玉兰那么纤尘不染,更不会如桃花那么多情浪漫。生活,如果真是一朵花,它应该是一朵玫瑰花。因为玫瑰有花也有刺,这,正是生活的滋味。

  同看一朵玫瑰花,人们的反应各不相同,对玫瑰花的态度,反应着各自不同的人生。

  有的人,看到花,心花怒放,为花的美丽陶醉,为花的香味沉醉,顿时觉得生活就是一片花海,他们在花中流连忘返,乐不思蜀,觉得生活是那么美好可爱,若来了兴致,还会情不自禁地把花摘下来,插在发上,可是,当他们摘花的时候,由于眼中只看到了花,没看到刺,手不幸被扎伤流血,疼痛不已,直到这时,他们才责怪自己粗心大意。这就象我们有些人,由于品质仁厚,纯朴,善良,把所有人都往好里想,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因此,往往被小人所伤,如东郭先生救了狼,如毒蛇咬了农夫一样,他们会后悔,会愤慨,但当伤口渐渐复原,它们照样还是与人为善,痴心不改,还是觉得世上好人多,生活很知足,很快乐,因为,他们丢不掉骨子里的善良。他们相信,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有的人,看到玫瑰花,也会在一瞬间喜欢,但他很快就发现了花下的刺,快乐的心骤然下降,他会想,这花虽好,但有刺可大为不妙,他的眼中一下从花上移开,只盯着那个刺,没完没了,竟忽略了花的存在。他为那个隐藏在花下的刺而惆怅,似乎这刺不是长在花枝上,而是长在他的心上。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人,任何事情,只看它不利的一面,就如那个老太婆,因为两个女儿一个卖伞,一个卖鞋子,晴天怕女儿的伞卖不出,阴天又担心女儿的鞋子卖不掉,所以,阴天晴天都不快乐。因为有这样的思维,这样生活态度,他的心情永远是灰色,他生活的每一天,都在唉声叹气中度过,活的憋憋屈屈的。

  还有一种人,他们既看到花,也看到刺,他们在赏花时,不会离花太近,也不会伸手乱摸,即使想摘一朵,也是小心翼翼的,不会让刺把手指扎破,他们享受着花带给他们的快乐,又对那尖利的刺,不触摸,不招惹,不讨厌,心平气和,他们甚至智慧地觉得,那尖锐的刺,就是那可敬的“护花使者”。因为,它让你知道,破坏美,是要付出代价的,花的生命也有有尊严的。它启迪人们,美丽心情也好,美丽生活也罢,不是那么轻易能得到的,得付出心血和努力。它在告诫人们,每一朵花的寿命不过几天,十几天,这么短暂的生命,人们就不要再狠心扼杀了,让花儿们自开自落,吟唱几天生命之歌。

  生活是一朵玫瑰,芳香馥郁,娇艳美丽,但同时,那不显眼的刺,也在里面藏着,我们不要做那个盲目乐观者,只见花不见刺,一次次被伤害着,要吃一堑,长一智,不要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也不要做那个悲观主义者,只见刺不见花,还未开放就想到凋落,总为那个刺纠结着,破坏自己美好的生活。我们要做那个智者,对花与刺,都正确对待着。

  生活是一朵玫瑰,花与刺总是同时并存着,我们不要妄想只有花没有刺,那是违反自然规律的,也不要只看刺忽略花,那更是不可取的。生活中有痛苦,有欢乐,有坦途,有坎坷,甚至痛苦会比欢乐多,就象刺永远比花多。明白了这些,当幸福的花儿开放的时候,我们不要忘乎所以,得意忘形,要知道,刺就在那里,对你虎视眈眈呢,一不小心,就被它扎了。而当遇到风雨摧残,落红点点,花绿肥红瘦的时候,我们也不要一味忧伤,甚至痛苦的不能自拨了。因为,那花儿——希望的玫瑰,当你悲观失望时候,正在悄悄含苞呢。

蕴含人生哲理的散文【三】:心灵这块地

  一哲学家带着他的学生们游历,一天,他们来郊外休息,老师看着杂草丛生的旷野,问他的学生,如何除掉旷野中的杂草。学生们有的说用锄铲,有的说用火烧,有的说洒上石灰也许更好。看同学生议论纷纷,老师说:“这样吧,你们按自己想的方法去做,一年后,再来这里”。一年过去了,学生们如约前来,可等了好久,也没看到老师,却看到了他们去年坐着的地方,长出了绿油油的庄稼。学生们恍然大悟:要想除掉旷野中的杂草,只有种上庄稼。要想让自己心灵洁净,不生杂草,就用美德占据它。

  心灵如土地,这块地,无论是肥沃还是贫瘠,总不会闲着,总会长出一些东西。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心灵是诚实的,从不会欺骗人,你种什么,它就收获什么。你栽的是花,她就开花,你种的是庄稼,她就收获粮食。你若懒散,不去打理它,它就生长杂草和荆棘。

  杂草占居着心田,会把人心搅乱。因为它缺少营养,干旱贫瘠,即使种粮食,产量也极低,就象那山坡子地。这样的土地,盛产怨恨恼怒烦这些负面情绪。一点鸡毛蒜皮,就会让人的心掀起波澜,他们会因为吃了一毛钱的亏,忧心懊恼,会因为听了一句不中听的话,找人理论,甚至发生口角,会因为别人的风光得意,嫉妒的几天睡不好觉,快乐即使来了,也如风一样,轻轻刮过,瞬间就不见了踪迹,不如意事如影随形,生活中总有阴影,阳光再强烈,也照不到他的心中。这杂草是什么,就是自私的心灵,狭隘的心胸。就是贪,嗔,痴。就是无明。它们如乱麻一样,结成绳,打成结,抱成团,把你团团绕在里面,让你剪不断,理还乱,生活得狼狈不堪,心灵的镜子,落满了灰,却不知如何打扫,这样的活着,焉能不累?

  种上了庄稼,栽上了花,这样的心灵是丰盈的,温润的。这花,这庄稼,就是美德。就是善良,真诚,宽容,仁爱。一个人最重要的,是修养自己的德行。

  修养德行,就要如孔子所说,每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就要“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如此,德不孤,必有邻。四海之内皆兄弟,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德行高尚的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他们不会在一时一事上计较自己的得失,只会为社会忧虑,他们的忧,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如范仲淹。这样的君子,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常宽于物,不削于人”。

  德行美好的人,他们有豁达的胸襟,广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高于他人的境界,这些极好的养料,让心田的庄稼郁郁葱葱,哪有杂草的容身之地,即使有,也很快会被拨掉。不会让它兴风作浪。良好的德行,犹如大树,杂草犹如蚍蜉,蚍蜉撼树,谈何容易?

  德行美好的人,他们懂生活,会生活。能于平凡生活中找到快乐。清风明月不用买,鸟语花香自然来。如圣人孔子,“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如孟子“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这三乐,有的普通人并不难获得,只是我们没有感悟到罢了。美好的德行,使他们居上不骄,在下不忧。高调做事,低调做人,有美德陪伴,他们的人生之路越走越宽。

  心灵的土地,所有权,经营权均属于自己,没人能承包,没人能租赁,更没人能转卖。在这块土地上,种上美德吧。种上善良,邪恶不在;种上宽容,刻薄不在;种上仁爱,憎恨不在;种上诚信,谎言不在。行有不得,反求诸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里仁为美,德高鬼神钦,美德如鲜花,种植在心田,定会馨香四溢,常开不败。

蕴含人生哲理的散文【四】:人生苦短,别懂得太晚……

  不要等到生病住院了,才明白健康是多么的重要。

  身体是自己的,不论好坏都得自己承载。健康的身体让我们如鱼得水,游山玩水,不健康的身体可以让我们度日如年,甚至于拖垮一个家庭。生活要注重细节,平时要善待自己,克制自己,健康都是从一点一滴的好习惯中培养出来的。

  不能等到年老无助了,才明白时间是那么的重要。

  随心而动,想做的事情就抓紧时间去实现吧。一眨眼,我们就都要面对现实苍老了。喜欢的东西,自己动手用脑努力赚钱去买;喜欢的人,学会珍惜拥有,用心经营好彼此之间的情谊。别等到老了,心有余力而不足的时候,才遗憾时间都去哪儿了。

  不要等到人心凉透了,才明白原来没有学会珍惜。

  往往摆在我们眼前的,现实的版本,我们总是不以为然,仿佛别人对我们的好都是理所当然,不懂得感恩。其实平凡的陪伴弥足珍贵,无声无息的默默付出最伟大。我们的父母,我们的爱人,我们的孩子,我们的知已朋友,都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施恩于我们,全心全意不求回报。所以,我们应该学会珍惜,回赠给他们同样的关心和温暖…。

  不要等到落魄、处处碰壁的时候,才明白谁是真正的朋友。

  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不但要用眼睛辨别是非,还要更加用心的去体会,谁才是我们身边真正的朋友,并不是每天陪着我们胡吃海喝的朋友就是真朋友,也许在你张扬、辉煌的时候,他们像苍蝇一样围着你转,当有一天,你落魄不堪的时候,他们就离你远去,形同陌路。

  人生苦短,我们伤不起、赌不起、输不起、也等不起。能真正争取到手里的东西举止可数,所以,我们一定要努力去争取,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哪怕最终的结果是失败,至少我们尽力了,试过了,不要连尝试去做的勇气都没有。

  人生在世,有多少人都输在一个“等”字上,总以为很多人,很多事都可以等到,等自己有能力,等自己有机会,等自己长大,等自己有钱,等自己有时间,等自己有工作,等自己退休后……然而,握在自己手里的幸福是经不起等待的。等没了青春,等没了健康,等来的是无穷无尽的悔恨和遗憾。

  人这一辈子,真的很短暂,千万别懂得太晚!太晚!太晚!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蕴含人生哲理的散文【五】:说富贵

  富和贵常常连用,“富”是有钱、有财产,“贵”则是有社会地位,在朝廷担任高官,对国家有贡献。历史上这样的记载很多,《史记·管晏列传》记载春秋齐国名将管仲:“管仲富拟于王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这是说齐国的宰相管仲的富有可与王室相比,有三处收藏钱币的府库和国君一样的宴会设备,但齐国人并不认为他是奢侈。唐朝名将郭子仪每年仅俸禄就达到二十四万贯,《旧唐书·郭子仪》记载朝廷对他的赏赐:“前后赐良田美器,名园甲馆,声色珍玩,堆积羡溢,不可胜纪。”皇帝对郭子仪的赏赐多的堆积外溢,难以计数。这些功臣不但富,而且贵。

  西汉巨富卓王孙,没有在官府或朝廷担任官职,没有高贵社会地位,再富也就是一个土财主。虽说他被迫分给女儿一部分财产,卓文君也成了富人,但司马相如也就是一个文人而已。后来,司马相如的赋得到汉武帝的欣赏,并入朝担任官职,官至中郎将。在出使西南路过四川时,《史记》记载:“至蜀,蜀太守以下郊迎,县令负弩先驱,蜀人以为宠。于是卓王孙、临邛诸公皆因门下献牛酒以交欢。卓王孙喟然而叹,自以得使女尚司马长卿晚,而厚分与其女财,与男等同。”这是说司马相如出使西南,招抚地方势力归顺汉朝,路过蜀时,太守到郊外迎接,县令带着弓箭开路,而卓王孙和临邛的头面人物,都通过这种关系献牛、献酒来拉关系。卓王孙为之感叹,觉得女儿嫁给相如太晚,并把很多财物分给文君,和给他的儿子们一样多。可见有官职和没官职是大不一样的,这有钱的老丈人,也得高看这有官职的女婿,这就是我们说的“贵”。

  历史记载的富贵人很多,西晋的石崇大约是比较出名的。石崇是功臣的儿子,自己也在征战东吴立有战功,很有才干,晋武帝非常器重他,封为安阳乡候,在朝中担任过很多重要职位。石崇大肆搜刮钱财,《晋书·石崇传》记载石崇财产丰积,房屋华丽。妻妾数以百计,都穿绫罗,戴金玉,乐器用当时最好的,吃遍了山珍海味。与皇室亲族王恺斗富,王恺用糖膏洗锅,石崇用蜡当柴火,王恺用紫丝布做了四十里长的屏幕,石崇就用锦做了五十里长的屏幕;石崇还用椒涂屋,这被称为“椒房”,在当时是非常奢侈的。一次,晋武帝赏赐王恺一支高二尺的珊瑚,世上少见,王恺拿给石崇看,被石崇用铁如意击碎,王凯大怒认为石崇嫉妒自己的宝物;石崇马上把自家的珊瑚都取来,三四尺高的有六七只,都“条干绝俗,光彩曜日”,像王恺那样的还有很多,王恺恍然若失。

  赵王司马伦专权,因朋党争斗,石崇被免了官。司马伦的心腹孙秀,派人向石崇索要他的宠妾绿珠,绿珠容貌美丽,善吹笛子;石崇让来人挑选他的几十个婢妾,个个都飘散着香气,穿着绫罗,但来人点名要绿珠,石崇就是不给;孙秀大怒,劝司马伦杀石崇。石崇正在楼上宴饮,逮捕石崇的甲士到了家门;石崇对绿珠说:“我是为你获罪。”绿珠哭着说:“我当以死相报。”跳楼而死。石崇认为也不过是把他流放,等车子到了刑场,石崇才恍然大悟,叹口气说:“这帮混蛋是看上我的财产了!”押解他的人说:“知道财富可以招致灾祸,为什么不早点散发了它?”石崇无话对答。

  石崇全家都被杀害,盘点他的财产,水力推动的碾米设施有三十多处,家里的奴仆有八百多人,珍宝、财物、田地和房产非常多。表面看,石崇“冲冠—怒为红颜”,此事是由宠妾绿珠引起的,其实,再富贵的人,也有衰败的时候,而且过多的财产还能带来杀身之祸,早早的散布点钱财,也可能避免灾祸。话虽这样说,这石崇败亡其实是早晚的事,石崇在任荆州太守时,劫掠远来的客商,得到的财富不计其数,这官家何异于土匪!对权贵奴颜婢膝,纵然自己聪颖有才气,但却没有人品,这就是“多行不义必自毙”。孔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如果富贵合乎于道就可以去追求,虽然是给人执鞭的下等差事,我也愿意去做。如果富贵不合于道就不必去追求,那就还是按我的爱好去干事。孔子并不反对做官,不反对发财,但必须符合于道,这是原则问题,孔子表明自己不会违背原则去追求富贵荣华。石崇虽说也是才子,但孔孟之道实在学的太少。

  富贵之人莫过于帝王,帝王们把自己说成是“真龙天子”,是上天安排的,用人们的迷信来抬高自己的地位。在帝王的位置,如果整天忧虑,不得安宁;更有甚者被人架空,成了傀儡,当了儿皇帝,何来“贵”的感觉!据《史记·刘敬叔孙通》记载,汉五年,天下已经统一,诸侯在定陶一起拥戴汉王刘邦即位为皇帝。刘邦全部废除秦朝繁琐严苛的礼法制度,改为简易可行的。但跟随刘邦南征北战的将军们,在朝堂上喝酒争功,有的喝醉了就大呼乱叫,拔出剑来砍柱子,刘邦很是忧虑。刘邦派叔孙通负责制定有关礼仪名号,汉七年,长乐宫建成,诸侯大臣都来朝会。礼仪官引导诸侯王等官吏依次上前拜见祝贺皇帝,诸侯王以下所有大臣无不惊恐肃敬。行完礼,摆下酒宴;在殿上侍坐的大臣都俯伏低头,依尊卑位次起来向皇帝祝寿。有执法队纠察,发现有违反礼仪的就带走,在整个朝会和酒宴过程中,没有敢喧哗失礼的的人。这时刘邦说:“我到今天才知道当皇帝的尊贵。”

  《论语》有这样一句:“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生死和富贵都不是自己所能掌控的。有人认为命并不是遭遇者本人求得的,那么可能是如何造成的呢?造成这种遭遇的原因有多种可能,既可能是一个超人间的主宰者所为,也可能是自然、社会中的某种必然性,甚至可能是一种偶然性,也可能是天人等多种力量交相作用的结果。但不论是如何发生、如何出现的,对于遭遇者而言都是不可选择、不可回避的相遇。据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记:“命者天之令也,”“运,徙也。”命运合起来即是天命的流动与迁徙。由此可见,中国古人对命运的认识有两个方面,一是人的命是“上天的命令”,二是运要变迁、要运动。这说明中国古人的命运观是变化与流动的,是不由自主的。百度的解释:旧时指人的生死等一切遭际皆由天命决定。常用作事势所至,人力不可挽回之意。我们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生死富贵,只能尽力而为。命运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在调节着我们,世事难预料;有时你拼了命也未必能得到,有时你都没怎么动就得到了,命运就是这样神奇。

  古时有一种纹饰称“荣华富贵”。纹饰以芙蓉花、牡丹为主组成,“蓉”与“荣”同音,花即华,牡丹为花中王,旧称富贵花,以此寓意富贵荣显;家富、位贵而荣显者为富贵荣华。富贵虽说为人所追求,但很多人清醒的认识“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唐诗就有一句:“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富贵是很多人所向往的,但必须是用正当方法得到,才能保持长久;孔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从古至今能有几人富贵?即便富贵了又能坚持几时?我们必须正视现实。《礼记·中庸》里有这样的话:“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福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这段话的意思:君子只求就现在所处的地位,来做他应该做的事,不希望去做本分以外的事,处在富贵的地位,就做富贵人应该做的事;处在贫贱的地位,就做贫贱时应该做的事;处在夷狄的地位,就做夷狄所应该做的事;处在患难,就做患难时所应该做的事。君子安贫乐道、知足守分,故能随遇而安,无论在什么地方,都能悠然自得。人生在世,富贵是强求不得的,这段话不就是芸芸众生应该好好理解和参照去做的吗?

  其他优秀文章:

  关于春节的散文

  哲理散文:人生如茶

  叙事哲理散文

  高考阅卷老师教你写议论文

  议论文的结构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