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心情的散文

  我在一段旧时光里,把一段旧时光写给你看,你看到了吗?作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了《描述心情的散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想了解更多的写作技巧请继续关注我们出国作文网的作文栏目。

描述心情的散文【一】:生活在别处

  活在当下,心灵就要处于一个至高的境界。生命的本源是灵魂。就要生活在别处。

  我不曾去过天堂,天堂是一个虚无缥缈,却又充满无数遐想的圣地。似古老的伊甸园,有若如理想般的乌托邦。但当我们执意去追寻天堂,久而久之迷失了方向,也许觉得天堂并不真实存在,也没有那么富丽堂皇,但脚下走过的平凡之路,那一排排泥泞的脚印,让我们知道了付出的艰辛,因为这脚印是心中执着的追求,代表了一个坚定的信念。纵使前路还有荆棘满地的沼泽,依然踏遍千山,寻海誓山盟之约。愚人说自己不曾有过幸福,一份坚定的信念,执着的追求和付出这就是所谓的幸福,而走过的汗水就是你精神的结晶。

  十一月的开始是冬季的一个迷。北方微冷的寒气中总带有一点仓皇,穿行在街市上的人们似乎早已习惯缓缓而来的冬季,依然落落大方的无所畏惧,似乎还在期待是一场洁白的纷纷飘雪降临,将眼前的一切涂鸦成迷失的城堡。

  闲暇之季,我喜欢捧着一本卢梭的《瓦尔登湖》坐在阳台那一米暖阳的照射下,读人生之精华,赏生活之妙趣,让心灵的永远给自己创造一个世界,可以自在的呼吸。人生就像一壶刚沏好的茶,十尺之外你都会觉得茶香四溢,品一口,就是浓浓的生活味道,先是会有苦涩的味道,第二口,甘甜的香味会让你回味无穷,如痴如醉,当你品上第三杯,。第四杯更会有苦尽甘来的滋味。正所谓苦尽甘来,必在其意!然而茶叶也是有生命的,不然不会在浸泡之后,香气扑鼻,生命诚可贵,人生价更高,齐乐无穷在,生活在异乡。品懂了人生,醍醐灌顶之后你也会觉得自己的价值有所提升,不枉此生再美好得人间留过。

  记忆是一种伤痛,回忆是一种成长。一个人降生在这个世上必定会经历很多事故。有成功的欢喜,必然会有失败的流泪。有甜蜜的初恋,也会以又伤心欲绝的分手。再痛不是爱,是手放开。有人说笑着哭最痛。又有人说没有做完的梦最痛。其实,相识不能爱才是最痛的,不是距离产生了美,只是距离让我们可以自在的呼吸。

  都说人生若如初见,第一眼扑朔,第二眼迷离,我们省略问候,忘记了彼此的过去,没有过多的寒暄,你当我是过客,我却当你是我生命中零下一度的风景。我希望你是我此生华丽的光景,我是你此生不散的柔风。总在抱怨如果悲伤不在逆流成河,那么爱也不再是寂寞撒的谎。其实,相爱的幸福很简单,就是你爱我,我也爱你。

  我们每天都与不相识的人擦肩而过,扮演一个路人甲的角色,把微笑变为奢侈品,让眼泪成为必需品,人生这场戏里存在太多趣味盎然,但又不失会有勾心斗角,常见尔虞我诈的欺骗让我们不知不觉在黑白无常中成长。我说,我是一个流浪的笔者,将生活的孤单和琐碎用属于自己的文字来编写一段色彩交缠的故事,世界的光怪陆离,生活的悲喜交加,我会用一直笔,一张纸,记录撰写,讲述一个不老的生活景象。

  活在当下,就要生活在别处。

描述心情的散文【二】:又到这一秋

  那一秋,许下的心愿还没有实现,这一秋就已经接踵而来。我游走在这一季又一季的轮转中,没有了想法,没有了愿望,心安理得地敷衍着春去秋来。或许有人会说自己,没心没肺,荒废着大好光阴;或许有人会提出疑问,难道自己心灰意冷,没有了希望和期待?不是的。行走在人间烟火里,看惯了都市的车水马龙,灯红酒绿,这些与自己有什么关系呢?看惯了田园的麦田青青,果挂枝头,这些和自己也没有半点关系。而属于自己心中的那些美好,心中的那些意愿,已经无处寻觅了。

  在秋天,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还原出自然物华的本真。不管是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花一果,都会以不同的姿态展现在人们面前。那么处在秋天的自己,能不能以一种返璞归真的态度,迎接生命中的成败与得失呢?用手抚摸身边这些花木,是有生命质感的。而停留在心头的那些美好,却以一种安详的姿态,扎根于自己的灵魂里。到此时,让我明白了一点,当自己悟出生命的意义之时,在于对“空相”的理解有多少?

  先说叶子,在春夏的季节中,成为树木成长的主角。可是,到了中秋以后,好似就成为一种累赘了。树叶好像也很知趣,有的害羞就变红了,有的浮夸就变黄了,有的依恋就变紫了,仿佛都像有了生物钟一样,让离别的季节有了仪式感。这些叶子,大部分应春天而生,在秋天安然落下,很有规律的保持着平衡法则。当叶子随着秋风划落的时候,既要有对叶子这一季走过而祭奠,也要对叶子离去而礼赞。看着光秃的树枝,瞬间也就明白了,树木也要调养生息,卸下“树大招风”这个包袱。

  再说花儿,本来在春夏的季节中,春花的娇美,夏花的灿烂,把应有的彩头都夺去了。那么秋花是以什么样的姿态存在呢?在我看来,秋花用两种方式彰显了自己的存在。第一种,就是只争朝夕的绽放嫣然,看看田间地头,那些野牵牛花,便明白了一时间的花开,便会留下秋香的滋味;第二种,就是怒放生命的姿态,恢弘大气,一片片,一丛丛,在山林间到处可见,那正是山菊花的菊香淡淡,明黄的色彩里,便感知到流金岁月中特有的韵味。这就是秋花,让秋色在饱满中滋生了回忆。

  这些生命的存在方式,以时间为坐标,以节气为准绳,在年年岁岁中,张弛有度。这些花草树木,以年轮为一岁,花开花落,叶长叶落,跃然成为春华秋实自然风物中动人的诗话。更有那些以草木为生存的昆虫,大概只有四五十天的生命存在,比如:知了、蚂蚱。因而,更有“昙花一现”生命的悠然绽放。这些看似不经意间的生灵,就离去了;不经意间,这些生灵又出现在人们的眼前。哪一个或者哪一种不是真心来过呢?这时候,如果再去看落叶、看荒草,便明白了生命是在彼此的无私中,成全了别的物种,同时也是成全了自身的繁衍。这样才能生生不息,交替演绎。

  对于我们社会的人,有时候会自大,有时候会故步自封,凌驾于别的生灵之上。因而,就会自以为是感叹道:人生不过百年。是啊,这是作为一个正常的人,对生命极限的挑战。可是,仔细一想,好像就有些不客观了。想一想,那些圣贤,那些文人墨客,留给后人千百年来的追忆和敬仰,可以说他们的灵魂已经超越了时空,到今天依然能和当下的人们思想对话。可见,我们人类的文明,是以历史记载,用思想点亮人们的心灵,而不是以单纯的生命意义存在。

  如果以单纯的生命存在,人类显得更渺小。比起千年古树,万年神龟,也就是一个“短命鬼”。仰望星空之时,现代的文明告诉了每个人,那些看似闪烁的星星,有的竟然要用多少光年才能测出应有的距离。因而,宇宙之浩瀚,让时光可以无限地穿越着,进而让我们生活的地球,在对比中,显得很年轻,充满生机。而在这个星球创造文明的人类,更是用一种探索的态度,弥补自身的不足和社会的发展。在时光的领域里,有宏观上的无限放大,也有微观上的不断分割。正是这样不断地发展,让一个人的生命在历史的长河中,显得微不足道。

  沿着历史的脉络,便可以展望明天。面对历史的厚重、沧桑,更让一个人觉得活着的不容易。当人们习惯于以年为单位,总结在四季的得失之时,就会在秋日蓦然回首,不由得让回忆就盈上心头。因为在这个季节,总有一些物华要告别生命的落幕。所以,在时光的推移中,让一个处在人间烟火的女子,更是充满了淡淡的忧伤。她的心里明白,当容颜的老去,青春不再之时,留给自己是怎样的几许无奈?于是,她在心里默默地自问道:能够支撑自己的灵魂是什么?

  春来秋往,在季节的更迭中,便有了生活的回味。若说:得到了,这是真的。在那收获的粮食和瓜果里,让一个人足矣安心。可是,在这衣食无忧的背后,无情岁月再一次让一个人慢慢老去。而在这季节重复的画面中,又是一个神奇的推手,让回忆中的那些往事,日久弥新,又见初心。秋风习习,可以吹落这一季的繁华落幕,但在生命的轮回中,透过失去颜色的生命,深刻的体会到在失去之时,便是积蓄着另一轮生命的重生。

  生命的可贵之处,就是在一次次的重生中,自我修复,自我完善。对于自然的物华,正是在岁月的更替中,花开花落,有了自身的免疫力。而作为一个人,在岁月的沉淀中,让修身自律成为一生的主题。只有经历了人生起伏的人,从心里就认同了自己思想的高度,决定了自己人生的境界。通过自己的眼光,慎独周围的一切,让自己的心界超越了无极限。又到这一秋,走进大自然去感秋、知秋、探秋,一定会给自己一个满意的答复。

  又到这一秋,去真心真意感秋一回。在艳阳的温暖里,看着那些逐渐衰黄的叶子和芳草,就明白了要给生命减负,凝聚下一次重生的力量。对于树木,在此时就会扎根于地下,让自己深埋的根获取力量;对于芳草,在此时就会凝聚芳草心,让自己的种子更加饱满,期待下一个春天的到来。草木都如此有情,那么作为一个感知生命的人,在此时就应认识到,自己有没有能力准备好、储备好,明天如提升生命的质量,人生的感悟?

  又到这一秋,去安然知秋一回。走进秋天的自然风貌里,就深刻地理解了“春来秋往”的意义了。此时,就知道了流金岁月,在一片层林尽染中,就送走了一年来的葱茏,让一切变得安静。对于心思温婉的人,更喜欢静秋里的这份安好。当一个人成熟的时候,也就要像这些物华一样,知进退,懂安生,把人生中的锐气包裹起来,用平和的心态,接纳经历的得失与聚散。我喜欢秋色里的华丽转身,物华在最丰盈的时候,便会丢下一个个曾经的拥有,回归于大地。

  又到这一秋,去和心爱的人探秋一回。在忙忙碌碌的生活中,到了秋天就应该让自己从容起来。因为如果自己在春天辛勤的耕耘了,那么到此时也就莫问收获了。这就是生命在轮回中的意义,只要真心真意走过了、付出了,也就没有辜负今生的相知、相守。谁没有过青春飞扬的日子?谁没有过颠沛流离的奔波?当人生积累到了一定的时候,或许青春不再,但是从容起来的气韵,足矣在这个秋天丰盈起来。在和心爱的人探秋中,就是与来年有个约定,让自己的生活变得精致淡雅起来。

描述心情的散文【三】:写一段旧时光给你看

  那天午后,阳光很好。

  屋里屋外,有一种嫩黄的暖色,空气里也都充满了夏天的味道。

  我一个人坐在老厨房外的天井下,因为头天傍晚有事不能去给外婆扫墓,心情显得有点阴郁。

  老厨房,原是外婆的卧室,自她病逝后改为厨房,经二十多年烟火的熏染,墙壁和屋顶一片灰黑,到处弥漫着陈年的气味。

  如果不是父亲不时酿酒,这老厨房还真的要荒弃了。

  堆柴禾的地方,当年是外婆床铺的位置,几柱阳光穿过瓦砾的缝隙,轻轻落在柴禾上。多年前的阳光,好像也是这般温柔。

  四周静悄悄的。时间隐隐放慢了它的脚步。

  我从衣兜里掏出香烟,点上一支,就看见淡蓝色的烟雾在我眼前缭绕,腾升,我再也想不起远方和任何梦想,只想起了斑驳的往事。沉甸甸的往事。

  “阿婆,假如你还活着,会对我讲什么呢?”我这么想着,心里却是一片茫然。

  朝着堆柴禾的地方看了看,闭上眼,我仿佛又看到了外婆正坐在陈旧的木床上缝补一些旧衣物,她不时地将针往白发里摩擦几下。

  我睁开眼,风从屋顶上吹过。

  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从屋顶上传下来。其实是经年的落叶在瓦砾上滚动时发出的声响,我恍惚间却生出一种错觉,以为外婆叫我帮她穿针引线,于是我急忙起身,眨眨眼,看清楚了堆柴禾的地方空荡荡的,并没有外婆的身影,我不由地苦笑几声,就又坐下。

  在我还没上小学前,早晨起床后父母多半已下地干农活,哥哥和二姐也早已去上学,只见傻大姐和年迈的外婆似乎总有忙不完的事,而忒爱睡懒觉的妹妹总要到十一点钟才肯起床。我几乎都是在外婆千劝万哄的情况下,吃早饭。

  每次吃完早饭,我要么在门口看蚂蚁们合力将重大的食物拖进穴里,要么蹲在天井下拿着黑漆漆的木炭胡乱涂鸦,外婆就坐在一张小凳子上缝缝补补一些旧衣物,我们二人很少说话的主要原因是,外婆只会讲壮话,我呢打从出生起父母都是教我讲羊山话,外婆不仅不会讲羊山话,还听不懂,就像我不仅不会讲壮话,而且也听不懂。想要对方做什么,我们一边讲着自己会的方言,一边向对方比划手势。

  多年后我从广东回到广西打工,在上过大学的城市里当一名工人,厂里有很多人是讲壮话的,初识时候他们啊啊呀呀地对我讲了一大串话,见我一脸茫然的神情,他们诧异地问:“听不懂壮话啊?你们宜州那边也有很多人是讲壮话的,怎么你一点都不会讲啊?”

  我摇摇头,浮现脑海的外婆的音容笑貌,经常牵引我去想,她那些我不曾听懂的声音里一定有过一种爱。

  一切感受,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变得厚重起来。

  只是我明白得好像有点晚了。

  阳光依旧温暖如初。老厨房却已然似个垂暮老人,裂痕斑斑的墙壁,犹如老人皱纹密布的脸。

  很多人说我成熟、稳重,极少知道小时候的我占有欲很强,一旦看见同龄人有什么玩具,我就会跑回家央求父母给我买一个,由于家中光景不好,父母只能轮流哄劝着我:“听话,不要闹!家里有吃的就行了。以后你长大了,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小孩子要是不听大人的话,是很难长大的,知道吗?小孩子只有乖乖地听大人的话,才能快快地长大!”这样的话他们说了一次又一次,我着迷了一次又一次,日夜盼望自己早点长大。

  心里只想到长大后自己需要什么,却从不意识到长大的过程中也会失去什么。我趴在天井下,拿着黑漆漆的木炭在地面上胡乱涂鸦的时候,经常听见外婆絮絮叨叨地说:“四儿……你的手又脏了……啊……衣服也脏了……脸也脏了,不洗洗,一会儿你爸、妈回来吃午饭会骂你啊!”我怔了怔,就又沉醉自己所知的那个世界里面。

  风和日丽的日子,经常有大片大片洁白的云朵从天井上飘过,大片大片的阳光落在天井下,似乎长着脚,从这边走到那边,从这面墙上走到那面墙上。外婆不时发出的叹息声,落在斑驳的光影里,像是一个人梦里的呓语。我不懂,也没法懂,因为我的心里没有任何往事。只想着自己快点长大。

  当我把天上浮云的聚散想象成人生的离合,外婆已去世多年。有关于她的往事,最清晰的一部分,就隐藏在这老厨房里。她是在老厨房里咽下最后一口气的,她的灵柩在老厨房里整整摆放了两天,才由一些亲戚们抬去她生前劳作过的那块地头埋掉。

  她没有留下任何遗言,也没有像村里的一些老人死前就已为自己找好了墓地。一切尽在不言中。我却非常想知道,她生前是否把自己晚年生活的地方当作过故乡。但这是个永远的谜。

  或者说,每个人的生命历程都注定是个永远的谜。一生的波澜,也只有本人最清楚。

  抬头往天井上望,天空四四方方,依如儿时一样蔚蓝、高远。阳光漫过我半边脸,就跑到北面的墙壁上,南面的墙壁斜斜切下一溜阴凉,我好像一下子就回到了童年,但我又分明感到自己的思绪不断地在今、昔的生活画面中打转,恍恍惚惚想起《消逝的钟声》里的一段话:“人的故乡,并不止于一块特定的土地,而是一种辽阔无比的心情,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这心情一经唤起,就是你已经回到了故乡。”

  也许,视觉上的故乡并不一定能与心目中的故乡吻合,但在某种情况下,心目中的故乡往往是视觉上的故乡的缩影。

  我在一段旧时光里,把一段旧时光写给你看,你看到了吗?

描述心情的散文【四】:难忘职工食堂的经历

  每个人的人生都会有很多经历,只不过有的人经历丰富一些,有的人经历单调一点,其实,都是每个人人生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对于每个人而言,有的经历会激起漂亮的浪花,有的经历似平静的港湾;对于人生价值而言,有些经历有意义,有的经历有意思,大都会带来美好的回忆。细想起来,我还有段在职工食堂的特殊经历,就让我产生了美好的回忆,把我不自觉地就带到了二十年前……

  让笔触追寻到1995年的春天,单位的一纸调令把我调到了职工二食堂。因单位原来就有个职工食堂,专为单身职工和懒得回家的职工做饭,这个新成立的食堂论资排辈自然就被职工称为“二食堂”。起初,我对这次调动不明其意,认为拿轻巧“笔杆子”的手能舞弄了食堂里的“真刀真枪(锵)”?单位领导找我谈话的时候,说是让我到职工二食堂里当事务,我悬着的心总算放下来了,不过,对这项业务还是不懂,算是个“门外汉”吧。那时总算还年轻,学什么可以从头再来。心想,大多职工也都没干过事务,谁接手还不是跟我一样?既然领导已经决定了,不如欣然从命,还赚个服从分配的名声。于是,接到调令的第二天,我就到职工二食堂报到了。

  到单位报到那天,我穿得很整洁。一到单位报到,就看出是新单位不一样,处处都觉得新鲜,食堂是新盖的,厨具是新买的,冰箱、冰柜、饭桌、卡拉ok机都是新配的,就连食堂经理、厨师、学徒、面案人员、服务员统统都是新来的,食堂经理带着我绕厨房、储藏室、面案间、职工食堂、单间和我的办公室转了一圈,给我的印象不错。接着又组织职工简单开了个会,就算是个开业典礼吧,食堂经理一一介绍了全体职工,我一看,呵,除了经理和厨师都是新面孔,还是老中青“三结合”呢,上有近七十岁的老太太(后来才知是食堂经理的母亲,专门来教做面食的),下有十八九岁的男女青年。食堂不算大,“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人员身份非常复杂,有单位里的在册职工,有其他单位的退休职工,有职工家属,有下岗无业人员,有待业青年,还有临时工……论性别分九女五男,可以说是“阴盛阳衰”。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这里是几台戏?男人不唱,也得“三台戏”,这就够精彩的了。

  原以为我这个事务只是管管账目、购购物。待经理分配任务后我才明白,我还要协助经理管理着食堂业务,管理着人员,我一听权力还不小呢,其实就是个“二把手”,却被有的职工称为“二号人物”,我知道这是当面奉承我,背后却打着自己的“小算盘”,这些人鬼精着呢。不管怎么说,在其位要谋其政,在机关呆惯了,说的话有点高。不过可以这么说,有多大权力就有多大责任,也就是操多少心,这话一点不假,真正上道了我才真正感受到了。现在想来,这与前几年当地说的一句笑话多么雷同和异曲同工。这个笑话说的是我们这个地方有一对五十多岁的双胞胎兄弟,当年当哥的早出生几十分钟,这便成了他炫耀的资本。一次,在热情洋溢的宴席上,说起身体状况时,他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孪生弟弟说:“你到我这个年纪试试吧!”顿时,引起哄堂大笑,一直被传为笑谈。

  有时我也回头想起当年那些事,我就觉得在食堂里那段经历多么像是家的生活,同吃同住,又多么像“老中青”三代,也确实透露着一种家的温情。当然,在这么个人员复杂的大家庭里一起摸勺子,碰碰磕磕的事儿自然避免不了。尤其是食堂经理还有别的工作,到食堂的时间不是很多,这不大不小的担子自然就压到我的肩上了。今天这个找我汇报这个事,明天那个找我说说那个事……起初,我还感到很荣耀,权力确实不小,都来找我汇报工作。这样天长日久地“汇报工作”,我就有点烦了。我细分析起来,“汇报工作”的人都是女职工;“汇报工作”的事都是女人之间叨叨的鸡毛蒜皮的小事,不是“我干得多,她干得少”,就是有的“收钱装自己腰包”,还有的说“有人往家带食堂里的东西”。就为这类小事,我还专门开了个会,说的也很直接。说的大体意思是这样的:大家从不同的地方走到一起,干天工作不容易,谁多干点,少干点无所谓,再说也不好计量,大家要互相关心、体谅。至于收钱装腰包也好,往家带东西也好,没有证据,也不能随便冤枉人,真正有这种行为的人,要彻底改正,大家互相监督。自从开了那次小会后,再也没人找我“汇报工作”了,大家真像一家人一样,在闲暇之余,我约着大伙一起到单间里唱卡拉ok,热情地为职工点歌,那时虽说唱的是《中华民谣》、《九月九的酒》、《笑脸》、《同桌的你》等歌曲,但都唱出了大家的心声,彼此拉近了距离。我还约着大伙一起打乒乓球,接发球看起来都很笨拙,却在“乒乓”声中加深了友谊,让生活充满阳光。如今离开二十多年了,还真有点想呢!

  说实话,在一个新单位历练,不懂业务很难坚持下去。就说我所从事的事务工作吧,首先必须会记账,否则,账目就会一片混乱。于是,我就一门心思跟着当过几十年会计的父母学,接受单位的会计教,很快就学会了总账、现金账、实物账的记法,驾驭了工作,使食堂的财务账目一清二楚。

  买菜,也是食堂里的一大学问,经常到菜市场买菜,就会熟能生巧,琢磨出规律。我记得一句话是:“在市场上叫喊最响的,是想把最坏的货物推销给别人。”听到他们站在市场中央的喊声,我就会离得远远的,大多情况下我是不会买这类人菜的,这是我通过听觉来辨别的。还有通过眼睛观察,看着那些菜表面真好,新鲜光亮、光滑诱人、个头肥大喜人的,我一般不问更不会买的,除非菜缺的情况下,食堂又急需下锅,我才会适当买点用急。因为我一看这种菜就知道是大棚种植的,看起来鲜嫩好看;菜叶子上没有虫眼,证明蔬菜上施过农药;看起来个头肥大,多数施过化肥或催化剂。我常常会到偏于市场一隅的地方买菜,好多是自己种的菜吃不了的,才拿到市场上来卖。再看这些菜叶子自然微卷,这是阳光照射下自然自然生长的;被虫子吃过的,虫子都敢吃,人更可以放心大胆地吃;还有的菜长得难看不规则的,说明没有施过化肥和其它催化剂,这种菜吃起来味道好,品尝到了当年自家种菜的味道。我还跟当过“大师傅”的父亲学会了买菜,买黄瓜要买两头大小均匀的,买葱要买葱白长的,按正常季节买菜,不买反季节菜,买菜也要货比三家,才能买到称心如意的菜……

  在几个菜市场买菜时间久了,自得其乐,收获颇多,在菜市场里到处溜达,结识了许多菜农和菜贩子,有些还成了长久的朋友,即使多年不在职工食堂了,我还仍买他的菜,吃起来感到放心;在菜市场里了解了许多蔬菜信息,掌握了许多买菜的经验,也有一种写作之余的成就感;在菜市场里人来人往,人头攒动,我从不断流动的人群中观察到了各类人的情景,感受到了丰富的社会生活;我还乘着兴致浏览沿途风光,观赏高楼大厦,感叹美丽壮观的城市风光……在食堂里买菜,让我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不觉八个多月的职工食堂生活很快就过去了,我又重新回到了单位机关工作。我觉得这样的经历对我是一种很好的锻炼,职工食堂对单位来说也是一种收获,为单位接待减少了开支,为单位和社会培养了人才,后来,有的同事在社会上成了行家里手。这特殊的经历总是令人难忘。

描述心情的散文【五】:灵台有爱

  没听说过灵台,如今却遇上了“她”,不能不说我孤陋寡闻。

  知识有时候是被迫获得的。比如这灵台,还是个县治,逼的我网上网下求索,窥一斑而见全豹。

  灵台是甘肃省平凉市代管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东南与陕西省长武、彬县、麟游、千阳、陇县接壤,西北与甘肃省崇信、泾川县毗邻,面积两千余平方公里,二十来万人。

  溯及历史,灵台与远在商周时期的密须国、密国有关。据载,周文王伐密时在此筑台与民同乐,“而民乐其有灵德以及鸟兽昆虫焉(《毛诗序》)”。故曰其台为灵台,至于称县治之名则是隋大业元年(605年)之后的事了。

  与灵台结缘都是导航惹的“祸”,去宁夏的高速从其县城边上过,欣见是一处古迹,我便“撞”了过去。

  古“灵台”在县城内,规模不大,坐北朝南,底宽18米,高33米。台体分为三层,顶层大殿内塑有周文王像,两边墙壁上绘有大型壁画,展现了当年文王伐密的壮阔场面;底部回廊为碑林,收录有古今政要名人的题辞、题匾260余幅。

  据导游讲,原“灵台”台体用土夯筑。历史上两次被毁,两次重建。1933年重修的灵台,青砖彻面,底宽12、3米,高12、3米,台体分两层,顶建八卦亭,内塑文王像,传说建成之时,从东面飞来两只丹顶鹤,连续三天绕台飞鸣,栖于文王庙古柏之上,被视为吉祥之兆。

  《诗经》中有首诗《大雅·灵台》就是说的这里。

  “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

  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翯翯。王在灵沼,于牣鱼跃。

  虡业维枞,贲鼓维镛。于论鼓钟,于乐辟雍。

  于论鼓钟,于乐辟雍。鼍鼓逢逢。矇瞍奏公”。

  其诗第一阙通过“经之”、“营之”、“攻之”、“成之”动宾句式连用,显示出百姓乐于为王效命的热情。当然,侧面反映了文王爱民的圣德。

  由此我想到,千百年来执政者以民心为本,于民同苦、于民同乐向来是王者的苦乐观。孔子曰:“仁者,人也”,“仁者爱人”。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他认为,统治者要长治久安,首先要“得民心”,“合民意”,与民“同忧”、“同乐”“同好”、“同恶”。古代的士大夫都秉持“忧天下之忧而忧,乐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我们今天的共产党人没有任何理由不为民所想,不为民所急,不为民谋福祉。可是,当下偏偏有些党员干部忘了根本,失了初心,泯灭了爱民之心。看来当前全面从严治党,惩治腐败是何等的重要!

  大爱正在心中萦绕,QQ空间又传来一条凉州友友的微信,说灵台一中有位优秀的年青教师患了癌症要手术,朋友圈发起募捐,已经捐款7万余元。

  灵台诲人,我毫不犹豫的通过支付宝打过去200元,略表爱心。

  其他优秀文章:

  纪伯伦散文:珍趣篇

  纪伯伦散文:先驱者

  纪伯伦散文:流浪者

  记叙文的写作技巧

  开头十二种写法,让你写出旷世佳作